問寒熱問寒熱是指詢問病人有無怕冷或發熱的感覺。寒與熱是疾病常見症狀之一,是辨別病邪性質和機體陰陽盛衰的重要依據,是問診的重點內容。

  寒是指病人主觀的怕冷感,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分爲三種,鑒別如下:

 

分 類

臨 床 特 征

形成機理

惡 寒

無風自冷,得溫寒冷不緩解

陽氣被鬱

惡 風

遇風覺冷,避風寒冷可緩解

失其溫煦

畏 寒

經常怕冷,得溫寒冷可緩解

陽氣虧虛

失其溫煦

 

  熱即發熱,除指體溫高于正常外,尚包括全身、局部的發熱感覺[例如:五心發熱等。]。寒與熱的産生,主要取決於病邪的性質和機體的陰陽盛衰。

 

  臨床常見的寒熱症狀有惡寒發熱、但寒不熱、但熱不寒、寒熱往來四類。

 

病邪的性質

寒邪致病,其爲陰邪

則多惡寒

熱邪致病,其爲陽邪

則多發熱

陰陽的盛衰

陰陽偏盛

則爲實寒、實熱

陰陽偏衰

則爲虛寒、虛熱

 


 

問寒熱──惡寒發熱

  惡寒發熱是指病人惡寒與發熱同時幷見,多見於外感表證。其機理爲外邪侵襲肌表,衛陽失溫則惡寒,衛陽鬱遏則發熱。所以,惡寒與發熱幷見是診斷表證的重要依據,但無論是否發熱,惡寒爲必有之症,故中醫有「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之說。

 

  由於感受外邪的性質不同,則惡寒症狀又有輕重之別,可分爲三類:

1、惡寒重發熱輕:即患者感覺惡寒明顯,幷有輕微發熱,是外感風寒的特徵,主風寒表證。

[病機分析]:由於寒爲陰邪,寒邪襲表傷陽,故惡寒明顯;又因寒性凝滯,致使衛陽郁閉失宣,故同時出現輕微發熱。

 

2、發熱重惡寒輕:即患者感覺發熱較重,同時又感輕微怕冷。是外感風熱的特徵,主風熱表證。

[病機分析]:由於風熱爲陽邪,陽邪致病則陽盛,陽盛則熱,所以發熱較重;又因風熱襲表,使腠理開泄,所以同時有輕微惡寒。

 

3、發熱輕而惡風:即患者感覺有輕微發熱,幷有遇風覺冷。是外感風邪的特徵,主傷風表證

[病機分析]:因外感風邪所致,屬傷風表證。由於風性開泄,腠理疏鬆,陽氣鬱遏不甚,所以發熱惡風皆輕。

 

[舉例]:如邪正俱盛者,惡寒發熱皆較重;邪輕正衰者,惡寒發熱均較輕;邪盛正衰者,多爲惡寒重而發熱輕。

 


 

▲外感表證的寒熱輕重,不僅與病邪性質有關,而且和邪正盛衰有密切關係。

[舉例]:如邪正俱盛者,惡寒發熱皆較重;邪輕正衰者,惡寒發熱均較輕;邪盛正衰者,多爲惡寒重而發熱輕。

 

▲個別裏證也有寒熱幷見者,故當詳辨

[舉例]:若瘡瘍在火毒內發的早期,或釀膿的中期,以及瘡瘍已潰而毒邪未去,正不勝邪的末期,均可出現寒熱幷見的症狀,爲邪正相搏的反映。

 

問寒熱──但寒不熱 

但寒不熱是指病人只感怕冷而不覺發熱。根據發病緩急,病程長短,可分為二種類型。 

   新病惡寒:多因寒邪直中臟腑,損傷陽氣所致。病人突然惡寒,四肢不溫或腹部冷痛,或咳喘痰鳴者,為裏實寒證。

 

   久病畏寒:多因陽氣虛衰,形體失于溫煦所致。病人經常畏寒肢冷,得溫可緩,舌淡嫩,脈沉遲無力,為裏虛寒證。

 

問寒熱──但熱不寒

  病人只發熱而不覺寒冷,或反惡熱的,稱爲但熱不寒。多屬

陽盛陰虛的裏熱證。根據發熱的輕重、時間、特點等不同,可分

壯熱、潮熱、微熱三種類型。

分類

臨床特點

兼證

意義

壯熱

高熱持續,面赤體灼

面赤、汗多、煩渴飲冷

多屬裏實熱證

潮熱
(即按時發熱或按時熱甚) 

日晡潮熱

熱勢較高,日晡更甚

腹痛拒按,大便燥結

多屬陽明腑證

濕溫潮熱

身熱不揚,午後熱甚

頭身困重,苔黃而膩

多屬濕溫病

陰虛潮熱

午後或夜間即發低熱

五心煩熱,骨蒸發熱

多屬陰虛內熱證

微熱

熱勢不高,時間較長

——

多屬陰虛、氣虛、氣鬱發熱

 

註:

日晡潮熱:

常于申時即日晡(下午3~5時)之時發熱明顯,或熱勢更甚,稱日晡潮熱。因由胃腸燥熱內結所致,故又稱爲陽明潮熱。

濕溫潮熱:

病人午後發熱明顯,幷有身熱不揚等特點者,屬濕溫發熱。

陰虛潮熱:

夜間潮熱,幷表現有五心煩熱,骨蒸發熱等特點,屬虛熱證。

身熱不揚:

肌膚初捫不覺很熱,但捫之稍久即感灼手。

裏實熱證:

多因風寒入裏化熱,或風寒內傳,邪正相搏,陽熱內盛,蒸達于外所致。
多見于外感溫熱病氣分階段。

陽明腑證:

由于經氣旺于日晡之時,邪熱入裏與胃腸燥熱相結所致。

濕溫病:

此系濕邪遏制,熱難透達,濕鬱熱蒸之故。

陰虛內熱證:

系陰液虧損,陰不制陽,相對陽盛,而生虛熱所致。溫病熱入營分,灼傷營陰,身熱夜甚是其主要標志之一。

陰虛:

如陰虛潮熱多爲長期微熱。

氣虛:

氣虛清陽被鬱,亦可導致長期微熱稱爲氣虛發熱。

氣鬱發熱:

情志不舒,氣鬱化火,亦可表現爲時有微熱,稱爲鬱熱。

 


 

問寒熱──寒熱往來

   寒熱往來是指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故又稱往來寒熱。是邪正相爭,互爲進退的病理表現,爲半表半裏證的特徵,可見于少陽病和瘧疾。臨床上有以下兩種類型。

  1.寒熱往來,發無定時

即指病人時冷時熱,一日發作多次,無時間規律,可見于少陽病,主半表半裏證。 

主半表半裏證。其病理機制是:外感病邪達半表半裏階段時,邪正相爭,相持不下,邪勝則惡寒,正勝則發熱,所以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

 

  2.寒熱往來,發有定時

即寒戰與高熱交替發作,發有定時,每日發作一次或二、三日發作一次,幷兼頭痛劇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見于瘧疾。 

常見于瘧疾。其病理機制是:由于瘧邪侵入人體,伏藏于半表半裏之間,入與陰爭則寒,出與陽爭則熱,故寒戰與高熱交替出現,休作有時。正如《素問·瘧論》所說:「夫瘧氣者,幷于陽則陽勝 ,幷于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

 

  此外,氣鬱化火,也可出現寒熱往來,似瘧非瘧,但多伴有眩暈、吞酸、嘈雜、胸脅脹痛等症。

 

 

 

 

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