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結構知識

 肌組織的肌細胞呈細絲狀,稱為肌纖維,其特徵是能將化學能轉變為機械能,使肌纖維縮短,產生收縮,以保證機體的各種運動。肌肉組織按其形態與功能,可分為平滑肌、骨骼肌與心肌。

 結構特徵:肌細胞呈長圓柱形或梭形,一般稱為肌纖維,肌細胞之間排列緊密,細胞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毛細血管和神經纖維。

 當肌肉損傷時,可引起出血及神經損傷。

 肌組織的分類如下:

 骨骼肌(分佈在骨骼上)

 肌組織心肌(分佈在心臟)

 平滑肌(分佈在內臟和血管壁上)

 肌肉在人體內的分佈極其廣泛,全身肌肉約有500餘塊,其重量約占體重40%,而四肢肌肉約占肌肉總重量的80%。肌組織的基本特徵是收縮和放鬆。收縮時肌肉縮短,橫斷面增大,鬆弛時則相反。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持續興奮使肌肉經常保持持續性的輕微收縮狀態,這種狀態叫肌緊張,肌緊張可使身體維持一定的姿勢。實際上,人在靜止時,肌肉仍然處於稍微收縮的狀態中。

 

一、肌肉的構造

 每塊肌肉都是由許多肌纖維集合起來組成一個肌束,再由許多小的肌束合併成一個大的肌束,最後由若干個大的肌束合併成整塊肌肉。整塊肌肉的週邊都由結締組織薄膜包裹著,稱肌外衣,它向肌肉兩端的延續部分稱為肌健。肌肉借肌腥附著於骨膜、筋膜和關節囊的表面。肌鍵沒有收縮能力,但有很大的抵抗力。

二、肌肉的輔助結構

 1、筋膜:筋膜有淺筋膜和深筋膜兩種,淺筋膜(皮下筋膜)位於皮膚的深面,是含脂肪成分的一層疏鬆結締組織,通常所說的筋膜(或固有筋膜)位於淺筋膜的深層。深筋膜在四肢最發達,包被在每塊肌肉的周圍,並深入各群肌肉之間,形成肌間隔,最後連於骨膜上。

 筋膜的作用是分隔肌群中的肌肉,使深層肌肉在工作時具有同等的工作條件。在病理情況下,筋膜能夠限制炎症的擴散。

 2、腱鞘:腱鞘是由兩層結締組織構成的長管。套在肌腱上,兩層膜之間有滑液,運動時可減少肌健和骨之間的摩擦。

三、肌肉分類

 1、按形狀分類:以肌肉的外形輪廓可分為長肌、短肌、輪匝肌和闊肌。

 2、按肌頭數目分類:有二頭肌、三頭肌、四頭肌等。每個頭各有一個起點,由兩個頭合成一個肌腹,為二頭肌,其餘依此類推。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

 1、伸展性與彈性:肌肉受外力時長度增加,這種特性叫伸展性。當外力解除後,肌肉恢復原來的長度,稱為肌肉的彈性。

 2、黏滯性:肌肉收縮時。肌纖維之間摩擦產生阻力,是由於肌肉的黏滯性引起的。氣候寒冷時,肌肉的黏滯性增大、所以在各項運動前要做準備活動,使體溫升高,以減小肌肉的黏滯性。

五、使上肢各關節運動的肌群

 1、斜方肌:位於背部和項部的皮下,一側呈三角形,兩側相合呈斜方形,肌纖維分上、中、下三部分。

  A、起點:枕外粗隆項韌帶,第七頸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

  B、止點:肩胛岡,肩峰,鎖骨外3分之1處。

  C、機能近固定:上行纖維使肩胛骨上提,上迴旋後縮,橫行纖維使肩胛骨後縮;下行纖維使肩胛骨下降和上迴旋。遠固定:一側收縮,使頭和頸向同側屈和迴旋;兩側收縮,使頭和脊柱伸直。

 2、菱形肌:位於斜方肌深層,呈菱形。

  A、起點:下位兩個頸椎和上位四個胸椎的棘突。

  B、止點:肩胛骨內側緣。

  C、機能近:使肩胛骨下迴旋,上提和後縮。遠兩側同時收縮,使脊椎伸直。

 3、肩胛提肌:位於斜方肌深層,細而長。

  A、起點:上位四個頸椎橫突。

  B、止點:肩胛骨的內側緣(內側角至肩胛岡之間)。

  C、機能近:使肩胛骨上提。遠:一側收縮使頸和頭向同側傾斜和迴旋;兩側同時收縮,使頸伸直。

 4、前鋸肌:位於胸廓的外側,上部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蓋,是塊扁肌。

  A、起點:以8~9個肌齒起於上位8~9個肋骨的外側面。

  B、止點:肩胛骨的內側緣和下角的前面。

  C、功能:近,使肩胛骨前伸,上迴旋。

 5、胸小肌:位於胸廓上部的前外側,胸大肌深面。

  A、起點:起於第3~5肋的前面。

  B、止點:肩胛骨的喙突。

  C、功能:近:使肩胛骨前伸和下迴旋。遠:上提肋,輔助吸氣。

 6、三角肌:呈三角形,遮蓋肩關節。

  A、起點:鎖骨外端、肩胛骨肩峰、肩胛骨。

  B、止點:肱骨三角肌粗隆。

  C、功能:前部:使上臂屈和旋內。中部:使上臂外展。後部:使上臂伸和旋外。三部同時收縮使上臂外展。

 7、胸大肌:廣闊而厚,覆蓋胸廓前面的大部分。

  A、起點:鎖骨內側半,1~6肋軟骨和胸骨前面腹直肌鞘前臂。

  B、止點:肱骨大結節脊。

  C、功能:近:使上臂屈,內收和內旋。遠:拉軀幹向臂側。提肋,輔助吸氣。

 8、喙肱肌:細長,在肱二頭肌內側及深面。

  A、起點:肩胛骨喙突。

  B、止點:肱骨內側中部(與三角肌止點相對)。

  C、功能:使上臂屈和內收。

 9、肱二頭肌:有長短二頭,位於上臂前面,呈梭形。

  A、起點:長頭:肩胛骨盂上粗隆。短頭:肩胛骨喙突。

  B、止點:橈骨粗隆,前臂筋膜。

  C、功能:近:使上臂屈,前臂屈和旋外。遠:使前臂向上臂靠近。

 10、背闊肌:背闊肌是全身中最寬大的肌肉,分佈在背的下半部及胸側部,部分被斜方肌所遮蓋。

  A、起點:第七胸椎至骶骨所有椎骨的棘突,髂脊後3分之1處,第十至第十二肋。

  B、止點:肱骨小結節脊。

  C、功能:近:使上臂伸,旋內與內收。遠:拉軀幹向臂側,使肋上提,輔助吸氣。

 


 

 11、大圓肌:緊貼背闊肌的上方。

  A、起點:肩胛骨下角的背面。

  B、止點:肱骨小結節脊。

  C、功能:使上臂伸,旋內與內收。

 12、小圓肌:在岡下肌的下方。

  A、起點:肩胛骨外側緣。

  B、止點:肱骨大結節。

  C、功能:使上臂伸,內收與旋外。

 13、岡下肌:在小圓肌上方,肩胛骨的背面。

  A、起點:岡下窩。

  B、止點:肱骨大結節。

  C、功能:使上臂伸,內收與旋外。

 14、岡上肌:呈圓椎形,位於肩胛骨的岡上窩內,為斜方肌所遮蓋。

  A、起點:岡上窩。

  B、止點:肱骨大結節。

  C、功能:使上臂外展。

 15、肩胛下肌:位於肩胛下窩內。

  A、起點:肩胛下窩。

  B、止點:腦骨小結節。

  C、功能:使上臂伸,內收與旋內。

 16、肱橈肌:呈長扁形,位於前臂的最外側。

  A、起點:肱骨外側髁的上方。

  B、止點:橈骨莖突的基部。

  C、功能:使前臂屈,並使前臂保持在中間位。

 17、旋前圓肌:位於前臂的上3分之1部的前面。

  A、起點:肱骨內上髁尺骨冠突。

  B、止點:橈骨中3分之1的外側面。

  C、功能:使前臂旋內並屈。

 18、肱三頭肌:位於上臂後面,有長頭、外側和內側三個頭。

  A、長頭:肩胛骨盂下粗隆。外側頭:肱骨體後面上部。內側頭:肱骨體內側下方,三個頭在肱骨中點合成一個堅韌的腱到止點。

  B、止點:尺骨鷹嘴。

  C、功能:使前臂和上臂伸。

 19、使手屈的肌群:橈側腕屈肌、尺側腕屈肌、指淺屈肌、指深屈肌。除了指屈屈肌以外,起點都在肱骨內上髁,多數止於掌骨或指骨。

 20、使手伸的肌群: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總伸肌、尺側腕伸肌、拇短伸肌、食指固有伸肌。

  A、起點:多起自肱骨外上髁或橈、尺骨的背面。

  B、止點:多止於掌骨的背側。

 

六、使下肢各關節運動的肌群

 1、髂腰肌:髂腰肌由腰大肌與髂肌構成。腰大肌強大,位於腰椎體側方;髂肌寬闊,占全髂窩。

  A、起點:自第十二胸椎體到第四腰椎體側面、橫突和髂窩全部表面。

  B、止點:股骨小轉子。

  C、功能:近:大腿屈,旋外。遠:於站立姿勢中兩側同時作用時,使脊柱屈骨盆前傾。

 2、股直肌:位於大腿前表面,是骨四頭肌中的一塊。

  A、起點:髂前下棘。

  B、止點:脛骨粗隆。

  C、功能:近:大腿屈,小腿伸。遠:保持人體站立姿勢。

 3、縫匠肌:是大腿前細長的肌肉。

  A、起點:髂前上棘。

  B、止點:脛骨粗隆內側。

  C、功能:近: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內。

 4、闊筋膜張肌:扁平呈長方形,位於髖關節外前方,夾在兩層筋膜之間。

  A、起點:髖前上棘。

  B、止點:在大腿上中3分之1交界處移行於髂脛束,止於脛骨外側髁。

  C、功能:近:使大腿骨闊筋膜緊張,起輔助支撐作用,使大腿屈、旋內。

 5、臀大肌:這塊肌肉很發達,直接位於皮下。

  A、起點:髂骨翼外面,骶骨、尾骨後面。

  B、止點:臀肌粗隆。

  C、功能:

近:使大腿在臉關節處伸、旋外。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內收。

遠:保持站立姿勢,使骨盆後傾。

 6、股二頭肌:位於大腿後面外側。有長、短二頭。

  A、起點:長頭:坐骨結節。短頭:股骨脊外唇的下半。

  B、止點:腓骨小頭。

  C、功能:近: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使小腿在膝關節處屈和旋外。遠:使大腿在膝關節處屈,小腿伸直和固定時,使骨盆後傾。

 7、半膜肌:位於大腿後內側的長肌。

  A、起點:坐骨結節。

  B、止點:脛骨粗隆內側。

 8、半腱肌:位於半膜肌的淺層。

  A、起點:坐骨結節。

  B、止點:脛骨粗隆內側。

  C、功能:近: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小腿在膝關節屈和旋外。遠:使大腿在膝關節處屈。小腿伸直與固定時,使骨盆後傾。

 9、大收肌:在短收肌及長收肌的深層。

  A、起點:坐骨結節,坐骨下支,恥骨下支。

  B、止點:股骨脊內唇的全長,股骨內上髁。

  C、功能:近:使大腿內收、旋外和伸。遠:使骨盆後傾。

 


 

 10、臀中肌:臀大肌的深面。

  A、起點:髂骨翼外面。

  B、止點:股骨大轉子。

 11、臀小肌:臀大肌的深面。

  A、起點:髂骨翼外面。

  B、止點:股骨大轉子。

  C、功能:近: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旋內,後部使大腿伸和旋外。

 12、梨狀肌:位於小骨盆側臂,呈三角形。

  A、起點:第二至第五骶椎前側面。

  B、止點:股骨大轉子尖端。

  C、功能:近:使大腿外展和旋外。

 13、使大腿內收的肌群: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恥骨肌、股薄肌起點股多在恥骨上支,恥骨下支,多止於股骨脊的中下部。

 14、使小腿伸的肌群:股四頭肌位於大腿的前表面,多起於髂前上棘,股骨脊外唇內唇及體部。止於脛骨粗隆。使大腿屈,小腿伸。

 15、使足蹠屈的肌群:小腿三頭肌、腔骨後肌、趾長屈肌、拇長屈肌多起自股骨內側踝與外側踝及脛骨的後面。功能是使小腿屈和足屈。

 16、使足蹠伸的肌群:脛骨前肌、趾長伸肌、拇長伸肌等多起自脛骨的上部及外側面。功能是使足伸。

 

七、使脊柱屈的肌群

 1、胸鎖乳突肌:在頸的前側方突出的強有力肌肉。

  A、起點:胸骨柄及鎖骨的胸骨端。

  B、止點:額骨乳突。

  C、功能:頭部固定(遠固定),上提胸廓,輔助吸氣。鎖骨與胸骨固定(近固定),一側收縮時,頭向同側傾斜,並向對側迴旋。兩側同時收縮時,頭前伸。

 2、腹直肌:位於腹白線兩側,扁長形,有三、四條腱劃。腱劃是細的白色肌腱,橫列在腹直肌上,把腹直肌分為四五段。

  A、起點:第五至第七肋軟骨前面和劍突。

  B、止點:恥骨上緣。

  C、功能:壓縮腹腔。上固定時,兩側收縮,使骨盆保持較水準位置。下固定時,兩側收縮使脊柱屈;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側屈,拉肋下降,輔助呼氣。

 3、腹外斜肌:位於腹壁最淺層。

  A、起點:第五至第十二肋的外面。

  B、止點:腹白線,髂脊。

  C、功能:壓縮腹腔。上固定時,兩側收縮,使骨盆處於較水準位置。下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側屈,向對側迴旋。

 4、腹內斜肌:位於腹外斜肌的深層。

  A、起點:腰背筋膜、髂脊、腹股溝韌帶外側3分之1處,第十至第十二肋,腹白線。

  B、功能:壓縮腹腔。上固定時,兩側收縮,使骨盆保持較水準位置。下固定時,兩側收縮使脊柱屈,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側屈,亦向同側迴旋。

 

八、頭肌:

 1、表情肌:有顱頂的枕肌與額肌、眼周圍的輪匝肌、口周圍的口輪匝肌、鼻周圍的鼻肌以及在耳廓周圍的耳肌等。

 2、咀嚼肌:咀嚼是依靠下頜骨的活動,所以咀嚼肌都附著於下頜骨上,主要有咬肌和顳肌等。

 

A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