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瘤 

 動脈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擴張稱為動脈瘤(aneurysm)。動脈瘤可依病因、形狀和動脈瘤壁的結構進行分類(圖8-18)。

 

 依病因可分為:動脈粥樣硬化性、梅毒性、細菌性、外傷性和先天性動脈瘤,以及夾層動脈瘤。

 

 

8-18 動脈瘤的類型

1.囊狀動脈瘤;2.梭形動脈瘤;3.蜿蜒狀動脈瘤;4.舟狀動脈瘤;56.假性動脈瘤

 

一、動脈瘤的形態學類型

1.囊狀動脈瘤:

 被累血管段管壁呈球狀擴張,其大者直徑可達1520cm。由於血液流過時形成旋渦,因此,這種動脈瘤常併發血栓形成。

 

2.梭形動脈瘤:

 血管壁呈均勻擴張,而又朝一端逐漸均勻縮小,直至達到原來的血管直徑,故呈梭形。這種動脈較少發生附壁血栓。

 

3.圓柱狀動脈瘤:

 開始血管突然呈滾筒狀擴張,同樣又突然過渡於正常血管。可發生附壁血栓。

 


 

4.舟狀動脈瘤:

 血管壁呈一側性擴張,而對側血管壁則無變化;常見於夾層動脈瘤時。

 

5.蜿蜒狀動脈瘤:

 相近的血管段相繼呈不對稱性擴張,因此,被累血管呈蜿蜒狀膨隆。大多見於血流方向一再改變的血管(如骨盆的動脈)。

 

二、根據動脈瘤壁的結構分類

1.真性動脈瘤(aneurysma verum):

 其壁由所有三層血管壁組織構成,大多數動脈瘤屬於此種類型。

 

2.假性動脈瘤(aneurysma spurium):

 大多由於血管外傷,血液通過破裂處進入周圍組織而形成血腫,繼而血腫被機化後其內表面被內皮覆蓋。因此,假性動脈瘤乃是一種由內皮覆蓋的血腫。

 

3.多從血管樹的血流剪應力量強處及血壓變動最明顯處(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出發,血流從內膜破裂處鑽入病理性疏鬆的中膜(少數乃來自滋養血管的出血),並順血流方向將中膜縱行劈開,形成一個假血管腔。這種假血管腔可再次破入真血管腔內,血流如同一個迂回旁道。這種動脈瘤的病因、發病機制頗為複雜,可見於先天性血管畸形、代謝性結締組織疾病(如Marfan綜合征,其主動脈中膜的彈性纖維斷裂、缺失,膠原和蛋白多糖增多)、甲狀腺功能過低時的血管壁蛋白多糖增多、梅毒性主動脈炎及動脈粥樣硬化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