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頭癬﹝tinea_capitis﹞

【疾病科屬】:皮膚科

【疾病概述】:

頭癬﹝tinea_capitis﹞是發生在頭髮和頭皮部位的癬。古醫籍稱為禿瘡﹝tinea_capitis﹞、肥粘瘡﹝tinea_capitis﹞。

 本病好發於兒童,分黃癬﹝Honey-comb﹞、白癬﹝White_ringworm﹞三種類型,前兩種較為多見。黃癬﹝Honey-comb﹞有赤禿、肥粘瘡﹝tinea_capitis﹞、肥瘡等名稱,白癬﹝White_ringworm﹞稱為白禿瘡﹝tinea_capitis﹞。

 本病西醫稱之為頭癬﹝tinea_capitis﹞。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頭癬﹝tinea_capitis﹞分黃癬﹝Honey-comb﹞、白癬﹝White_ringworm﹞和黑癬﹝Black_microsporosis﹞三種類型。

1、黃癬﹝Honey-comb﹞:

 ㄅ、主要發生於農村流行區。多發於兒童,但成人也有發生。

 ㄆ、皮疹初起為黃色小點,有頭髮穿過。繼而擴大、增厚,形成黃色、棕色或灰色痂色。典型的黃癬﹝Honey-comb﹞痂表現為散在的圓形硫黃色痂,呈碟形,邊緣翹起,中心微凹,痂的中心常有兩三根頭髮貫穿;痂為粘頭著性,不易脫落,質脆,易粉碎,有特殊的鼠尿樣臭味。除去痂皮後,基底凹陷,微紅,濕潤或比較乾燥。輕者可僅一片痂皮,重者可遍及頭皮。頭發乾燥,失去光澤,容易脫落或拔去。由於毛囊被破壞,癒後留下萎縮性瘢痕,造成永久性脫髮;嚴重者僅殘留少量稀疏的頭髮,頭皮邊緣留下寬窄不一的發帶。

 ㄇ、自覺瘙癢較明顯。

 ㄈ、病程緩慢。如不積極治療,難以自癒;可持續至成人,甚至終身不癒。

2、白癬﹝White_ringworm﹞

 ㄅ、城市和農村可發生,以城市較為多見。僅發生於兒童。

 ㄆ、皮疹初起為微起的小丘疹,上有白色鱗屑,頭髮從中穿過。以後逐漸擴大蔓延,形成大小不等的圓形或不規劃的鱗屑性斑,邊緣清楚,單個或多個,一般頭皮無潮紅﹝flush﹞,少數可伴有丘疹、小膿皰和結痂。病發失去光澤,外圍繞以白鞘,常在離頭皮2~4毫米處折斷,故頭髮長短參差不齊。

 ㄇ、自覺輕度瘙癢。

 ㄈ、病程緩慢。但到青春期可自癒,癒後不留瘢痕,頭髮可再生。

3、黑癬﹝Black_microsporosis﹞:

 ㄅ、城市較多見,兒童和成人均可發生。

 ㄆ、皮疹呈鱗屑性小片,散在分片,數目往往較多。病發多數出頭皮後即折斷(少數距頭皮2~4毫升處折斷),留下殘發在毛囊口,呈黑點狀,故又名黑點癬。

 ㄇ、自覺輕度瘙癢。

 ㄈ、病程緩慢。但到青春期可自癒,也有不癒者,可留下瘢痕。

4、本病有時要與下列病證相鑒別:

 ㄅ、頭皮部白屑風:多見於青壯年,皮疹呈斑片狀,表面有油膩性鱗屑,梳頭時常有較多鱗屑飄落。自覺瘙癢。頭髮無白鞘,無斷發殘根。

 ㄆ、頭皮部白疕:皮疹為暗紅﹝dusky_redness﹞斑,其上覆蓋有較厚的灰白色鱗屑,頭發呈束狀,但不脫髮。患者多為成年人。

 ㄇ、頭皮部濕疹:頭皮部有紅斑、丘疹、水皰,可見糜爛、滲液、結痂,瘙癢較明顯,無斷發及脫髮。

5、可作真菌直接鏡檢,以找到菌絲與孢子,有助於確診。有條件者可用真菌培養檢查,以確定致病菌種。此外,可作濾過紫外線燈(W°°d氏燈)檢查,黃癬﹝Honey-comb﹞病發放出暗綠色螢光,白癬﹝White_ringworm﹞病發放出亮綠色螢光,而黑癬﹝Black_microsporosis﹞無螢光。

【辨證分析】:

頭癬﹝tinea_capitis﹞多因風濕熱生蟲,鬱於頭皮、毛髮而發,可由接觸染毒而得。

頭癬﹝tinea_capitis﹞的治療與預防,現代已概括為五個字:脫、洗、擦、服、消。這五個環節必須緊密相連,才能達到根治目的。

【辨證論治】:

1、脫指脫髮。每7~10天剪光頭髮1次,連續兩個月。若病變面積小者,可用鑷子將病發徹底拔淨,並要求周圍擴大至正常頭髮2~3釐米處,每7~10天拔1次,連續3~4次。

2、洗指洗頭。用熱水、肥皂,可5%~10%明礬水,或用硫黃藥皂,每天洗頭1次,連續1個月。以後每週洗頭2次。

3、擦指擦外用藥。用5%~10%硫黃軟膏或雄黃軟

4、服指服藥。宜用化濕清熱殺蟲,佐以祛風之藥,如三神丸(陳夢雷等《醫部全錄》)

→→處方:白蒺藜15克、海桐皮12克、制草烏9克。水煎服。如病情較嚴重者可選服抗真菌之西藥。

5、消指消毒。患者用過的帽子、枕巾、毛巾、圍巾、衣服、梳子等生活用品,用洗、曝曬、煮沸等方式進行消毒,理髮工具也必須消毒。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