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腸病

功能性胃腸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是一組表現為慢性或反覆發作性的胃腸道綜合徵,臨床表現主要是胃腸道(包括咽、食道、胃、膽道、小腸、大腸、肛門)的相關症狀,因症狀特徵而有不同命名。常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狀,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需經檢查排除器質性病因方可確診。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症狀,經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的一組臨床綜合徵,主要症狀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熱感、餐後飽脹和早飽之一種或多種,可同時存在上腹脹、噯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FD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歐美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狀者占19%~41%,我國某市一份調查報導,FD占該院胃腸病專科門診患者的50%。FD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而且造成相當高的醫療費用,因此已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一個主要的醫療保健問題。

 

【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清楚,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已證明FD主要具有以下病理生理學改變:動力障礙:包括胃排空延遲、胃十二指腸運動協調失常、消化間期Ⅲ相胃腸運動異常等。近年研究還發現胃腸動力障礙常與胃電活動異常有關。內臟感覺過敏:研究發現FD患者胃的感覺容量明顯低於正常人。內臟感覺過敏可能與外周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整合等水準的異常有關。胃底對食物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研究證明,部分FD患者進食後胃底舒張容積明顯低於正常人,這一改變最常見於有早飽症狀的患者。

精神社會因素一直被認為與FD的發病有密切關係。調查表明,FD患者存在個性異常,焦慮、抑鬱積分顯著高於正常人和十二指腸潰瘍組。還有調查報導,在FD患者生活中,特別是童年期應激事件的發生頻率高於正常人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但精神因素的確切致病機制尚未闡明。

約半數FD患者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及由此而引起的慢性胃炎,但研究至今未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炎與FD症狀有明確的相關性;且長期隨訪證明,經治療幽門螺桿菌被根除並伴慢性胃炎病理組織學改善之後,大多數患者症狀並未得到改善,因此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炎在FD發病中不起主要作用,或者僅與某一亞型FD患者發病有關。此外,FD患者中胃酸大多在正常範圍內,但有研究發現FD患者的十二指腸對胃酸的敏感性增加,酸灌注十二指腸可引起症狀,因此FD發病與胃酸分泌的關係亦未明確。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熱感、餐後飽脹和早飽之一種或多種,可同時存在上腹脹、噯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常以某一個或某一組症狀為主,在病程中症狀也可發生變化。起病多緩慢,病程經年累月,呈持續性或反覆發作。不少患者有飲食、精神等誘發因素。

上腹痛為常見症狀,常與進食有關,表現為餐後痛,亦有表現為饑餓痛、進食後緩解,亦可無規律性。部分患者表現為上腹灼熱感。

餐後飽脹和早飽是另一類常見症狀,可單獨或以一組症狀出現,伴或不伴有上腹痛。這些症狀發生與進食密切相關。餐後飽脹是指正常餐量即出現飽脹感。早飽是指有饑餓感但進食後不久即有飽感,致攝入食物明顯減少。

上腹脹、暖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可同時存在。木少患者同時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狀。

根據臨床特點,最新的羅馬Ⅲ標準將本病分為兩個臨床亞型:上腹痛綜合徵(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熱感;餐後不適綜合徵(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餐後飽脹和(或)早飽。兩型可有重疊。

 


 

【診斷和鑒別診斷】:

診斷標準:有上腹痛、上腹灼熱感、餐後飽脹和早飽症狀之一種或多種,呈持續或反覆發作的慢性過程(羅馬Ⅲ標準規定病程超過半年,近3個月來症狀持續);上述症狀排便後不能緩解(排除症狀由腸易激綜合徵所致);排除可解釋症狀的器質性疾病。

診斷程式:FD為一排除性診斷,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診器質性疾病,又不應無選擇性地對每例患者進行全面的實驗室及特殊檢查。為此,在全面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應先判斷患者有無下列提示器質性疾病的「報警症狀和體徵」:45歲以上,近期出現消化不良症狀;有消瘦、貧血、嘔血、黑糞、吞咽困難、腹部腫塊、黃疸等;消化不良症狀進行性加重。對有「報警症狀和體徵」者,必須進行徹底檢查直至找到病因。對年齡在45歲以下且無「報警症狀和體徵」者,可選擇基本的實驗室檢查和胃鏡檢查。亦可先予經驗性治療2~4周觀察療效,對診斷可疑或治療無效者有針對性地選擇進一步檢查。

【鑒別診斷】:

需要鑒別的疾病包括: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各種器質性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胃癌等;各種肝膽胰疾病;由全身性或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狀如糖尿病、腎臟病、結締組織病及精神病等;藥物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狀如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其他功能性胃腸病和動力障礙性疾病如胃食道反流病、腸易激綜合徵等。應注意,不少FD患者常同時有胃食道反流病、腸易激綜合徵及其他功能性胃腸病並存,臨床上稱之為症狀重疊。

 

【治療】:

主要是對症治療,遵循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的原則。

(一)一般治療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煙、酒及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無特殊食譜,避免個人生活經歷中會誘發症狀的食物。注意根據患者不同特點進行心理治療。失眠、焦慮者可適當予以鎮靜藥。

(二)藥物治療

無特效藥,主要是經驗性治療。

1.抑制胃酸分泌藥:一般適用於以上腹痛、上腹灼熱感為主要症狀的患者,可選擇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

2.促胃腸動力藥:一般適用於以餐後飽脹、早飽為主要症狀患者。多潘立酮(10mg/次、3次/日)、莫沙必利(5mg/次、3次/日)或依託必利(50mg/次、3次/日)均可選用,甲氧氯普胺因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大,現已少用於FD治療。

對療效不佳者,抑制胃酸分泌藥和促胃腸動力藥可換用或合用。

3.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對小部分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FD患者可能有效,可試用,用法見本篇第五章。

4.抗抑鬱藥:上述治療療效欠佳而伴隨精神症狀明顯者可試用。常用的有三環類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選擇性抑制5-羥色胺再攝取的抗抑鬱藥如帕羅西汀等,宜從小劑量開始,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A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