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吐酸

【疾病科屬】:中醫內科﹝Chinese_Internal_Medicine﹞

【疾病概述】:

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隨即咽下者,稱為吞酸;不咽下而吐出者,則稱吐酸。一般地說,吐酸是泛吐酸水的症狀,常與胃痛兼見,但亦可單獨出現。常見於西醫的消化性潰瘍病、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1、臨床以酸水由胃中上泛,或隨即咽下,或由口中吐出等症狀為特徵。

2、常與胃痛、噯氣﹝belching﹞等兼見。

【辨證分析】:

本證多由肝氣鬱結,胃氣不和而發,這是發病機理的重點。其中有偏寒、偏熱之差異。

 屬於熱者,多由肝鬱化熱而致;屬於寒者,可由寒邪犯胃,或素體脾胃虛寒而成;飲食停滯之泛酸噫腐者,是由食傷脾胃之故。

 臨床首當辨寒熱,治療宜泄肝清火或溫養脾胃,並可適當加入烏賊骨、煆瓦楞子等制酸藥。

【辨證論治】:

熱證:

【證見】:吐酸而並見心下煩,咽乾,口苦,苔黃,脈弦數。

【治法】:泄肝清火,苦辛通降。

【方藥】:

→主方:左金丸(《丹溪心法》)加減;

→→處方:黃連12克,吳茱萸9克,烏賊骨15克,竹茹12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

水煎服。

→中成藥:

 ㄅ、左金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ㄆ、陳香胃片,每次4片,每日3次。

→單方驗方:制酸散(中醫研究院《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

→→處方:烏賊骨9克,木賊草18克(微炒),川貝母9克,共為細末。

每服6克,早晚各1次。

寒證:

【證見】:吐酸並見胸脘脹悶,噯氣﹝belching﹞,口淡,苔白,脈弦緩。

【治法】:溫中散寒,和胃制酸。

【方藥】:

→主方:香砂六君子湯(陳修園《時方歌括》)加減;

→→處方:黨參﹝radix_codonopsis﹞18克,白術﹝rhizoma_atractylodis_macrocephalae﹞12克,茯苓﹝poria﹞15克,法半夏12克,陳皮﹝pericarpium_citri_reticulatae﹞6克,砂仁6克(後下),木香6克(後下),藿香12克,吳茱萸9克,神曲10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水煎服。

→中成藥:

 ㄅ、香砂六君丸,每次6克,每日3次。

 ㄆ、氣痛散,每次2克,每日3次。

→單方驗方:海砂散(中醫研究院《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

→→處方:烏賊骨120克,砂仁30克,共研末,每服3克。

【其他療法】:

【針灸療法】:針刺中脘、內關、足三裏。熱證加刺陽陵泉,用瀉法;寒證用補法,並加艾灸。

【飲食療法﹝dietetic_therapy﹞】:

 ㄅ、鳳凰衣粥:雞蛋殼若干,去內膜洗淨炒黃研末,每次6克加入熱粥中服食。寒熱證均宜。

 ㄆ、白胡椒烏賊骨煲豬肚;白胡椒12克,烏賊骨20克,豬肚1個,先將烏賊骨、白胡椒(打碎)放入洗淨的豬肚內,並加入少量清水,然後把豬肚兩端用線紮緊,慢火煮至爛熟,去烏賊骨及胡椒,調味分次食肉飲湯。適用於寒證吐酸。

【預防調護】:

 ㄅ、飲食有節,不過食寒涼生冷,酸辣煎炸,以保護脾胃。

 ㄆ、注意情志調達,解除七情致病。

 ㄇ、得病後飲食宜清淡,避免粗硬粘膩食物,忌吃酸辣及飲酒,少吃甜品等。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