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疾病的防治研究方向:

近二、三十年來,由於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內分泌學、免疫學、酶學等的空前進展,以及許多新尖精細技術的建立,使消化系統疾病的病理、病因、發病機理,診斷、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現在的消化病學已是內科學中一門日臻完善的分支學科。

消化系疾病與全身性疾病關係密切。消化系疾病可有消化道外其他系統或全身表現,甚至在某個時期內會掩蓋本系統的基本症狀,另一方面全身疾病常以消化系症狀為其主要表現或者消化道病變僅是全身疾病的一個組成部分。

 因此,消化專業醫師必須具備堅實的一般臨床基礎。

 著眼于病人的整體,進行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診治。

對消化病學的發展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新診斷治療技術很多。

 如七十年代以來胃腸纖維內鏡的廣泛應用,大大地提高了上、下消化道疾病的診斷水準;隨著新型內鏡如電子胃腸鏡、超聲胃鏡的研製成功和推廣應用,將進一步發揮其診斷作用。

 近年來,內鏡不僅普遍用於診斷,在治療上也有新進展,如胃腸道息肉的電凝切術,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及總膽管內取石術,總膽管梗阻的引流術,食管﹝esophagus﹞曲張靜脈硬化劑及結紮治療術,消化道出血的電凝、光凝止血,鐳射治療消化性潰瘍﹝pepticulcer﹞,鐳射血卟啉治療賁門﹝cardia﹞癌等都已經或行將起著很好的作用。

肝、膽疾病也是我國人民的常見病。

 肝功能檢查仍是診斷彌漫性肝臟疾病的重要手段。

 由於有些老的肝功能試驗特異性差,靈敏度欠佳或其他原因需要淘汰,新的肝功能試驗應予建立,如磺溴酞鈉因易引直全身過敏反應已被靛氰綠所代替。

 新的酶及其同功酶的檢測如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及其同功酶、轉氨酶同功酶、鹼性磷酸酶及其同功酶等的診斷價值在不斷探索中。

影像診斷是近年發展很快的一門學科。

 它將明顯改善肝臟局限性占位性疾病的正確診斷率。

 如肝臟的超聲波顯像診斷技術,由於其對肝組織分辨和明顯提高,且操作簡便,不損傷人體,應用愈來愈廣,發揮作用也愈來愈大。

 新一代的電算機斷層X光攝影檢查,在肝臟病的診斷中已在迅速推廣中,必將成為重要診斷手段之一。

 繼電算機斷層X光攝影檢查又一重大新的診斷技術磁共振,對人體無放射作用,且不需造影劑也可有明顯的對比,人體中某些生化差別有時也可從核滋共振圖像上的密度對比中反映出來,因此可能比CT優越。當然,磁共振在肝、膽、胰疾病中的診斷作用尚待繼續研究才能作出全面的估價。

放射免疫測定﹝RIA﹞法是七十年代發展起來而可用以測定人體內僅含10~12克分子/毫升水準的微量物質,如激素、抗原、抗體、生物鹼及藥物等,大大地促進消化系疾病的診斷及病理生理﹝Pathophysiology﹞研究,如胃泌素﹝gastrin﹞、腸血管活性多肽、胰高血糖素及生長抑素等的測定,對這些激素的臨床意義及其激素腫瘤的診斷已起了很好的作用。

 七十年代中就用放射免疫法、火箭電泳法檢測甲胎蛋白﹝Alpha_fetoprotein﹞普查肝癌﹝Liver_cancer﹞,由此發現了一批小肝癌﹝small_hepatoma﹞及亞臨床肝癌﹝Liver_cancer﹞病例,得到了早期手術,獲得了較好的療效。

 放射免疫法必將應用於其他腫瘤相關抗原的檢測上,應用放射免疫法測定B型肝炎表面、核心、e及delta抗原、抗體等,在肝炎、肝硬化﹝Cirrhosis_of_Liver﹞、肝癌﹝Liver_cancer﹞的發病機制研究中也已經獲得了一些很有價值的資料。

 正在研究開發中的生物素一抗生物素酶聯免疫測定法,其靈敏度可與放射免疫法相比,有可能代替後者而得到推廣應用。

從分子生物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基因重組、分子雜交及探針技術,已可用來檢測B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及動物腫瘤的癌基因。

 若人體胃腸癌也有癌基因的存在並能分離成功,此項新檢查術將很快轉為臨床應用,並將進一步完善某些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水準與理論認識。

消化性潰瘍﹝pepticulcer﹞是常見病。

 多年來對它的研究雖有許多發展,但對其疾病發生學仍然沒有十分瞭解。

 近年來,從前列腺素與胃粘膜保護,胃泌素﹝gastrin﹞、生長抑素等胃腸激素,遺傳因素、應激及幽門﹝Pyloric﹞螺桿菌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其發病機制,對消化性潰瘍﹝pepticulcer﹞的防治將有改進。

近年來胃癌﹝Carcinoma_of_stomach﹞的防治研究工作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要進行針對胃癌﹝Carcinoma_of_stomach﹞病因而採取預防措施,必須深入進行胃癌﹝Carcinoma_of_stomach﹞病因、發病機理和加強胃癌﹝Carcinoma_of_stomach﹞前期病變的研究。

 要進一步證明硝酸鹽還原菌、真菌及N-亞硝基化合物的致胃癌﹝Carcinoma_of_stomach﹞作用。此外,胃癌﹝Carcinoma_of_stomach﹞相關或特異抗原的分離,針對相應抗原的人單克隆抗體的製備等可能有助於胃癌﹝Carcinoma_of_stomach﹞防治。

要重視和加強腸病的研究。腸道疾病特別是小腸檢查方法目前尚不夠完善。

 新的檢查方法除小腸鏡檢查及小腸盲目活檢已有開展外,腸道免疫反應、小腸細菌繁殖及腸道吸收病理生理﹝Pathophysiology﹞是今後要研究的課題。

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既要依靠藥物,也要重視一般措施,包括適當的休息,平衡而營養豐富的飲食。

 在康復階段,應當合理安排生活,逐步作些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必須掌握各種藥物治療﹝Drug_Treatment﹞的指徵,副作用和禁忌證﹝Contraindication﹞。

 要選擇效高、副作用少、價格便宜、服用方便的藥物。不要濫用藥品,要認識到藥品總有副作用,有些藥品還較嚴重,可加重肝臟代謝負荷過重。

 對各種可引起消化疾病副作用的藥物,要熟悉其性能,避免或謹慎使用。

近年開展的一些新藥物或療法如新型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治療消化性潰瘍﹝pepticulcer﹞,去氧鵝膽酸與熊膽酸治療膽結石,靜脈內高營養療法的應用等豐富了消化疾病治療手段,消化系某些疾病或其併發症﹝Complication﹞,常須手術治療,內外科醫師的密切協作,常是取得有效治療的關鍵。

中醫的「脾胃」,從其生理功能和臨床表現來說,近似現代醫學中的消化系統,對有些消化系統疾病,中醫治療或中西醫結合治療常優於單用西醫治療,應該積極採用,如清胰湯之治療急性胰腺炎﹝Acute_Pancreatitis﹞,排石湯治療膽道結石等是很有效的。

以上雖然列舉了一些方面,也不足以概括消化疾病防治研究及今後發展的全部內容。

 消化系統疾病在我國發病很高,應當受到重視。

 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胃癌﹝Carcinoma_of_stomach﹞、食道癌、肝癌﹝Liver_cancer﹞大腸癌等,它們的早期發現還有很多困難,與肝癌﹝Liver_cancer﹞發病相關的慢性B型及C型肝炎,迄今對它的預防、治療不夠滿意,這些疾病無疑應是重點研究和解決問題之一。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