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唇風(慢性唇炎)

【疾病科屬】:口齒科

【疾病概述】:

以唇紅部紅腫、疼癢,日久破裂流水為特徵的唇部疾病稱為唇風。

本病好發於下唇,與西醫的慢性唇炎相似。

【診斷要點】:

1、症狀:自覺唇部發癢,疼痛如火燎灼熱之感,並有反覆發作的病史。

2、檢查:好發於下唇,局部呈暗紅色,表面乾燥、皸裂、流水,易出血,或糜爛、結痂,覆蓋有鱗屑狀物,易剝脫,脫後如無皮之狀。口唇腫脹,外厥如驢嘴狀,唇周肌肉緊張,時有瞤動。

【辨證分析】:

本病多因過食辛辣厚味,碑胃濕熱內生,複受風邪外襲,以致風火相搏,引動濕熱之邪,循經上蒸,結於唇部,氣血凝滯而成;亦有因脾經自燥者,因脾開竊於口,其華在唇,主統血,若飲食不節,脾以積熱,日久陰血受損,或溫熱病後,傷陰化燥,血熱化燥生風,風盛傷盤,則唇動燥熱熏灼肌膜,故乾裂流水,如無皮之狀。本病也可因風吹、日曬、煙酒等不良刺激,風火邪毒乘虛直侵,造成唇部肌膜受損,染毒而成。

本病與脾、胃關係密切。由於脾胃蘊熱,複受風熱濕邪侵襲,早期以實證為主,多表現為胃腑實熱證;後期則由於熱蘊日久,陰血受損,血虛化燥生風而致以虛實證為主。用本病辯證首先要辯其虛實。總的治療原則,早期為疏風清熱解毒,後期為養血,潤燥祛風。

【辨證論治】:

脾胃濕熱,風邪外侵

【證見】

唇部發癢,色紅腫脹,日久破裂流水,糜爛,結黃色痂,灼熱疼痛。口臭﹝halitosis﹞,口渴喜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疏風清熱,祛濕解毒。

【方藥】:→主方:雙解通聖散(吳謙《醫宗金鑒》):處方:防風10克,荊芥6克,連翹15克,梔子12克,黃芩12克,石膏20克,桔梗10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滑石20克,薄菏6克(後下),甘草6克。水煎服若大便秘﹝obstipation﹞者,加大黃、玄明粉,以匯熱通便。唇紅腫脹嚴重者,另黃連以瀉火清熱解毒。破裂流水,如無皮之狀者,加木通、澤瀉、車前子,以清熱利濕。→中成藥:  ㄅ、上清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1~2次,片劑每次4片,每日3次。  ㄆ、黃連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ㄇ、防風通聖丸,口服

脾經血燥

【證見】唇腫燥裂流水,甚至流血,痛如炎燎,發癢,脫屑,猶如無皮之狀。口乾,小便短赤,納呆,頭暈。舌淡紅幹,脈細數。

【治法】:養血涼血,祛風潤燥。

【方藥】:

→主方:四物消風飲(許克昌《外科證治全書》)加減;處方: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防風10克,荊芥6克,蟬蛻6克,生地黃1.5克,黃芩10克,石斛5克,麥冬15克,甘草6克,牡丹皮10克。水煎服。如見口唇瞤動,紅腫破裂,食少腹脹﹝Abdominal_distention﹞,大便溏瀉,肌肉消瘦,四肢冰冷,面色微黃,氣短乏力等症狀,宜健脾補氣,用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2、單方驗方:滋陰潤燥湯(徐治鴻驗方):處方:玉竹25克,生地黃15克,熟地黃15克,知母12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枸劄子12克,白芍12克,玄參12克。

【外治法】:

用黃連膏、紫歸油、青吹口散油膏搽患處,以清熱解毒,涼血潤燥。

【其他療法】:

【針炙療法】:

【體針】:地倉透頰車,留針30分鐘。

【耳針】:取口、唇、神門、腎上腺、輪1~6穴,每次選3~4穴,留針30分鐘。

【飲食療法】:

  ㄅ、雪耳燉冰糖:雪耳10~12克,洗淨後放碗內加冷開水浸,以浸過雪耳為度,滄浸1小時左右,待要耳發脹後揀去雜物,再加冷開水及冰糖適量,隔水燉2~3小時,食雪耳飲汁。

  ㄆ、健脾滲濕湯:生薏仕20克,茨實15克,荸薺15克,赤豆15克,煲湯服用,每日1劑。

【預防調護】:

  ㄅ、避免長時間的風吹、日曬,乾燥季節口唇常以油脂潤之。

  ㄆ、體質口腔衛生。糾正舔唇、咬唇的不良習慣。

  ㄇ、減少煙酒刺激,少食辛辣厚味之品,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