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dislocation_of_joint﹞概述:

關節脫位是由於直接或間接暴力﹝indirect_violence﹞作用於關節,或關節有病理性改變,使骨與骨之間相對關節面正常關係破壞,發生移位。外傷性脫位多發生於青壯年。四肢大關節中以肩、肘脫位為最常見,髖關節﹝hip_joint﹞次之,膝、腕關節脫位則少見。本節內容主要論述外傷性關節脫位。

﹝一﹞、分類:

1.按原因可分為外傷性脫位、病理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麻痹性脫位。

2.按脫位程度可分為全脫位及半脫位。

3.按遠側骨端的移位方向,可分為前脫位、後脫位、側方脫位和中央脫位等。

4.按脫位時間和發生次數可分為急性、陳舊性(如脫位3周以上而未復位者)和習慣性脫位(一個關節多次脫位)等。

5.按脫位是否有傷口與外界相通可分為閉合性脫位與開放性脫位。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外傷性關節脫位只有當關節囊、韌帶和肌腱等軟組織撕裂或伴有骨折時方能發生脫位。具有一般損傷的症狀和脫位的特殊性表現。

1.一般症狀:

(1)疼痛明顯,活動患肢時加重。

(2)腫脹,因出血、水腫使關節明顯腫脹。

(3)功能障礙:關節脫位後結構失常,關節失去正常活動功能。

2.特殊表現:

(1)畸形:關節脫位後肢體出現旋轉、內收或外展和外觀變長或縮短等畸形,與健側不對稱。關節的正常骨性標誌發生改變。

(2)彈性固定:關節脫位後,未撕裂的肌肉和韌帶可將脫位的肢體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動活動時有一種抵抗和彈性的感覺。

(3)關節盂空虛:最初的關節盂空虛較易被觸知,但腫脹嚴重時則難以觸知。

3.X光檢查﹝X-rays_examination﹞:關節正側位片可確定有無脫位、脫位的類型和有無合併骨折,防止漏診和誤診。

﹝三﹞、合併症:

早期全身可合併多發傷、內臟傷和休克等合併傷,局部可合併骨折和神經血管損傷,應詳細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晚期可發生骨化肌炎,骨缺血壞死和創傷性關節炎等,應注意預防。

1.骨折:多發生在骨端關節面或關節邊緣部,少數可合併同側骨幹骨折。

2.神經損傷:較常見,多因壓迫或牽拉引起,如肩關節脫位﹝shoulder_dislocation﹞可合併腋神經損傷,肘關節脫位可引起尺神經損傷等。

3.血管傷:多因壓迫或牽拉引起,如肘關節脫位,可有肱動脈﹝brachial_artery﹞受壓。膝關節脫位時膕動脈﹝popliteal_artery﹞可受牽拉和壓迫,其中少數可有斷裂。

4.骨化肌炎:多見於肘關節和髖關節﹝hip_joint﹞脫位後(詳見骨折總論)。

5.骨缺血性壞死:如髖關節﹝hip_joint﹞脫位後可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ischemic_necrosis_of_head_of_femur﹞,但多在受傷1~2月後才能從X光片上看出。

6.創傷性關節炎:如脫位合併關節內骨折、關節軟骨損傷、陳舊性脫位、骨缺血性壞死等,晚期都容易發生創傷性關節炎。

﹝四﹞、治療原則

1.傷後在麻醉下儘早手法復位,適當固定,以利軟組織修復;及時活動,以恢復關節功能。早期復位容易成功,功能恢復好;復位晚則困難大,效果差。復位中切忌粗暴,要注意防止附加損傷,如骨折、血管和神經損傷等。復位必須達到解剖復位,復位後及時正確的固定是保證軟組織損傷修復和防止再脫位的重要措施。一般固定三周後,早期活動,以利功能恢復。

2.開放復位的適應症

對手法復位失敗或陳舊性脫位,特別是合併大血管傷者,應行開放復位,如合併有神經傷,在手法復位後觀察1~3個月,大多數可自行恢復,如神經功能無恢復,即應手術探查神經。

3.開放性關節脫位的處理

應爭取在6~8小時內進行清創術,在徹底清創後,將脫位整復,縫合關節囊,修復軟組織,縫合皮膚,橡皮條引流48小時,外有石膏固定於功能位3~4周,並選用適當抗菌素以防感染。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D】

建議髖關節患者術後,應避免彎曲90度的主要原因是:※※A、讓關節獲得休息;※※B、預防肌肉攣縮;※※C、減少感染率;※※D、預防關節脫位。(01普考)

【B】

下列何項不是置換髖關節脫位的現象?※※A、疼痛加劇;※※B、患肢變長;※※C、患肢內外旋;※※D、活動度降低。(01師檢)

【D】

季老太太,75歲,因跨越門檻跌倒導致右側股骨頸骨折,經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恢復良好。老太太平躺時兩腳之間放一枕頭,護理人員會如何向老太太解釋此一護理措施?※※A、保持膝關節伸直;※※B、預防垂足及下肢靜脈炎;※※C、防止導尿管脫落所造成的傷口汙染;※※D、預防髖關節屈曲並維持外展。(00專高)。解析:行髖關節置換術後,應維持手術側腿的外展,絕不可內收越過身體中線,否則會導致髖關節屈曲而引起髖關節脫位。

【A】

李先生接受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為避免髖關節脫位現象,髖部屈曲時不可超過多少度?※※A、90度;※※B、110度;※※C、130度;※※D、150度。(97士檢)

【A】

肱骨外上髁炎最常見於:※※A、反復作前臂旋前用力伸腕的成年人;※※B、反復作前臂旋後用力屈腕的成年人;※※C、肘關節外側受風熱侵襲;※※D、肘關節脫位後遺症;※※E、下橈尺關節分離固定後。(推拿學)

【ABCD】

創傷引起寰樞不穩較常見,其主要類型包括:※※A、寰椎椎弓骨折;※※B、寰樞關節脫位和半脫位;※※C、齒突骨折;※※D、樞椎椎弓骨折;※※E、退行性病變。(推拿學)

【AC】

站立屈髖屈試驗陽性,提示:※※A、髖關節脫位;※※B、腰椎關節病變;※※C、臀中肌麻痹;※※D、骶髂關節病變;※※E、腰骶關節病變。(推拿學)

【ABD】

掌跟試驗時,足側向一側呈外旋位,見於:※※A、股骨頸骨折;※※B、髖關節脫位;※※C、骶髂關節損傷;※※D、截癱患者;※※E、腰骶關節損傷。(推拿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