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致病病機-臟腑功能失調:

 (一)、心與小腸:

 心主血脈,又主神明,目得血而能視,且內外兩眦屬心。臨床上常見由心陰虧虛、心火亢盛等所致之眼部病症。如失血過多或心神過耗,以致心陰虧虛,虛火上炎者,每見兩眦淡紅,血絡不充或血行滯緩,視力緩緩下降,甚至失明等。由於恣嗜厚味炙縛之品,或七情內鬱化火,皆可致心火內盛,上炎于目,常表現為兩眦紅赤,胬肉壅腫,或瞼眦生瘡,痛癢並作,或熱邪人絡,迫血妄行而致眼內外出血諸症。

 

因心與小腸相表裏,心經實火可移熱於小腸;小腸有熱亦可上熏於心,故心火上炎于目,常兼治小腸。如《銀海精微》治心經實熱之大眦赤脈傳睛,從小腸導赤,以降心火。

 


 

 

 (二)、肝和膽:

 肝主藏血,又主疏泄,為風木之臟,肝開竅於目,且黑睛屬肝,足厥陰肝經連目系。臨床上常見由肝陰虧虛、肝鬱氣滯、肝膽火熾、陰虛火旺、肝風內動等所致之眼部病症。如肝陰不足,陰血虧損,不能上榮於目,可出現兩目乾澀不舒、視物昏花、視力減退等多種內障眼病,小兒還可見肝虛雀目等。肝氣鬱結,疏泄失職或久鬱化火,氣火上逆,則可發生目赤腫痛、目珠脹硬、視物昏花、視力緩降或驟降,甚至失明等症。肝火熾盛,灼傷黑睛、黃仁,每易引起黑睛生翳,瞳神緊小等症。若暴怒傷肝,肝火上沖,或素體陰虛,不能制約肝陽,以致虛火上炎,均可損傷目絡,迫血妄行,或阻滯血絡引起暴盲。至於陽亢動風,肝風上擾,則可引起綠風、青風、目偏視、口眼喎斜等病症。其後二者往往還與全身性疾病有關。

 

 因肝膽互為表裏,在生理上肝的餘氣聚於膽,膽的精汁涵養瞳神,故發病時每每相互影響。如肝膽濕熱上攻,可致黑睛生翳、瞳神緊小;肝陰不足,膽乏所養,則目亦失養,故可出現視遠怯近或視物昏花等。

 

 (三)、脾和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有節,胃納脾輸,則目得其養,且胞瞼屬脾。臨床上常見由胃火熾盛、脾胃濕熱、脾虛氣弱等所致之眼部病症。如飲食不節過食辛熱炙賻之品,致陽明胃火熾盛,火毒上攻,可致頭痛目赤、胞瞼腫硬生瘡、黃液上沖等。恣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鬱遏濕熱,上壅胞瞼,可發生針眼、瞼弦赤爛等症。若脾胃運化失司,津液不得敷布,聚而成痰,痰濕壅聚胞瞼,則胞生痰核;滯於眼內,可引起神膏混濁及眼底滲出、增殖等病變。若痰火上逆,還可導致目珠脹痛。若勞倦思慮過度、久病失養,或飲食不節等,損傷脾胃,脾虛氣弱,目失所養;可引起疳積上目、晶珠混濁、眼前黑花飄移、視物昏朦等;若脾氣虛弱,失於統攝,可致目中血不循經而溢於絡外,引起眼前黑花飄移,視物不清,甚至暴盲等眼病。

 

(四)肺和大腸:

 肺主氣,具有宣發和肅降的功能,且白睛屬肺。若肺失宣降,則易影響白睛而發病。臨床上常見由風熱襲肺、肺火壅盛、肺陰虛、肺氣虛等所致之眼部病症。如外邪襲肺,肺失宣降,可發白睛赤腫、澀痛羞明、流淚生眵等症。肺火壅盛,氣血瘀滯,可致白睛呈紫紅色結節樣隆起。肺燥陰傷,虛火上炎,或久病氣陰虧虛等,正不勝邪,又可致白睛澀痛,或生玉粒樣小泡,反覆發作,白睛傷口,久不癒合等。

 

 由於肺與大腸互為表裏,大腸實熱而便秘,可致肺氣不得肅降,引起白睛紅赤。故治療白睛疾患時應考慮肺與大腸的關係。

 


 

 

(五)腎和膀胱:

 腎為藏精之所,且瞳神屬腎。眼之所以能視萬物,與腎精不斷上承有密切關係。臨床上常見由腎陰虛、腎陽虛、腎精虛和陰虛火旺等所致之眼部病症。如年老、病久或熱病傷陰,致腎陰不足,目失所養,可發生眼乾澀不爽、晶珠與神膏混濁、視瞻昏渺、老視等。稟賦不足,素體陽虛,或年老病久,腎陽虧虛,陽不勝陰,可引起雀目、青盲等;陽虛不能溫化水液,水邪上泛,可致雲霧移睛、視瞻昏渺、視直如曲、視大為小等症;或可見眼底水腫、滲出等。過勞或年老久病,腎精虧耗,不能充足上注於目,瞳神、目系失養,可致晶珠與神膏變混、視瞻昏渺、青盲等。若陰陽俱虛,瞳神、目系失養,則更易發生上述內障。由於腎精虛可致腎陰、腎陽化生不足,所以又可以引起腎陰虛、腎陽虛,甚至陰陽俱虛的種種眼病。若腎陰虧虛,水不制火,陰虛火旺,上灼瞳神,可致瞳神緊小、乾缺以及圓翳內障、青風、綠風、視瞻昏渺等,或可見眼內出血之症。

 

 腎與膀胱互為表裏,膀胱排泄水液的功能失常,體內水液瀦留,可致眼內外組織發生水腫等。

 

 以上逐一討論了眼病的臟腑病機。在臨床上,眼病的發生、發展、變化,雖可由單一的臟腑功能失調引起,但以臟病及腑、臟病及臟或者若干個臟與腑同時發病比較多見,如肝膽火熾、脾胃濕熱、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心脾兩虛、肝火犯肺等引起的眼病。又如白膜侵睛、疳積上目則是病變在肺肝、脾肝之間傳變而引起的。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