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輪學說

 中醫眼科將眼局部由外至內分為胞瞼、兩眥、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個部分,分別內應於脾、心、肺、肝,腎五臟,命名為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總稱五輪。據考,「五輪」最初出現於晚唐時期的《劉皓眼論准的歌》。在我國現存醫籍中,則以《太平聖惠方•眼論》的記載為早。至於將眼劃分的各個部分名之為「輪」,《審視瑤函•五輪所屬論》的解釋是取「其像如車輪圓轉運動」之意。

 

 五輪學說源於《內經》。如《靈樞•大惑論》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大體指出了眼的各個部分與臟腑的關係。後代醫家在此論述的基礎上發展出將眼局部劃分為五輪,分屬於五臟,藉以說明眼的解剖與生理、病理,並用於指導臨床辨證論治的理論,即五輪學說。

 

現概述如下:

(一)肉輪指胞瞼。

 包括解剖學之眼瞼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瞼板和瞼結膜。胞瞼在臟屬脾,脾主肌肉,故稱肉輪。因脾與胃相表裏,所以,肉輪疾病常責之於脾胃。

 

(二)血輪指兩眥。

 包括解剖學之眥部皮膚、結膜、血管及內眥的淚阜、半月皺襞和淚點。上、下眼瞼鼻側聯合處交角鈍圓,稱大眥,又名內眥;顳側聯合處交角銳小,稱小眥,又名銳眥或外眥。兩眥在臟屬心,心主血,故稱血輪。因心與小腸相表裏,所以,血輪疾病常責之於心和小腸。

 

(三)氣輪指白睛。

 包括解剖學之球結膜和前部鞏膜。白睛在臟厲肺,肺主氣,故稱氣輪。因肺與大腸相表裏,所以,氣輪疾病常責之於肺和大腸。此外,白睛環繞黑睛周圍,緊密相連,一旦發生病變,容易相互影響。

 

(四)風輪指黑睛。

 近代主要指解剖學之角膜。黑睛在臟屬肝,肝主風,故稱風輪。

 因肝與膽相表裏,所以,風輪疾病常責之於肝膽。此外,黑睛之後為黃仁,黑睛與黃仁之間充滿神水,瞳神位於黃仁中央,故當黑睛疾病之病邪深人時,容易影響黃仁、神水,並波及瞳神。

 

(五)水輪指瞳神。

 狹義的瞳神專指解剖學之瞳孔;廣義的瞳神不僅指瞳孔,還包括葡萄膜、視網膜、視神經以及房水、晶狀體、玻璃狀體等。「水輪」一般多指廣義的瞳神,是眼能明視萬物的主要部分。五輪學說原主張瞳神在臟屬腎,腎主水,故稱水輪。因腎與膀胱相表裏,所以水輪疾病責之於腎和膀胱。但由於瞳神結構複雜,經古今不少醫家的實踐證明,其生理、病理不僅與腎和膀胱有關,與其他臟腑也有著同樣重要的密切關係。

 


 

 

 此外,尚需說明,黃仁位居黑睛後方,黑睛之「黑」離不開黃仁的陪襯,古人因此在生理上常把黃仁劃人風輪。然而瞳神直接由黃仁圍成,黃仁正常與否,關係到瞳神。凡黃仁發病,必能引起瞳神病變,故自古以來黃仁病變均歸屬水輪。以上事實說明,黃仁無論在生理或病理上,與瞳神的關係遠較黑睛密切。因而,從實際出發,現將黃仁的生理與病理一併歸人瞳神,即水輪的範疇。

 

 鑒於五輪學說對臨床辨證具有一定指導意義,故自宋以後的眼科醫家應用比較普遍。

 

【文獻摘要】:

一、《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華陀云:目形類丸,瞳神居中而獨前,如日月之麗東南,而晦西北也。內有大絡者五,乃心、肝、脾、肺、腎,各主一絡。中絡者六,膀胱、大小腸、三焦、膽、包絡,各主一絡。外有旁枝細絡,莫知其數,皆懸貫於腦,下達臟腑,通乎血氣往來以滋於目。故凡病發,則目中有形色,絲絡一一顯見而可驗,方知何臟何腑之受病。外有二竅,以通其氣;內包諸液,液出則為淚;中有神膏、神水、神光、真血、真氣、真精,皆滋目之液也。神膏者,目內包涵之膏液。膏液如破,則黑稠水出是也。此膏由膽中滲潤精汁,升發於上,積而成者,方能涵養瞳神。此膏一衰,則瞳神有損。神水者,由三焦而發源,先天真一之氣所化,在目之內,雖不可見,若被物觸損傷,則見黑膏之外,有似稠痰出者是也,即目上潤澤之水。水衰則有火盛燥暴之患;水竭則有目輪大小之疾;耗澀則有昏渺之危。虧者多,盈者少,是以世無全精之目;神光者,謂目中自然能視之精華也。夫神光原於命門,通於膽,發於心,皆火之用事。神之在人也大矣:在足能行,在手能握,在舌能言,在鼻能嗅,在耳能聽,在目能見,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夫神源舍乎心,故發於心焉。神如遊龍,變化不測,人能靜之,抱亢守一,豈獨目之無病哉。真血者,即肝中升運於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絡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間混濁易行之血,因其輕清上升於高而難得,故謂之真也。真氣者,即日經絡中往來生用之氣,乃先天真一發生之元陽也。大宜和暢,少有鬱滯,諸病生焉。真精者,乃先後二天元氣所化之精汁,先起於腎,次施於膽,而後及乎瞳神也。凡此數者,一有所損,目病生矣。大概目圓而長,外有堅殼數重,中則清脆,內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則白稠神水,水以滋膏,水外則皆血,血以滋水,膏中一點黑瑩,乃是腎膽所聚之精華,惟此一點,燭照鑒視,空闊無窮者,是目瞳神,此水輪也。其妙有三:膽汁、腎氣、心神也。五輪之中四輪不能視物,惟瞳神乃照物者。風輪則有包衛含養之功,故凡風輪有損,瞳神不久留矣。此即唇亡齒寒,輔車相依之意也。或曰:瞳神水乎?氣乎?血乎?膏乎?曰:非血、非氣.非水、非膏,乃先天之氣所生,後天之氣所成,陰陽之妙蘊,水火之精華,血養水.水養膏,膏護瞳神,氣為運用,神則維持。喻以日月,其理相同。而午前則小,午後則大,亦隨天地陰陽之運用也。大抵目竅於肝,生於腎,用於心,潤於肺,藏於脾,有大有小,有圓有長,皆由人稟受之異也。」

 

二、《審視瑤函•五輪不可忽論》:「夫目之有輪,各應乎臟,臟有所病,必現於輪,勢必然也。肝有病則發於風輪;肺有病則發於氣輪;心有病則發於血輪;腎有病則發於水輪;脾有病則發於肉輪,此五輪之易知者。木青、金白、水黑、火赤、土黃,此五色之易知者。輪也、色也,已灼然而現證,醫猶不知為目病之驗。又況亢則乘,勝則侮,並病合病,自病傳病,生克制化,變通之妙,豈能知之乎。大約輪標也,臟本也,輪之有證,由臟之不平所致。未有標現證,而本不病者。今不知輪之證,則不知乎臟矣。夫輪臟相應,既不知輪,則是標本俱不明。標本既不明,何以知孰宜緩、孰宜急,而能治人之疾哉。間有知輪臟標本,而不知其中生此克此,自病傳病,或並或合之不同,則乘侮制化變通之妙,又不能知。又有知標本緩急自傳併合等症,而又不知人之強者弱者,在血在氣,所受所與,當補當瀉之不同,則順逆、反正、攻守之治,必不能知。如此之醫,能治人之疾乎。」

文章來源:中醫世家網《中醫眼科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