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肌痛症候群

2006-01-02 02:29/蔡明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風濕科醫師)

 

 纖維肌痛症候群在過去是個令患者身心煎熬,卻求助無門的疾病,常被各科當作「人球」踢來踢去,甚至被認為是神經質或詐病,直到1990年才由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定出病名及診斷要件,這類病患才獲得「平反」。

 

 纖維肌痛症候群的盛行率約佔全部人口的2%,中老年女性患者比男性多。病因可能和肌肉微小非發炎性創傷有關,導致病患感受肌肉疼痛閾值降低,輕微刺激也感覺很痛。

 

【定義】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為使診斷明確,將纖維肌痛症候群的定義為:

 01、全身廣泛的肌肉疼痛,持續超過三個月。

 02、疼痛發生在身體左、右側、腰部以上、以下四個象限區域。

 03、十八個特定壓痛點中,至少有十一個點以手指四公斤的壓力觸診會引起疼痛。

 04、併有僵硬、失眠、倦怠、憂鬱、腸胃激躁、短期記憶變差等情形。

 05、先排除其他病因。

 

【診斷】

纖維肌痛症候群,實驗室檢查如血球計數、生化、紅血球沉降係數、甲狀腺功能應為正常;自體免疫方面抗核抗體、類風濕因數等應是陰性。

 

【治療】

 纖維肌痛症候群的方法包括:

01、藥物:部分如低劑量非類固醇止痛劑,配合抗憂鬱劑;若有嚴重失眠,可用助眠劑。

02、有氧運動:從對肌肉關節衝擊較低的運動開始,像騎自行車、散步,游泳,每週需34次,一次先由10分鐘開始循序漸增至每次30分鐘,配合自己的體能和興趣量力而為,不要求好心切過度活動,反致肌肉疼痛加劇,造成惡性循環。

03、放鬆與減壓策略:常做深呼吸,聽和緩音樂,冥想自己身在舒適環境中,促進腦內啡分泌,可使心情平靜、減緩肌肉緊張和疼痛。

04、家人及醫護人員支持,也有助改善病情。

 


 

 

 纖維肌痛症候群雖然不會威脅生命,但長期持續全身疼痛卻會令人沮喪、工作效率低落,人際關係影響甚钜,值得大家重視。(許寶仁整理,本專欄與中廣新聞網合作於今日同步刊出)

 

【案例】

 一名55歲的家庭主婦全身肌肉痠痛、四肢關節疼痛僵硬有四個月,合併有失眠、倦怠、排便次數增加等症狀,到處求醫都不見效。

 

 後來她在過敏風濕科門診經理學檢查發現,四肢和胸、背部有多處壓痛點,關節有壓痛但無明顯腫脹、發熱。抽血檢查皆無特殊異常。醫師排除了甲狀腺異常和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之後,診斷為纖維肌痛症,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安眠藥及抗憂鬱劑,再配合復健,這才獲得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