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病﹝TB﹞

肺結核病﹝Tuberculosis,TB﹞是結核菌侵入肺部後產生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其基本病理變化有二,一是滲出性病變,屬於急性、活動性階段的結核病變;二是增殖性病變,一般比較穩定。結核病變的發展和轉歸不外乎兩種情況,或繼續惡化,形成乾酪樣壞死及空洞;或吸收好轉。早期滲出性病變可以完全吸收不留痕跡;在一般情況,病變吸收痊癒後常遺留一些纖維鈣化硬結病灶。

 

【全身症狀】

發熱﹝Fever﹞:有以下三個特點:

(1)除急性發作可有高熱外,通常是慢性較長期的低熱,體溫在37.5℃~38℃之間;

(2)體溫不穩定,波動性大,早晚可相差1度以上,活動後體溫可有波動上升,經休息半小時以上仍不能復原;

(3)發熱﹝Fever﹞通常在下午4時至8時,所以又稱「潮熱」。

 

 


 

盜汗﹝Night_sweat﹞:常和白天的潮熱、疲乏同時存在。盜汗通常發生在半夜或清晨醒來以前,在不知不覺中醒來時衣衫已經濕透,所以叫「盜汗﹝Night_sweat﹞」。出汗的部位多在頭、胸或兩腋部。有些體質弱的正常者在白天過勞後晚上也會有盜汗;被褥太厚也可在睡夢中出汗;幼兒新陳代謝旺盛,入睡後常出汗,但白天精神好,不發熱,可資區別。

 

時間:持續較長,沒有特殊原因的疲勞不適。

 

其他:原因不明的食慾不振﹝Anorexia﹞,體重持續減輕;女性結核病人可有閉經或月經不調、經期後延、月經過少。這可能是結核中毒症狀,也可能患有生殖系結核。長期月經不調,不論有無肺結核,都應去婦科作進一步檢查。

 

【肺局部症狀】

咳嗽(Cough):常認為是感冒或氣管炎而不予重視。如「感冒」後咳嗽(Cough)經久不癒,就應引起注意。有支氣管內膜結核時可有嗆咳,或咳出帶血絲的粘痰。如咳嗽經過對症治療2周仍不癒,就應該去作一次胸部透視,必要時查痰找結核菌以免耽誤病情,排菌病人大多有咳嗽,在咳嗽時容易傳播結核菌。

 

吐痰﹝Expectoration﹞:早期結核患者大多無痰或僅有少量粘液痰。空洞形成後痰量增多,且呈塊狀。較大空洞內繼發其他細菌感染時,可使痰量驟增,呈膿性,且可伴發熱﹝Fever﹞。

 

咯血(Hemoptysis):肺結核病人在患病過程中約有半數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咯血(Hemoptysis)。過去無結核病史者發現痰血或咯血,首先應想到是否有肺結核;40歲以上中老年人,有長期吸煙史者,還應提高警惕是否有肺癌﹝Lung_cancer﹞的可能。因此,有咯血和痰血均應作胸部透視及其他必要檢查以早期明確診斷。

 

胸痛(Chest_pain):肺臟沒有痛覺神經,肺病變不會引起疼痛。胸痛主要由於肺病變累及胸膜(Pleura),使胸膜產生乾性炎症所致。此類因胸膜的反應所引起的胸痛,常局限於病側的固定部位,在深呼吸時加劇。在肺結核病治癒後,胸膜反應性炎症吸收,但局部胸膜可有輕度增厚,在氣候變化時仍可能有胸痛,但這無礙大局。

 

【正確對待肺結核】

思想樂觀,有充分信心戰勝疾病。現在恐懼肺結核病的人是不多了,但對肺結核病是否能徹底治癒還是有疑慮的;認為生了這種慢性病,不容易徹底治癒,容易復發,必然對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少麻煩,對個人前途也有影響,因而情緒低落,甚至悲觀失望。這是對肺結核病的過去和現狀還不夠瞭解的緣故。在40年代中期以前還沒有生產出對肺結核特效的藥物,單靠休養、營養或打「空氣針」(人工氣胸(Pneumothorax)、氣腹),療程長,療效低,極易復發,嚴重的肺結核大多久治不癒,死亡率高,所謂「十癆九死」。50年代後有效抗結核藥物陸續問世,用藥方法日趨完善,70年代生產出利福平後藥物治療(化療)方法效果更好,只要治療方案正確,又能堅持規律服藥,治療滿療程,那麼即使是嚴重的肺結核病絕大多數也是可以徹底治癒的,並很少復發。所謂徹底治癒是指病灶內已沒有可以通過培養生長的結核菌,是細菌學上的治癒。並不需要長期臥床休養,也不必特殊營養,治癒後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樣學習、勞動和工作,沒有必要有任何思想顧慮。

 

【規律服藥】

結核菌是一種頑固的病菌,說肺結核可以徹底治癒是有前提的:只有在正確合理的治療方案和堅持規律服藥,滿療程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在服藥一個時期後自我感覺良好,就自動停藥,或想著就用藥,忘記就算了,這種「不規律服藥」是結核病治療中的大忌。據研究,初次治療的病人,堅持規律服藥約有95%的病人能治癒;而不規律服藥則僅有60%或更低的治癒率。且容易產生耐藥性病菌,為治療帶來很大困難。

 

肺結核病初次治療(初治)是關鍵,效果幾乎是100%,如果由於治療方案不恰當,或不規律服藥,或不滿療程,或因藥物副反應而無法維續使用,導致初治失敗,那麼再次治療(復治)的效果就差些。如一而再,再而三由於上述同樣原因招致治療反復失敗,那麼有可能細菌對多種主要抗結核藥物耐藥,結核病就成為難治甚至不治之症。如病灶局限,有肺切除手術條件則還可以通過手術根治,否則後果將是嚴重的。國際防癆專家強調每次服藥應在醫務人員直接觀察下,以保證規律服藥,即所DOT方式。上海則採取在全療程醫務人員規範化管理下督促病人規律自服藥的辦法,稱為「化療全程管理」。為了避免因疏忽而忘記服藥,可以指定家中一位親屬負責督促服藥以保證病人一次不漏的規律服藥,這就是在「化療全程管理」中的一個具體措施「家庭督導」。

 

 


 

【適當休息】

自從有了特效抗結核藥物以後,已無必要長期休息,特別是臥床休養。但也應根據病情,有高熱或有大量或中量咯血(Hemoptysis)時,應全天臥床休息;當熱度已有下降或咯血已止,仍有痰血時,可以起床進食,漱洗,室內自由活動或閱讀書報,但每天活動不超過2~3小時。隨著症狀的消失和體力的逐漸恢復,可以逐步增加活動量。每天晚上應保證8~10小時睡眠時間,午睡2小時,其他時間可以在室內外自由活動,做些家務,或去室外散步,活動以不感覺疲勞為度。

 

開放肺結核病病人(痰檢查結核菌陽性),一般需休息2~3個月,待不再排菌(痰檢查結核菌陰性)後即可逐漸恢復半天工作至全天輕工作。發病時痰檢陰性的患者,若無症狀,可在服藥的同時作輕度或半天工作。所有肺結核患者治療滿療程,痰檢陰性,都可以恢復正常工作和活動。總之,肺結核病人的休息和活動應根據病情,治療是否順利,病人的代償情況和體力,不能硬性規定,一概而論。

 

【合理營養】

肺結核病人由於肺組織遭受破壞,需要增加一些營養,以彌補疾病消耗,有利於組織的修復。但過份強調營養也無必要。病人常為吃得不多而擔憂,為能吃得多而高興,認為能多吃就是好。實際上進食多少要根據自己的食量,不能勉強,病人休息後活動量減少,食量可適當減少,這是正常情況,不會影響疾病的好轉。

 

人體需要的營養主要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結核病病人應適當增加些蛋白質,因為蛋白質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組織的修復,如豬、牛、羊、雞、鴨和內臟以及蛋和魚蝦等動物性蛋白質;或各種豆類及豆製品、花生等植物性蛋白質。魚、肉、蛋和黃豆、豆腐的蛋白質含量差不多,黃豆中蛋白質含量比肉類要高,因此,並不需要每天大魚、大肉,可合理調配食譜。脂肪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食慾,還會使身體內脂肪過剩而發胖,沒有好處。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五穀和豆類,結核病人需要維生素的量較健康人要多些,可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蛋類、動物瘦肉和內臟等。如食譜調配得當,各種營養素都可以從食物中取得,「藥補不如食補」並不一定需要用維生素類藥物或其他滋補品。

 

【預防傳染】

結核菌陰性的病人一般無傳染性。

 

排菌病人通常肺裏有空洞,痰中檢出結核菌,而且大多有咳嗽(Cough),在咳出的小飛沫中含有很多結核菌。因此,排菌病人咳嗽時最容易傳染他人。但是人體具有防禦能力,痰飛沫中的結核菌要進入肺泡(Alveolus)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通過層層屏障。首先會遇到鼻孔內鼻毛的阻攔;鼻腔(Nasal_cavity)、氣管和支氣管表面都有一層黏膜經常分泌粘液,細菌飛沫會被粘液粘住,以後隨著鼻涕或痰液排出。氣管支氣管黏膜表面還有一層很細的纖毛,像風吹麥浪一樣不斷地由下而上擺動,纖毛的擺動加上咳嗽(Cough)反射就能把痰液或吸附在粘液裏的灰塵和細菌排出體外。據研究,飛沫直徑必須在2微米左右才能進入肺泡,即使進入肺泡,要存活下去還得和人體內以巨噬細胞為代表的種種防禦機能進行激烈的鬥爭,才能在肺內繁殖生長,引起感染。

 

病人一旦被確診應服用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結核藥物,開始治療2周後痰液中結核菌數量即明顯減少,僅為原來的5%左右;治療4周後則減少至原來的0.25%。結核菌不僅在數量上明顯減少,而且活力也減弱,甚至可以喪失活力,再加上服藥後,咳嗽(Cough)很快消失,傳染性相應明顯減弱或消失。因此,病人只需注意不面對著人咳嗽(Cough),打噴嚏,並用手帕或紙巾蒙住口,用過的手帕煮沸消毒,紙巾集中後焚燒。不要與兒童同床共枕睡覺,筷子獨用,採取分食制,就不會傳染給別人。保持室內經常通風和陽光也是很重要的。

 

實際上結核病人最危險的傳染時期是排菌病人並未被發現的這一階段。明確診斷後開始治療,採取一些必要預防措施,則基本上不再有傳染的可能性。目前公認僅為了隔離目的而住院是沒有必要的。與排菌病人有密切接觸者應去作一次胸部透視,兒童可去作一次結核菌素試驗,如陽性也應作一次胸透。大多數情況即使有感染也不一定發病,在日常生活中感染結核菌的機會很多,但真正發病的僅是極少數。兒童密切接觸者如結核菌素為強陽性,可考慮服異煙肼6個月作為藥物預防。

 

【服用抗結核藥物的注意點】

抗結核藥物以每天1次頓服效果最好,但若藥片數太多如吡嗪醯胺需服6片則可分2次服。利福平應空腹服,可在清晨醒來時或晚上臨睡前服用,服後尿液變紅色是正常情況。服藥必須規律,且服滿療程。

 

 


 

在用藥過程中如發現有皮疹、發熱﹝Fever﹞、噁心(Nausea)、嘔吐、胃納明顯減退和腹脹、肝區痛、眼白髮黃(黃疸(Jaundice)),耳鳴﹝Tinnitus﹞、眩暈(Dizziness)、視力減退和視野縮小等症狀時應即時與經治醫生聯繫和就診以明確有無藥物副反應。由於停藥對治療效果有影響,因此除症狀明顯如黃疸(Jaundice)應立即停藥外,其他情況應根據醫生判斷確實同藥物有關而且必須停藥時再停藥。

 

按常規,每個月應查一次肝功能。當病情穩定後可進行適當鍛煉,如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進行氣功、太極拳、保健操、散步或慢跑等活動,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