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1、六淫中最易傷人陽氣的是:寒濕。

2、瘀血疼痛和特點:刺痛。

3、病證的虛實變化主要取決於:邪正盛衰。

4、具有「善行」特點的病邪是:風。

5、燥邪最易傷肺。

6、在氣虛的基礎上表現以氣的升舉無力為主要特徵的病理狀態為:氣陷。

7、哪種病邪致病易引起病程長或反復發作:濕。

8、導致「疏泄功能失常,膽氣上逆,血隨氣逆並走於上」的情是怒。

9、符合瘀血致病的病證特點是:刺痛。

10、陰盛格陽表現為:假熱。

11、病因有多種,下面哪一項不屬於病因陰陽失調。

12、你認為痰與飲的區別主要在以下哪一川:濃度較大較黏稠者為痰,濃度較小較清稀者為飲。

13、「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指:正氣不足,邪易侵犯人體。

14、先陰虛內熱繼而畏寒肢冷便溏屬於:陰損及陽。

15、六淫是指: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

16、風邪的特點:其性開泄。

17、寒氣收引是指:使氣機收斂,經絡筋脈攣急。

18、久臥和勞力過度都會損傷:氣。

19、火熱邪氣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是:生風動血。

20、症見發熱,煩渴,四肢困倦,胸悶嘔惡者為何邪致病:暑濕之邪。

21、濕邪侵犯人體常先影響脾。

22、外感何種病邪,可引起乾咳少痰,或痰液難咯,或痰中帶血:燥邪。

23、造成著痹的主要邪氣是:濕邪。

24、勞神過度主要損傷:心脾。

25、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取決於:正氣的強弱。

26、「實」的病機概念是:邪氣亢盛,正氣未衰。

27、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點是:易耗傷津液。

28、哪項屬於火毒為患:水火燙傷。

29、氣滯病機,主要是指:氣機不暢,流通受阻,臟腑經絡功能障礙。

30、「邪氣盛則實」中的「實」是指:邪氣亢盛而致的實證。

31、「精氣奪則虛」中的「虛」是指:指正氣不足而出現的虛證。

32、哪項不屬於結石的致病特點:多發於六腑。

33、陰陽失調的概念是:陰陽之間失去平衡協調。

34、真寒假熱證產生的機制為:陰盛格陽。

35、胃脘冷痛多因:寒邪犯胃。

36、病人因生氣後,覺胸脅痞滿,噁心嘔吐,暖氣不舒,其證屬:肝氣犯胃。

37、眩暈,面色白,唇白不華,心悸少寐,神疲乏力,勞累即發,舌質淡,脈細弱,辨證為:氣血不足。

38、氣閉病機,主要是指:氣出入異常,氣不能外達,閉鬱結聚於內。

39、心血瘀阻所致心悸的臨床表現是:心悸不安,陣發心痛,唇甲青紫。

40、關於形成血虛的原因,不確切的是勞倦內傷。

41、肺氣上逆的病理表現,主要是指:咳嗽,氣喘。

42、狂症的原因是:痰火。

43、心氣虛、心陽虛、心血虛、心陰虛四證的共同臨床表現是:心悸。

44、熱極生風的病理表現,主要是:痙厥,抽搐,鼻翼扇動,目睛上吊等。

45、邪正盛衰何種情況,致使病勢迅速惡化:邪盛正虛。

46、氣血虛的臨床表現有:面色無華,倦怠乏力,崩漏,舌淡脈細弱。

47、發熱、胸痛、咳喘,痰稠而黃,鼻煽氣促,病機是:痰熱壅肺,肺失宣降。

48、脅脹痛,善太息易怒,是由於肝鬱。

49、症見惡寒、頭身疼痛,肢體屈伸不利等臨床表現,多由於感受寒邪。

50、有關飲食所傷的敍述不正確的是:過食辛燥可損傷脾胃陽氣。

51、濕性凝滯主要表現在:症狀黏滯;病程較長或反復發作。

52、陰陽失調的基本形式有哪些:陰陽偏勝;陰陽互損;陰陽格拒;陰陽亡失。

53、氣機升降失調包括哪幾種:氣逆、氣滯、氣閉、氣脫。

54、暑濕夾雜證的臨床表現有:發熱、煩渴。

55、易損傷脾胃的主要致病因素有:過飽、寒邪、濕邪。

56、六淫致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如夏多暑病;冬多寒病;長夏多濕病。

57、七情對氣機的影響正確的是: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

58、形成瘀血的原則有:氣滯致瘀;氣虛致瘀;血寒致瘀;血熱致瘀。

59、燥邪耗傷津液可致:口鼻乾燥;大便幹結;小便短少。

60、痰飲的形成與哪些臟腑關係密切:肺;脾;腎。

61、飲溢肌膚可見:肌膚水腫;多汗;身痛而重。

62、引起疾病的常見病因是:六淫;七情;飲食勞倦。

63、以下屬外感病歷的是:六淫;癘氣。

64、目前根據病因發生的途徑、形成過程,將病因分為:外感病因;內傷病因;其他病因;病理產物形成的病因。

65、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是:直接傷及內臟;影響臟腑氣機;發為情志病;病情變化與情志有關。

66、過度安逸可致:化生氣血減少;氣血運行不暢;血液運行緩慢。

67、哪種不屬情志變化:志;意;自願。

68、六淫致病有哪些共同特點:外感性;季節性;環境性;相兼性;轉化性。

69、寒邪的致病性質和特點:寒涼、凝滯、收引的基本特性;易傷陽氣;阻滯氣血;多見疼痛,腠理、經脈、筋脈收縮拘急。

70、瘀血的病證特點:腫塊;發紺;出血;脈澀或結代。

71、痰飲和瘀血屬於:病理性產物;致病因素。

72、疫癘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有哪些: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疫氣不同,發病各異;有一定的發生與流行條件。

73、水濕痰飲致病的臨床常見症狀是:咳吐痰涎;水腫脹滿;腸鳴矢氣。

74、既屬於病理產物,又屬於致病因素的是:水濕痰飲;瘀血。

75、與痹證有關的外邪是:風邪;寒邪;濕邪。

76、陰陽格拒:指由於某些原因引起陰或陽的一方極盛,因而壅盛於內,將另一方格拒於外,使陰陽之間不相維繫,從而形成陰盛格陽或陽盛格陰的病理變化。

77、氣逆:是指氣機升降失常,當降不降或不降反升或升之太過,臟腑之氣沖逆於上的病理狀態。

78、亡陰:是指機體內陰液突然大量地喪失,從而導致全身機能突然嚴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

竭,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

79、氣機失調:是指在疾病過程中,由於致病邪氣的干擾,或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的升降出人運動失常所引起的病理變化。可以概括為氣滯、氣逆、氣陷、氣脫、氣閉五個方面。

80、六氣: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正常的四季氣候變化。

81、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屬於精神致病因素。

82、簡述痰飲的形成,致病特點。

痰飲的形成:

 多由外感六淫、或飲食、勞逸、七情內傷等多種因素導致肺、脾、腎及三焦的功能失調,水液代謝障礙,以致水液停滯而成。

痰飲的致病特點:

 (1)與濕邪類似,易阻滯氣機,阻礙氣血運行。

 (2)致病廣泛,變化多端,痰停留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見症。

 (3)病勢纏綿,病程較長。

 (4)易擾亂神明:可見心悸、神昏、癲狂等。

 (5)多見滑膩舌苔。

83、如何理解「風為百病之長」?

 長者,首領的意思,是指風邪為六淫病邪的首要致病因素,其餘五邪多依附於風邪侵犯人體致病,即風常為外感致病的先導。

84、何為病機?疾病發生的病理機制有哪些?

 病機是指疾病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機制。臨床上疾病種類繁多,表現錯綜複雜,雖各自有其病理機制,但整體來說,離不開正邪相爭、陰陽失調和氣機失常等基本規律。

85、何謂癘氣?其致病特點如何?

 癘氣,是一類具有強傳染性的病邪,其致病特點有:傳染性強,易於流行,發病急劇,病情危重,一氣一病,症狀相似。

86、簡述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肝主怒,過怒則傷肝;

 心主喜,過喜則傷心;

 脾主思,過思則傷脾;

 肺主悲主憂,過悲過憂則傷肺;

 腎主恐主驚,過驚過恐則傷腎。

87、如何理解「怒則氣上」?

 氣上指肝氣上逆或肝陽上亢。肝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若大怒傷肝,則肝氣過於升發而上逆,出現胸脅脹滿,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甚則肝血失藏,血隨氣升而出現昏厥、嘔血等症。

88、何謂亡陰、亡陽?試述其病機主症和治法。

 亡陰、亡陽的概念:是指機體內陰液或陽氣突然大量地喪失,從而導致全身機能突然嚴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

 (1)亡陰症見:汗出不止、汗熱而粘、身熱肢暖、煩躁不安、口渴喜冷飲、舌質紅乾,脈急數無力,系陰液將竭所致,治以救陰固脫。

 (2)亡陽症見:大汗淋漓、冷而清稀、身涼、畏寒、四肢厥冷、神疲倦臥、口淡不渴、舌質淡潤、脈微欲絕,系陽氣欲脫所致,治以回陽救逆。

89、七情內傷對臟腑氣機有何影響?請具體闡述。

 七情致病主要是影響臟腑氣機,導致氣機升降失常,氣血運行紊亂而發病。

 (1)怒則氣上:是指過度憤怒,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而使肝氣橫逆上沖,血隨氣逆,並走於上。臨床上常見頭痛頭脹,面紅耳赤,嘔血,甚則昏厥卒倒。

 (2)喜則氣緩:正常情況下,喜能緩和精神緊張,使營衛通利,心情平靜、舒暢。但暴喜過度,可使心氣渙散不收,神不守舍,出現精神不集中,甚則失神狂亂的症狀。

 (3)悲則氣消:是指過度悲憂損傷肺氣,使肺氣消耗,意志消沉抑鬱,從而出現氣短聲低、倦怠乏力、精神委靡不振等症。

 (4)恐則氣下:是指恐懼過度,使腎氣不固,氣泄於下,臨床上出現二便失禁,甚至昏厥、遺精等症狀。

 (5)驚則氣亂:是指突然受驚嚇,損傷心氣,導致心氣紊亂,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驚慌失措,臨床出現心悸、驚恐不安等症狀。

 (6)思則氣結:是指思慮勞神過度,傷神損脾導致氣機鬱結,脾的運化無力,胃的受納腐熟失職,從而出現脘腹脹滿,納呆、大便溏瀉等症狀。

90、案例分析。某病人,女,30歲,於2天前因夏日貪涼引起感冒。

 現症見:發熱,微惡風,汗少,周身疼痛,頭重如裹,鼻塞流濁涕,咳嗽痰黏,心煩,口渴不多飲,胸悶,噁心欲嘔,飲食不振,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

 中醫診斷為感冒,暑濕證。試從病因病機對該病人的證候進行分析。

本病起因為外感暑濕。因暑濕傷表,表衛不和,故身熱,微惡風,汗少,肢體酸痛:風暑挾濕上犯清空,則頭昏重脹痛;

 暑熱犯肺,肺氣不清,故咳嗽痰黏,鼻流濁涕;

 暑熱內擾,熱灼傷津,則心煩,口渴,小便短赤;

 濕熱中阻,氣機不暢,故胸悶;

 暑濕中阻,則見噁心欲嘔吐、食欲不振;

 舌苔薄黃膩,脈濡數,為暑熱挾濕之證。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