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_colitis,UC﹞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_colitis,UC﹞是大腸炎﹝Inflammation_of_the_large_intestine﹞和潰瘍﹝Ulcer﹞形成的一種慢性疾病,常出現血性腹瀉﹝Diarrhea﹞、腹痛﹝Abdominal_pain﹞和發熱﹝Fever﹞。

 

潰瘍性結腸炎﹝UC﹞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一般以15~30歲起病最常見。也有少數病人在50~70歲間初次發病。

 

與克羅恩病﹝Crohn_disease﹞不同,潰瘍性結腸炎﹝UC﹞通常不會累及腸壁全層,且絕不累及小腸﹝Small_intestine﹞。最初在直腸﹝Rectum﹞或乙狀結腸﹝Sigmoid_colon﹞發病,最後擴散到部分或整個大腸﹝Large_intestine﹞。也有些病人,一開始即大部分大腸發生病變。

 

大約10%的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僅有一次發作,但其中一部分病人實際上是沒有明確診斷﹝Diagnosis﹞的腸道感染,而不是真正的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_colitis,UC﹞的病因未明,但遺傳因素和腸道的免疫反應過強是其可能的發病因素。

 

【症狀﹝Symptom﹞】

發病可能突然加重,出現嚴重腹瀉﹝watery_diarrhea﹞、高熱﹝High_Fever﹞、腹痛﹝Abdominal_pain﹞和腹膜炎﹝Peritonitis﹞。如此發病,病情重篤。但更多見的起病方式是逐漸發病,出現頻繁便意、輕度下腹疼痛﹝Ache﹞和糞便﹝Excrements﹞中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和粘液。

 

當病變只局限在直腸﹝Rectum﹞和乙狀結腸﹝Sigmoid_colon﹞時,糞便﹝Excrements﹞可能正常或變乾變硬,但在排便時,或排便間期可有來自直腸含有大量紅細胞﹝RBC﹞、白細胞﹝WBC﹞的粘液排出。有輕微發熱或不發熱。

 

如果病變進一步擴展到其他大腸﹝Large_intestine﹞,大便變稀,每天排便次數可達10~20次。病人常有嚴重腹部絞痛和伴有頻繁便意的痛性直腸痙攣﹝Rectum_Spasm﹞。症狀﹝Symptom﹞在夜晚不減輕。糞便﹝Excrements﹞可以為水樣,含有膿液和粘液,甚至全部是血和膿液。可有發熱﹝Fever﹞、食慾不振﹝Anorexia﹞和體重下降。

 


 

 

【併發症﹝Complication﹞】

出血是最常見的併發症﹝Complication﹞,常引起缺鐵性貧血﹝Iron_deficiency_anemia,IDA﹞。大約10%的潰瘍性結腸炎﹝UC﹞病人初次發病迅猛而嚴重,出現大量出血、腸穿孔或廣泛的感染。

 

中毒性結腸炎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併發症。病變損害腸壁全層。這種損害可引起麻痹性腸梗阻﹝Intestinal_obstruction﹞(腸壁停止收縮,腸內容物不隨腸道向下運行的一種疾病狀態)。此時,出現明顯腹脹﹝Abdominal_distention﹞。當中毒性結腸炎惡化時,腸道失去張力,數日甚至數小時內,腸道開始擴張。腹部X線檢查顯示癱瘓的病變腸段內氣體充盈。當大腸﹝Large_intestine﹞變得顯著擴張時,稱為中毒性巨結腸,病情危重,可伴有高熱﹝High_Fever﹞、腹痛﹝Abdominal_pain﹞、壓痛﹝tenderness﹞和白細胞﹝WBC﹞計數升高。但是如果經過及時而有效的治療,病死率低於4%。如發生腸道潰瘍穿孔,則死亡的危險性要高得多。

 

在病程長、病變廣泛的結腸炎患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增高。當全大腸﹝Large_intestine﹞受累,病程超過10年,不管這期間病情的活躍程度如何,患結腸癌的危險性都最高。對這些危險性高的病人,建議作纖維結腸鏡檢查,最好在病情緩解、沒有症狀﹝Symptom﹞時進行。纖維結腸鏡檢查時,對大腸﹝Large_intestine﹞各段取活檢。在這類病人中,每年多達1%的病人發生結腸癌。如果在癌症早期獲得診斷﹝Diagnosis﹞,則大多數可存活。

與克羅恩病﹝Crohn_disease﹞相同,潰瘍性結腸炎﹝UC﹞也可伴隨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當潰瘍性結腸炎﹝UC﹞引起腸道症狀﹝Symptom﹞發作時,病人也可同時出現關節炎﹝Arthritis﹞、鞏膜炎﹝Scleritis﹞、結節性紅斑和壞疽性膿皮病。當潰瘍性結腸炎﹝UC﹞沒有腸道症狀時,病人仍可出現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炎﹝Arthritis﹞和眼球內炎症(葡萄膜炎)。

 

雖然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_colitis,UC﹞病人常常有輕度肝功能異常,但僅大約1%~3%的病人出現輕到重度肝臟﹝Liver﹞疾病的症狀。嚴重時可發生慢性活動性肝炎、膽管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使膽管變狹窄,最終閉鎖)、肝硬化(即有功能的肝組織被纖維性組織所替代而變硬)。膽管炎可在潰瘍性結腸炎﹝UC﹞腸道症狀之前許多年發生,使患膽管癌的危險性增高。

 

【診斷﹝Diagnosis﹞】

病人的症狀﹝Symptom﹞和糞便﹝Excrements﹞檢查有助於診斷﹝Diagnosis﹞。血液檢查顯示有貧血﹝Anemia﹞、白細胞﹝WBC﹞升高、白蛋白降低和血沉增快。乙狀結腸鏡﹝Sidmoidoscopy﹞檢查可確定診斷﹝Diagnosis﹞,並使醫生能直接觀察病變炎症的嚴重程度。即使在沒有症狀的時候,結腸鏡檢查也常常顯示出異常,取活組織標本作顯微鏡檢查可顯示慢性炎症。

腹部X線檢查可顯示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範圍。因為在疾病處於活躍期作鋇灌腸和結腸鏡檢查可能有腸穿孔的危險,因此,不常在潰瘍性結腸炎﹝UC﹞治療前進行。但是,纖維結腸鏡和鋇灌腸X線檢查能夠檢查全結腸,瞭解病變範圍,並能排除腸癌的存在。

 

除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_colitis,UC﹞外,大腸炎﹝Inflammation_of_the_large_intestine﹞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因此,必須要明確大腸炎是否由細菌或寄生蟲感染所致。在乙狀結腸鏡﹝Sidmoidoscopy﹞檢查時取糞便﹝Excrements﹞標本作顯微鏡檢查和培養可檢查有無細菌。血液檢查可瞭解病人是否發生寄生蟲感染。從直腸粘膜取活組織標本作顯微鏡檢查也能發現有無寄生蟲感染。還應檢查有無性傳播疾病,如淋病﹝Gonorrhea﹞、皰疹病毒或衣原體感染﹝Chlamydia_infection﹞,尤其病人是男性同性戀者時更應檢查。在患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患者,大腸炎﹝Inflammation_of_the_large_intestine﹞可能是由於腸供血不足引起。結腸癌很少引起發熱﹝Fever﹞或從直腸﹝Rectum﹞排泌膿液,但對血性腹瀉﹝Diarrhea﹞病人,必須考慮腸癌的可能性。

 

 


 

【治療﹝Treatment﹞】

治療﹝Treatment﹞的目的是控制炎症、消除症狀﹝Symptom﹞、補充丟失的體液和營養。病人應避免食用生冷瓜果蔬菜,以減少對發炎大腸﹝Large_intestine﹞粘膜的物理損傷。不含牛乳製品的飲料可減輕症狀﹝Symptom﹞,值得一試。補充鐵劑可彌補在糞便﹝Excrements﹞中不斷丟失的血液,以治療﹝Treatment﹞貧血﹝Anemia﹞。

 

抗膽鹼能藥物或小劑量的易蒙停和苯乙呱啶用於相對較輕的腹瀉﹝Diarrhea﹞。對更嚴重的腹瀉﹝Diarrhea﹞,可能需要大劑量的苯乙呱啶、無氣味的阿片酊、易蒙停或可待因。對病情危重而又在使用這些抗腹瀉﹝Diarrhea﹞藥物的病人,必須嚴密監視,以免中毒性巨結腸發生。

 

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楊酸常用於減輕潰瘍性結腸炎﹝UC﹞的炎症,預防﹝Prophylaxis﹞其症狀﹝Symptom﹞發作。這些藥物通常採用口服,但也可經灌腸和肛門﹝Anus﹞栓劑給藥。

 

中重度未臥床的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_colitis,UC﹞病人常採用口服皮質類固醇,如強的松。大劑量強的松常可獲得非常好的療效。炎症控制後,常常給予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楊酸,強的松則逐漸減量至停用。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幾乎都會產生副作用,大多數在停藥後消失。當輕度或中度潰瘍性結腸炎﹝UC﹞病變局限在左半結腸(降結腸﹝Descending_colon﹞)和直腸﹝Rectum﹞時,可用灌腸給予皮質類固醇或5-氨基水楊酸。

 

如果病情嚴重,需住院治療﹝Treatment﹞,經靜脈輸注皮質類固醇。有大量直腸﹝Rectum﹞出血的病人需要輸血和靜脈補液。

 

對那些需要長程皮質類固醇治療的病人,已經改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P﹞和巰嘌呤﹝MP﹞來作為維持緩解治療的藥物。環胞黴素用於那些病情嚴重而對皮質類固醇無效的病人。但大約一半的這類病人最終需要外科手術治療﹝Surgery﹞。

 

【外科治療】

中毒性巨結腸是危重急症。一旦發現或懷疑將要發生中毒性巨結腸時,應立即停用一切抗腹瀉﹝Diarrhea﹞藥物並禁食;經鼻插管至胃﹝Stomach﹞或小腸﹝Small_intestine﹞,間斷抽吸胃液﹝gastric_fluid﹞、腸液、胃﹝Stomach﹞腸內容物和氣體;所有液體、營養素和藥物都從靜脈輸入。嚴密監視病人有無腹膜炎﹝Peritonitis﹞或腸穿孔的徵象。如果這些措施未能在24~48小時內改善病情,則需要緊急手術治療﹝Treatment﹞:切除全部或大部分大腸﹝Large_intestine﹞。

對診斷﹝Diagnosis﹞大腸癌﹝colon_cancer﹞或確定有癌前病變者,可作擇期外科手術﹝Surgery﹞。因大腸﹝Large_intestine﹞腸腔狹窄或兒童生長發育遲緩者也可作手術。外科手術﹝Surgery﹞的最常見原因是病情長期持續活躍,使病人不能自理生活或必須長期依賴大劑量皮質類固醇。在極少數病例,嚴重的腸道外結腸炎相關性病變,如壞疽性膿皮病也可能必須手術治療﹝Treatment﹞。

 

大腸﹝Large_intestine﹞全切除可永久性治癒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_colitis,UC﹞,但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以後終身伴有永久性回腸﹝Ileum﹞造瘺(將小腸﹝Small_intestine﹞最下端連接在腹壁的開口上,即從此處排便)和使用回腸造瘺袋子接糞便﹝Excrements﹞。然而,有些辦法可彌補這一不足,最常見的是回腸肛門﹝Anus﹞吻合術,即在大腸﹝Large_intestine﹞和大部分直腸﹝Rectum﹞切除後,將小腸﹝Small_intestine﹞末端擴大成囊,再連接於餘下的直腸,如此可從肛門排便。雖然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如殘餘部位的炎症,但這種手術方式的確給病人帶來了生活上的方便。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