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

頭頸部器官包括眼、耳、鼻竇﹝paranasal_sinus﹞、咽、喉、腮腺﹝parotid_gland﹞、甲狀腺和甲狀旁腺等X光檢查﹝X-ray_examination﹞可顯示含氣空腔及骨質改變,CT和MRI適於觀察頭頸部的軟組織﹝soft_tissues﹞病變。

 眼﹝Eyes﹞:

眼的影像學檢查主要用於眼球突出﹝exophthalmos﹞的病因診斷﹝diagnosis_of_etiology﹞、眶內腫瘤的診斷和眶內異物的定位。一般先用眼眶平片﹝plain_film﹞檢查。眶內腫瘤未引起眶骨改變前,平片﹝plain_film﹞檢查難於確定有無腫瘤和腫瘤的位置,USG、CT與MRI診斷價值較大,但對腫瘤的性質較難判斷。眶內異物定位則主要用平片﹝plain_film﹞。

一、眼X線診斷

眼眶檢查用平片﹝plain_film﹞,不用透視。常用攝影位置有200後前位及530後前斜位,前者用於檢查眶骨,後者主要用於檢查視神經孔。這兩個位置用於眼球突出﹝exophthalmos﹞或眶內腫瘤的檢查。

眼眶平片﹝plain_film﹞應觀察:眶窩大小與形狀,眶壁,包括眶頂、蝶骨小翼、蝶骨大翼、眶上裂、篩骨紙板等和眶窩密度,上述表現在兩側眼眶基本對稱。

正常眼眶﹝200後前位﹞:

視神經孔:530後前斜位上,形近圓而略呈三角。邊緣光滑整齊,密度較高。

眼眶病變有時與鼻竇﹝paranasal_sinus﹞或顱內病變有關,因此觀察時也應注意鼻竇﹝paranasal_sinus﹞與顱骨情況。

﹝一﹞眼眶腫瘤:

可分為:①、眶內;②、起于眶周;③、顱內侵入眶內。

 臨床上常有眼球突出﹝exophthalmos﹞,X光檢查﹝X-ray_examination﹞的目的是為了確定眼球突出﹝exophthalmos﹞的病因,病變的位置、範圍和性質。

眶內腫瘤的主要改變為眶骨變化和鈣斑的出現,依其部位可大致作出定位診斷,並判斷其來源,但估計病變的範圍與性質則較為困難。常見以下改變。

01、眶窩增大:

 發生於眶內生長較久的腫瘤,多呈勻稱增大。

02、眶壁改變:

 鄰近眶壁慢性生長的腫瘤,也可出現局限性受壓、變形或破壞缺損。淚腺﹝lacrimal_gland﹞腫瘤可引起淚腺﹝lacrimal_gland﹞窩局部擴大或局限性骨缺損。眼球後腫瘤可造成蝶骨大小翼的骨缺損。局限性骨增生見於腦膜瘤﹝meningioma﹞。

03、眶窩軟組織﹝soft_tissues﹞密度增加與鈣斑:

 密度增加是眶內占位病變常見表現,多均勻一致這一徵象雖不具特徵,但可與眶周或顱內病變引起的眼球突出﹝exophthalmos﹞鑒別。

眶內靜脈曲張可出現多個小的邊界清楚的圓形鈣斑,即靜脈石,對診斷有一定價值。視網膜母細胞瘤、淚腺﹝lacrimal_gland﹞混合瘤、神經膠質瘤和血管瘤﹝hemangioma﹞也可發生鈣化。

04、眶上裂增大與破壞:

 不常見,可發生於眶內腫瘤、眶周病變和鄰近眶上裂區的顱內病變。

05、視神經孔增大:

 見於視神經腫瘤,如視神經膠質瘤、視網膜母細胞瘤侵入視神經;視神經孔破壞見於顱內病變和眶周病變。

眶內原發腫瘤或炎性腫塊,在確定其位置與範圍上,常需CT檢查。至於定性診斷,則不論平片﹝plain_film﹞或CT檢查均較困難。

起于眶周的病變包括腫瘤或囊腫可來自鼻竇﹝paranasal_sinus﹞與眶骨。前者包括鼻竇﹝paranasal_sinus﹞粘液囊腫、骨瘤、癌或肉瘤,後者則可以是軟骨瘤、血管瘤﹝hemangioma﹞或肉瘤。X線可查出眶周病變本身的變化,如骨破壞與增生、鼻竇﹝paranasal_sinus﹞的膨大以及竇壁破壞等。

顱內病變引起眶骨的改變少見,常只限於蝶鞍﹝Sella_turcica﹞及前中顱凹。

﹝二﹞眶內異物定位X光檢查﹝X-ray_examination﹞:

 眶內不透X線異物的目的是確定:①、眶內有無異物;②、異物的位置;③、異物在眼球內或眼球外。眼球內異物需手術取出,定位要求準確。

確定眶內有無異物:用200後前位及側位,如均可見異物,且位置一致,則可確定有異物存在。

眶內異物定位:常用的方法:是幾何學法。利用異物同放在角膜緣上標誌的關係以確定異物的位置。定位檢查需在確定有眶內異物後進行。

通過測量可得知異物的方位,異物在角膜緣平面後方的深度和異物距眼球軸的距離等。作出異物在球內、球外的判斷。因為球大小有個體別,對於眼球壁附近的異物究竟在眼球內抑或在眼球外是難以判斷準確的。但CT則不難判斷。

二、CT與MRI診斷

眼及眼眶的CT檢查用橫斷面和額狀面﹝frontal_plane﹞,層面厚度常用5mm,常用增強檢查。

正常橫斷層面可見眼球,以赤道平面最大。週邊以由鞏膜﹝sclera﹞、脈絡膜和視網膜形成的緻密度環,稱眼環,增強後更為清晰。其內為低密度的玻璃體,稍前有梭形高密度的晶狀體。球後間隙為脂肪組織形成的低密度區。視神以及眼外肌於不同橫斷層面上顯影,在眼球後的冠狀層面上,顯示更為清楚。

﹝一﹞眶內腫瘤:

 CT對確定眶內腫瘤的存在、位置、大小、範圍和區別良性與惡性比較可靠。良性腫瘤表現為邊緣清楚、光滑、密度均勻的高密度腫塊。而囊腫則為邊緣清楚圓形低密度區。靠近眶壁時可出現凹窩,週邊以硬化帶。惡性腫瘤形態不規則,密度不均勻,邊界也不清楚,常有眶骨破壞,並向顱內、鼻竇﹝paranasal_sinus﹞延伸。這些對惡性腫瘤的診斷有一定幫助。由鼻竇﹝paranasal_sinus﹞、顱內或眶骨腫瘤向眶內延伸,CT發現腫瘤主要部分在眶外,而眶內部分較小,有助於腫瘤起源的判斷。對腫瘤病理性質的判斷困難。

眼眶CT掃描

左眼眶內血管瘤﹝hemangioma﹞,腫瘤邊緣清楚、光滑,均勻性顯著強化

左眼眶內炎性假瘤,彌漫性,眼正常結構消失,伴眼球突出﹝exophthalmos﹞

眼球腫瘤累及脈絡膜,表現為眼環偏心性肥厚,並突向眼環內,成為球內高密度灶。也可向球後延伸進入球後間隙。

﹝二﹞眶內炎症﹝炎性假瘤﹞:

 這種非感染性炎症CT上有彌漫型和腫塊型兩種。前者CT可見眼環增厚,淚腺﹝lacrimal_gland﹞彌慢性增大,球後間隙密度增高,眼外肌肥大、密度增高,眶內各種結構分辨不清可累及雙眼。腫塊型,除眼外肌與視神經增粗,眼環增厚外,還可見邊緣清楚、密度均勻的塊影。有時淚腺﹝lacrimal_gland﹞增大成一腫塊。

﹝三﹞眼型Grave病:

 主要臨床表現﹝clinical_manifestation﹞為眼球突出﹝exophthalmos﹞,眼肌麻痹,而甲狀腺功能正常。多為雙眼受累。CT可見眼外肌肥大、視神經增粗和眼球突出﹝exophthalmos﹞,多無眼環增厚和增強,也無炎性假瘤時的腫塊。與彌漫型眶內炎症鑒別較難。

﹝四﹞血管性疾病﹝diseases_of_blood_vessel﹞:

01、眶內靜脈曲張:

 一般CT可能無重要發現或發現腫塊和靜脈石。壓頸後掃描出現高密度塊影或原有腫塊增大,形狀不規則,增強檢查,則有明顯增強。視神經與眼外肌也可增粗。

02、頸內動脈海綿竇瘺:

 擴張的眼上靜脈可清楚顯影,尤其在增強檢查時。同時可見患側海綿竇擴大,密度增高。

﹝五﹞眼眶外傷與眶內異物:

 眶骨骨折﹝fractures_of_orbital_bone﹞、眶內氣腫、眶內血腫和視神經挫傷均可由CT查出。氣腫為低密度區,血腫為均勻的高密度區,而視神經挫傷,則為視神經均勻增粗。

CT易於顯示金屬或非金屬異物,根據異物所在也不難確定其位於眼球內外,並粗略定位。但金屬異物出現多條放射狀偽影,影響異物的判斷。

MRI常規採取橫斷面,並輔以額狀面﹝frontal_plane﹞或﹝和﹞矢狀面﹝sagittal_plane﹞的T1WI和T2WI,層厚2~5mm。頭位要正,眥耳線垂直於臺面,使中心線垂直通過瞳間線的中點。由於MRI具有分辨細微解剖結構和顯示組織學特性的能力,適合於眼眶內占位病變、炎症、外傷和視網膜病﹝Disease_of_retina﹞變的診斷,而CT掃描對眶壁和眶周疾病的評價優於MRI。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