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成像:

超音是超過正常人耳能聽到的聲波,頻率在20000赫茲﹝Hertz,Hz﹞以上。超音檢查是利用超音的物理特性和人體器官組織聲學性質上的差異,以波形、曲線或圖像的形式顯示和記錄,藉以進行疾病診斷的檢查方法。40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音檢查人體,50年代已研究、使用超音使器官構成超音層面圖像,70年代初又發展了即時超音技術,可觀察心臟及胎兒﹝foetus﹞活動。超音診斷由於設備不似CT或MRI設備那樣昂貴,可獲得器官的任意斷面圖像,還可觀察運動器官的活動情況,成像快,診斷及時,無痛苦與危險,屬於非損傷性檢查,因之,在臨床上應用已普及,是醫學影像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足之處在於圖像的對比分辨力和空間分辨力不如CT和MRI高。這裡只介紹灰階超音成像﹝grey_scale_ultrasonic_tomography﹞。

 USG的成像基本原理與設備:

一、超音的物理特性:

超音是機械波,由物體機械振動產生。具有波長、頻率和傳播速度等物理量。用於醫學上的超音頻率為2.5~10MHz,常用的是2.5~5MHz。超音需在介質中傳播,其速度因介質不同而異,在固體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在人體軟組織﹝soft_tissues﹞中約為150m/s。介質有一定的聲阻抗,聲阻抗等於該介質密度與超音速度的乘積。

超音在介質中以直線傳播,有良好的指向性.這是可以用超音對人體器官進行探測的基礎。當超音傳經兩種聲阻抗不同相鄰介質的介面時其聲阻抗差大於0.1%,而介面又明顯大於波長,即大介面時,則發生反射,一部分聲能在介面後方的相鄰介質中產生折射,超音繼續傳播,遇到另一個介面再產生反射,直至聲能耗竭。反射回來的超音為回聲。聲阻抗差越大,則反射越強,如果介面比波長小,即小介面時,則發生散射。超音在介質中傳播還發生衰減,即振幅與強度減小。衰減與介質的衰減係數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還與介質的吸收及散射有關。超音還有多普勒效應﹝Doppler_effect﹞,活動的介面對聲源作相對運動可改變反射回聲的回率。這種效應使超音能探查心臟活動和胎兒﹝foetus﹞活動以及血流狀態。

二、超音的成像基本原理:

人體結構對超音而言是一個複雜的介質,各種器官與組織,包括病理組織有它特定的聲阻抗和衰減特性。因而構成聲阻抗上的差別和衰減上的差異。超音射入體內,由表面到深部,將經過不同聲阻抗和不同衰減特性的器官與組織,從而產生不同的反射與衰減。這種不同的反射與衰減是構成超音圖像的基礎。將接收到的回聲,根據回聲強弱,用明暗不同的光點依次顯示在螢幕上,則可顯出人體的斷面超音圖像,稱這為聲像圖﹝sonogram或echogram﹞。

表1-4-1 人體不同介質的聲速與聲阻抗

                                                                                                                                                                                                                                         
   

介質

   
   

密度(g/cm3)

   
   

超聲縱波速度(m/s)

   
   

特徵阻抗(105R*)

   
   

測試頻率(MHz)

   
   

空氣

   
   

0.001293

   
   

332

   
   

0.000429

   
   

2.9

   
   

   
   

0.9934

   
   

1523

   
   

1.513

   
   

2.9

   
   

血液

   
   

1.055

   
   

1570

   
   

1.656

   
   

1

   
   

軟組織

   
   

1.016

   
   

1500

   
   

1.524

   
   

1

   
   

肌肉

   
   

1.074

   
   

1568

   
   

1.684

   
   

1

   
   

   
   

1.658

   
   

3860

   
   

5.571

   
   

1

   
   

脂肪

   
   

0.955

   
   

1476

   
   

1.41

   
   

1

   
   

   
   

1.05

   
   

1570

   
   

1.648

   
   

1

   

 

人體器官表面有被膜包繞,被膜同其下方組織的聲阻抗差大,形成良好介面反射,聲象圖上出現完整而清晰的周邊回聲,從而顯出器官的輪廓﹝contour﹞。根據周邊回聲能判斷器官的形狀與大小。

超音經過不同正常器官或病變的內部,其內部回聲可以是無回聲、低回聲或不同程度的強回聲。

無回聲:是超音經過的區域沒有反射,成為無回聲的暗區﹝黑影﹞,可能由下述情況造成:

 ①、液性暗區:均質的液體,聲阻抗無差別或差很小,不構成反射介面,形成液性暗區,如血液、膽汁、尿和羊水等。這樣,血管、膽囊﹝GB﹞、膀胱和羊膜腔﹝amniotic_cavity﹞等即呈液性暗區。病理情、況下,如胸腔積液﹝pleural_effusion﹞、心包積液﹝pericardial_effusion﹞、腹水﹝ascites﹞、膿液、腎盂﹝renal_pelvis﹞積水以及含液體的囊性腫物及包蟲囊腫等也呈液性暗區,成為良好透聲區。在暗區下方常見回聲增強,出現亮的光帶﹝白影﹞。

 ②、衰減暗區:腫瘤,如巨塊型癌,由於腫瘤對超音的吸收,造成明顯衰減,而沒有回聲,出現衰減暗區。

 ③、實質暗區:均質的實質,聲阻抗差別小,可出現無回聲暗區。腎實質、脾等正常組織和腎癌﹝renal_carcinoma﹞及透明性變等病變組織可表現為實質暗區。

低回聲:實質器官如肝,內部回聲為分佈均勻的點狀回聲,在發生急性炎症,出現滲出時,其聲阻抗比正常組織小,透聲增高,而出現低回聲區﹝灰影﹞。

強回聲:可以是較強回聲、強回聲和極強回聲。

 ①、較強回聲:實質器官內組織緻密或血管增多的腫瘤,聲阻抗差別大,反射介面增多,使局部回聲增強,呈密集的光點或光團﹝灰白影﹞,如癌、肌瘤及血管瘤﹝hemangioma﹞等。

 ②、強回聲:介質內部結構緻密,與鄰近的軟組織﹝soft_tissues﹞或液體有明顯的聲阻抗差,引起強反射。例如骨質、結石、鈣化,可出現帶狀或塊狀強回聲區﹝白影﹞,由於透聲差,下方聲能衰減,而出現無回聲暗區,即聲影﹝acoustic_shadow﹞。

 ③、極強回聲:含氣器官如肺、充氣的胃腸,因與鄰近軟組織﹝soft_tissues﹞之聲阻抗差別極大,聲能幾乎全部被反射回來,不能透射,而出現極強的光帶。

三、超音設備:

超音設備類型較多。早期應用幅度調製型﹝amplitude_mode﹞,即A型超音,以波幅變化反映回波情況。灰度調製型﹝brightness_mode﹞,即B型超音,系以明暗不同的光點反映回聲變化,在螢幕上顯示9~64個等級灰度的圖像,強回聲光點明亮,弱回聲光點黑暗。

根據成像方法的不同,分為靜態成像和動態成像或即時成像﹝real_timeimagimg﹞兩種。前者獲得靜態聲像圖,圖像展示範圍較廣,影像較清晰,但檢查時間長,應用少,後者可在短時間內獲得多幀圖像﹝20~40幀/s﹞故可觀察器官的動態變化,但圖像展示範圍小,影像稍欠清晰。

超音設備主要由超音換能器即探頭﹝probe﹞和發射與接收、顯示與記錄以及電源等部分組成。

換能器是電聲換能器,由壓電晶體構成,完成超音的發生和回聲的接收,其性能影響靈敏度、分辨力和偽影干擾等。B型超音設備多用脈衝回聲式。電子線陣式多探頭行方形掃描,電子相控陣式探頭行扇形掃描。為了借助聲像圖指導穿剌,還有穿剌式探頭。

a.電子線陣式:b.電子相控陣式

探頭性能分3.0、3.5、5.8MHz等。兆赫越大,其通透性能越小。根據檢查部位選用合適的探頭。例如眼的掃描用8MHz探頭,而盆腔掃描,則選用3.0MHz探頭。一個超音設備可配備幾個不同性能的探頭備選用。

顯示器用陰極射線管,記錄可用多幀照相機和錄影機等。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C】

請問有一厚度為1毫米﹝mm﹞的壓電材料,其聲速﹝sound_speed﹞為每秒4000公尺﹝m/s﹞,則此壓電材料製成的超音波探頭的工作頻率﹝operating_frequency﹞為:

  A、0.5MHz;  B、1.0MHz;  C、2.0MHz;  D、4.0MHz。﹝93年,醫事放射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