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風痧(風疹)

【疾病科屬】:兒科

【疾病概述】:

風痧又稱野痧、癮疹,是一種較輕的發疹性傳染病。5歲以內的小兒發病較多,常發生於冬春兩季。臨床以輕度發熱,皮膚出現淡紅色斑丘疹,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enlarged_lymph_nodes﹞為其特徵。本病相當於西醫的風疹。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1、有流行病史,輕度的上呼吸道炎,低熱﹝febricula﹞;當天或第二天出現彌漫的全身性紅色細小斑丘疹,先見於頭面部,延及軀幹及四肢;疹點往往一天布內滿全身,手足心無疹或疹點較少,伴有癢感。同時常有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enlarged_lymph_nodes﹞,輕度壓痛。疹退後,無色素沉著及脫屑。

2、本病應與麻疹、奶麻、丹痧等出疹性疾病作鑒別。

3、本病末梢血象白細胞總數偏低,分類中早期淋巴細胞減少,其後增加。有條件者,可作特異性抗體測定,有助於確診。

【辨證分析】:

1、本病因感受風熱時邪,由口鼻而入,鬱於肺衛,蘊於肌腠,與氣血相博,發於皮膚所致。由於邪毒較輕,一般只傷及肺衛,故症見發熱、咳嗽﹝cough﹞流涕,疹色淡紅,分佈均勻;亦有邪毒熾盛犯及氣營,而見高熱,疹色鮮紅﹝Florid﹞或紫暗,融合成片者,但待疹點透發,邪毒從血絡而出,即可邪消而熱退。

2、本病的辨證應辨證之輕重。輕者,發熱低或無發熱,疹點色淡而稀,精神如常;重者,發熱高,疹點色紅或紫暗,融合成片,煩躁口渴﹝thirsty﹞。

3、風痧總治療原則:以疏風清熱,涼血解毒為主。

【辨證論治】:

邪鬱肺衛

【證見】:發熱惡風,咳嗽﹝cough﹞流涕,神疲納呆,疹色淡紅,先起於頭面,繼發於身軀,分佈均勻,疹子細小,有瘙癢感,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enlarged_lymph_nodes﹞。

舌質偏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數。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

→主方:銀翹散(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薄荷6克(後下),牛蒡子10克,淡竹葉10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蟬蛻6克,桔梗﹝radix_platycodi﹞6克,生地黃10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中成藥:

 ㄅ、銀翹解毒片,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

 ㄆ、感冒退熱沖劑,口服,每次1/2~1包,每日3次,開水送服。

→單方驗方:苦參荊芥﹝Fineleaf_Schizonepeta_Herb﹞湯(李惠志等《百病臨床指南》)

→→處方:苦參10克,荊芥﹝Fineleaf_Schizonepeta_Herb﹞10克,防風10克,蟬蛻6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地膚子10克,白蘚皮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邪毒熾盛

【證見】:高熱口渴﹝thirsty﹞,心煩不寧,疹色鮮紅﹝Florid﹞或紫暗,疹點稠密,小便黃少。舌質紅,苔黃糙。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

【方藥】:

→主方:銀花解毒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紫花地丁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川黃連6克,生石膏25克,水牛角20克(刨片,先煎),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水煎服,每日1劑。渴甚者,加天花粉10克、鮮蘆根15克。大便乾結者,加全瓜蔞10克。

→中成藥:

 ㄅ、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口服,1~2歲每次4~5毫升。3~6歲每次6~8毫升,7~10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ㄆ、神犀丹,口服,大丸每次1/2~1丸,小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

→單方驗方:透疹涼解湯(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

→→處方:桑葉10克,菊花10克,薄荷6克(後下),連翹10克,牛蒡子10克,赤芍10克,蟬蛻6克,紫花地丁10克,黃連6克,藏紅花1.5克(焗)。水煎服,每日1劑。

【其他療法】:

1、【外治法】:瘙癢難忍者,可用生油適量塗拭患處,有止癢作用。

【飲食療法﹝dietetic_therapy﹞】:

 ㄅ、桑菊蘆根飲:桑葉、菊花各20克,鮮蘆根60克,薄荷10克,白糖適量。先將前3味加水500毫升,煮15分鐘,後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出藥汁,加適量白糖,代茶頻服。

 ㄆ、銀花綠豆湯:金銀花30克,綠豆100克,白糖適量。先將金銀花煎汁去渣,再與綠豆共煮熟,加入白糖服食。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