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迴圈的基本概念:

體外迴圈是指用一種特殊裝置暫時代替人的心臟和肺臟工作,進行血液迴圈及氣體交換的技術。這一裝置分稱為人工心和人工肺,亦統稱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裝置或體外迴圈裝置。

體外迴圈時,靜脈血經上、下腔靜脈﹝inferior_vena_cava﹞引入人工肺進行氧合併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後的血液又經人工心保持一定壓力泵入體內動脈系統,從而既保證了手術時安靜,清晰的手術野,又保證了心臟以外其他重要臟器的供血,是心臟大血管外科發展的重要保證措施,1953年Gibbon首例應用於臨床。

體外迴圈基本裝置:

 包括血泵、氧合器、變溫器、貯血室和濾過器五部分。

血泵,即人工心,是代替心臟排出血液,供應全身血循環的裝置。根據排血方式分為無搏動泵和搏動泵兩種。目前仍以無搏動泵應用較廣泛,射出血液為平流,以滾壓式泵為主,靠調節泵頭轉動擠壓泵管排出血液。搏動泵排出血液為搏動性可分為與心臟同步和非同步兩種。

氧合器:即人工肺。

 代替肺臟使靜脈血氧合併排出二氧化碳。目前使用的有三種類型:

 血膜式,血液散佈在平面上形成血液薄膜,與氧氣接觸並進行氣體交換,轉碟式為其代表,可重複使用,但費時費力,目前國內已極少應用;

 鼓泡式,血液被氧氣﹝或氧與二氧合碳混合氣﹞吹散過程中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形成的氣泡用矽類除泡劑消除,根據形態有筒式和袋式,是目前應用最廣的,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研製並生產的西京-87型氧合器,其主要部件性能達國際水準,為國內各醫院歡迎;

 膜式,用高分子滲透膜製成,血液和氣體通過半透膜進行氣體交換,血、氣互相不直接接觸,血液有形成分破壞少,其外形有平膜式和中空纖維式。

變溫器:

 是調節體外迴圈中血液溫度的裝置,可作單獨部件存在,但多與氧合器組成一體。變溫器的水溫與血溫差應小於10~15℃,水溫最高不得超過42℃。

貯血室:

 是一容器,內含濾過網和去泡裝置,用作貯存預充液,心內回血等。

濾過器:

 濾過體外迴圈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氣泡、血小板凝塊、纖維素,脂肪粒,矽油栓以及病人體內脫落的微小組織塊等,不同部位應用濾過器的網眼各異。

體外迴圈心內直視手術,一般採用縱劈胸骨入路,縱行切開心包顯露心臟,從心內注射肝素2~3mg/kg,經檢測血液不凝後,順序插升主動脈灌注管和下腔靜脈﹝inferior_vena_cava﹞,上腔靜脈﹝Superior_vena_cava﹞引流管,分別與已預充好的人工心肺機相應管道連接,即可開始外迴圈轉流。體外迴圈預充,現在常規採用血液稀釋法,預充液應考慮滲透壓、電解質含量和血液稀釋度三方面。血液稀釋程度,各家掌握不一,血紅蛋白5~10g%之間,血球壓積10~30%不等。預充用的晶體液通常有乳酸林格氏液,生理鹽水,50%葡萄糖液等,膠體液可選用ACD血、血漿,白蛋白等,還需加入鉀、鎂、碳酸氫鈉以及抗菌素等。

體外迴圈方法,根據手術需要,可分為:

 常溫體外迴圈,用於心內操作簡單,時間短者。要求體外迴圈氧合性能好,能滿足高流量灌注需要;

 淺低溫體外迴圈:採用體外迴圈血流降溫,心內操作期間鼻咽溫維持在28℃左右。心內操作即將結束時開始血液複溫,鼻咽溫至35~36℃時停止複溫;

 深低溫微流量體外迴圈:多在心功能差,心內畸形複雜,側技迴圈豐富的患者應用。鼻咽溫降至20℃左右,心內操作關鍵步驟可將灌注流量降低,最低可達5~10ml/kg/分。既保持手術野清晰又防止空氣進入體循環發生氣栓。微量灌注實際上對機體是停止迴圈,要儘量縮短時間;

 ④深低溫停迴圈,主要用於嬰幼兒心內直視手術和成人主動脈手術。術中將體溫降至20以下,停止血液迴圈,可提供良好的手術野,但需具備良好條件和熟練的灌注技術。

心內手術期間,為了便於精細操作,獲得無血手術野,必須將升主動脈鉗閉,阻斷冠狀動脈﹝coronary_artery﹞血液迴圈,這就使心肌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早期手術死亡率﹝mortality﹞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心肌缺血壞死。為此,多年來許多學者致力於心肌保護的研究,以期在獲得無血手術野的同時,又能使心肌得到妥善保護,術後恢復良好功能,目前應用最廣的是全身中度低溫,心臟局部深低溫,主動脈內灌注冷停跳液法,全身溫度維持在28℃左右。心肌溫度維持在15~20℃,其方法:是升主動脈阻閉後,由主動脈根部灌注配好的4℃冷停跳液,使心肌迅速停止活動,減少能量消耗,並每20分鐘灌

心內操作結束後,心臟復蘇,停止體外迴圈,待迴圈穩定後,拔除心內插管,用魚精蛋白中和肝素。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