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診

  按診是醫生用手直接觸、摸、按、壓病人某一局部,用以瞭解冷熱、潤燥、軟硬、壓痛、腫塊或其他異常變化,從而推斷疾病部位、性質和病情輕重的一種診病方法。按診是傳統「四診」中切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辨證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四診中不容忽視的一環。

 

  按診的運用,早在《內經》中就有記載。

例如《素問·調經論》說:「實者外堅充滿,不可按之,按之則痛,……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靈樞·水脹》說:「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靈樞·論疾診尺》說:「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

 

至漢代,張仲景對按診的論述更多,尤其是胸腹部的按診,已成為鑒別疾病的重要依據。

如《傷寒論·太陽病篇》說:「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傷寒論·陽明病篇》又曾說:「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篇》亦有「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之記載。

 

  按診在應用中得以發展,後世醫家拓寬其應用範圍,且在方法上不斷創新,幷注意配合望、聞、問診,以辨疾病的寒熱虛實。

 

例如《通俗傷寒論·按胸腹》說:「胃家者,指中、上二脘而言,以手按之痞硬者,為胃家實。按其中脘,雖痞硬而揉之漉漉有聲者,飲癖也。」又曾說:「凡滿腹痛,喜按者屬虛,拒按者屬實。喜暖手按撫者屬寒,喜冷物按放者屬熱。」

 


 

按診的方法與意義

  根據按診的目的和準備檢查的部位不同,應採取不同的體位和手法。診前首先需選擇好體位,然後充分暴露按診部位。按診是切診的一部分,通過按診不僅可以進一步探明疾病的部位、性質和程度,同時也使病證表現進一步客觀化,為全面分析病情,判斷疾病提供重要的指證和依據。

 

按診的基本體位

  一般病人應取坐位或仰臥位。病人取坐位時,醫生面對病人坐或站立,用左手扶病體,右手觸摸按壓某一局部(多用於皮膚、手足、腧穴的按診)。按胸腹時,病人須取仰臥位,醫生在病人右側,用右手或雙手對病人胸腹某些部位進行切按

[說明:在切按腹內腫塊或腹肌緊張度時,可讓病人屈起雙膝,使腹肌鬆弛或做深呼吸,以便於切按。]。

 

按診的手法

  按診的手法主要有觸、摸、按、叩四法。

 

註:

觸法:是以手指或手掌輕觸病人局部皮膚,如額部、四肢及胸腹部的皮膚,以瞭解肌膚的涼熱、潤燥等情況,用於分辨病屬外感還是內傷,是否出汗,以及陽氣陰津之盈虧。

摸法:是以手指稍用力尋撫局部,如胸腹、腧穴、腫脹部位等,來探明局部的感覺情況,有無疼痛及腫物的形態、大小等,以辨病位及虛實。

按法:是以重手按壓或推尋局部,如胸腹、腫物部位,以瞭解深層部位有無壓痛或腫塊,腫塊的形態、質地、大小、活動程度、腫脹程度、性質等,以辨臟腑虛實和邪氣的痼結情況。

叩法:是醫生用手叩擊病人身體某部,使之震動產生叩擊音、波動感或震動感,用以確定病變的性質和程度的一種檢查方法。

 

  觸、摸、按三法的區別是指力輕重不同,所達部位淺深有別。觸者用力輕診皮膚;摸者稍用力達於肌層;按則重指力診筋骨或腹腔深部。臨床操作時可綜合運用,而一般是先觸摸,後按壓,由輕而重,由淺入深,先遠後近,先上後下地進行診察。

 

  叩擊法有直接叩擊法和間接叩擊法。

 

  直接叩擊法是醫生手指直接觸擊體表部位。

[例如對臌脹病人可進行直接叩診,若叩之如鼓者為氣臌;叩之音濁者為水臌。也可將手放于患者腹部兩側對稱部位,用一側手叩擊,若對側手掌感到有震動波者,是有積水的表現。]

  間接叩擊法是醫生用左手掌平貼在體表,右手握成空拳叩擊左手背,邊叩邊詢問患者叩擊部位的感覺,有無局部引痛,以推測病變部位和程度。

[如腰部有叩擊痛,除考慮可能與局部骨骼疾病有關外,主要與腎臟疾病有關。]

 

按診的注意事項

① 必須根據疾病的不同部位,選擇適當的體位和方法。

 

② 醫生舉止要穩重大方,態度要嚴肅認真,手法要輕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診。

 

③ 注意爭取病人的主動配合,使病人能準確地反映病位的感覺。

 

④ 要邊檢查邊注意觀察病人的表情變化,以瞭解病痛所在的準確部位及程度。

 

按診的意義

   按診是切診的一部分,通過按診不僅可進一步探明疾病的部位、性質和程度,同時也使一些病證表現進一步客觀化,它是對望、聞、問診所獲資料的補充和完善,為全面分析病情、判斷疾病提供重要的指證和依據。因此至今按診仍是臨床診斷疾病不可缺少的一環,應努力挖掘與提高。

 


 

按診的內容

  按診的運用相當廣泛,臨床上常用的有按胸脅、按脘腹、按肌膚、按手足、按腧穴等。

 

   是根據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對前胸和脅肋部進行觸摸、按壓或叩擊,以瞭解局部及內臟病變的情況。

 

   胸脅即前胸和側胸部的原稱。

前胸部:即缺盆(鎖骨上窩)至橫膈以上。

側胸部:又稱脅部,即胸部兩側,由腋下至十一、十二肋骨端的區域。

 

  胸內藏心肺,脅內包括肝膽,按胸脅除排除局部皮膚、經絡、骨胳之病變外,主要是診察心、肺、肝、膽等臟腑的病變。

 

  按胸脅包括按胸部和按脅部。

 

按胸脅──按胸部

  胸為心肺之所居,按胸部可瞭解心肺及虛裏的病變情況。

虛裏:位於左乳下第四、五肋間,乳頭下稍內側,為心尖搏動處,為諸脈之所宗。正常情況下,虛裏搏動不顯,僅按之應手,其搏動範圍直徑約2~2.5cm,動而不緊,緩而不怠,動氣聚而不散,節律清晰,是心氣充盛,宗氣積於胸中,為平人無病的徵象。

 

  前胸高起,叩之清音,多為肺脹、氣胸;按之胸痛,叩之實音,常為飲停胸膈或痰熱壅肺;青紫腫脹,疼痛拒按,多為胸部外傷。

 

  診虛裏是按胸部的重要內容,可測知宗氣之強弱、疾病之虛實、預後之吉凶。尤以危急病證寸口脈難憑時,診虛裏更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例《素問·平人氣象論》中記載:「胃之大絡,名曰虛裏,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

 

註:診虛裏:病人取仰臥位,醫生站其右側,用右手平撫於虛裏部,注意診察動氣之強弱,至數和聚散。

 

  虛裏部動而微弱,是宗氣內虛之徵;虛裏部動而應衣,是宗氣外泄之象;按之彈手,洪大而搏,或絕而不應,是心氣衰絕,證屬危候;孕婦胎前產後,虛裏動高者為惡候;虛損勞瘵之病,虛裏日漸動高者為病進;虛裏搏動數急時有一止,為中氣不守;搏動遲弱,或久病體虛而動數,為心陽不足;胸高而喘,虛裏搏動散漫而數者,為心肺氣絕之兆;虛裏動高,聚而不散者,為熱甚,則於外感熱邪或小兒食滯、痘疹將發之時

 

按胸脅──按脅部

  肝膽位居右脅,其經脈分佈兩脅,故按脅肋主要是瞭解肝膽疾病。

按脅部除在胸側腋下至肋弓部位進行按、叩外,還應由中上腹部向肋弓方向輕循,並按至肋弓下,以瞭解脅內臟器等狀況。 

 

     ┌脅痛喜按,按之空虛無力 ── 為肝虛。

     │刺痛拒按 ── 多為氣滯血瘀。

脅下腫塊 ┤

     │痛處色紅,痛不可按 ── 多為肝癰(肝膿腫)。

     │右脅腫塊,凹凸不平 ── 多為肝癌。

     └左脅腫塊,按之較硬 ── 多為瘧母。

 

按脘腹

  是通過觸按胃脘部及腹部,瞭解其涼熱、軟硬、脹滿、腫塊、壓痛等情況,以辨別不同臟腑組織的發病及證之寒熱虛實的診斷方法。

 

           ┌ 臍上部位 ── 稱「大腹」

  脘腹各部位的劃分 │ 上腹部位 ── 稱「胃脘」

           │ 臍下部位 ── 稱「小腹」

           └ 小腹兩側 ── 稱「少腹」

 


 

按脘腹──按腹部

  按腹部主要是診斷肝、脾、大小腸、膀胱、胞宮及其附件組織的病證。一般規律是:

 

  ① 腹部按之肌膚涼而喜溫者,多屬寒證;腹部按之肌膚熱而喜涼者,多屬熱證;腹痛喜按者,多屬虛證;腹痛拒按者,多屬實證。

 

  ② 腹滿有虛實之別,若按之飽滿充實而有彈性,有壓痛者,多屬實滿;若按之虛軟而缺乏彈性,無壓痛者,多屬虛滿。腹部脹大如鼓者,稱為臌脹。臌脹在鑒別為水臌或氣臌時,主要是通過按診。

兩手分置於腹部兩則相對位置,一手輕輕叩拍腹壁,另一手則有波動感,按之如囊裹水者,為水臌。

一手輕輕叩拍腹壁,另一手無波動感,以手叩擊如擊鼓之膨膨然者,為氣臌。 

 

  ③ 腹部腫塊,若推之不移,痛有定處,為「癥積」,病屬血分;若推之可移,痛無定處,為「瘕聚」,病屬氣分。

 

        ┌ 左側按之累累有硬塊 ── 多為腸中宿糞。

  ④ 少腹作痛 ┤

        └ 右側拒按或有包塊應手 ── 多為腸癰。

 

  ⑤ 腹中結塊,按之起伏,聚散不定,應手如蚯蚓蠕動者,多為腸中蟲積。

 

按肌膚

  按肌膚指觸摸某些部位的肌膚,通過肌膚的寒熱、潤燥、滑澀、疼痛、腫脹、瘡瘍等不同情況反映,來分析疾病的寒熱虛實及氣血陰陽盛衰的診斷方法。 

 

按肌膚──診寒熱

  即觸按肌膚的寒熱,用以瞭解陰陽的盛衰、表裏虛實和邪氣的輕重。

   肌膚寒冷,體溫偏低者——多為陽氣衰少。

   肌膚灼熱,體溫升高者——多為陽盛實熱。

   肌膚溫熱,汗出如油,脈躁疾無力者——多為亡陰之徵。

   肌膚厥冷,冷汗淋漓,脈微欲絕者——多為亡陽之徵。

   身灼熱而肢厥冷者——多屬陽盛格陰之真熱假寒證。

   外感病,汗出熱退身涼——多為表邪已解。

   皮膚無汗而灼熱者——多為熱甚。

   身熱初按熱甚,久按熱反輕者為熱在表;久按其熱反甚為熱在裏。

   皮膚不熱,紅腫不顯,多為陰證;皮膚灼熱而紅腫疼痛,多為陽證。

 

按肌膚──診潤燥滑澀

  通過觸摸皮膚的滑潤和燥澀,可以瞭解汗出與否及氣血津液的盈虧。一般來說:

 

    ┌ 皮膚乾燥者 ── 尚未出汗。

   ┌┤ 皮膚乾癟者 ── 津液不足。

   │└ 皮膚濕潤者 ── 身已出汗。

   │┌ 皮膚滑潤者 ── 為氣血旺盛。

   └┤ 皮膚枯澀者 ── 為氣血不足。

    └ 肌膚甲錯者 ── 為血虛失榮或瘀血內阻。 

 

按肌膚──診疼痛

  通過觸摸肌膚疼痛的程度,可辨疾病的虛實。一般來說:

  肌膚濡軟,按之痛減 ── 為虛證。

  硬痛拒按者 ── 為實證。

  輕按即疼痛者 ── 病在表淺。

  重按方痛者 ── 病在深部。

 


 

按肌膚──診腫脹

  重手按壓肌膚腫脹程度,可辨別水腫和氣腫。

  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為水腫。

  按之凹陷,舉手即起者,為氣腫。 

 

按肌膚──診瘡瘍

  觸按瘡瘍局部的涼熱、軟硬,可辨證之陰陽寒熱。

 

       ┌ 腫而堅硬不熱者 ── 屬寒證。

       │ 腫而灼熱壓痛者 ── 屬熱證。

       │ 根盤平塌漫腫者 ── 屬虛證。

  瘡瘍局部 ┤

       │ 根盤收束隆起者 ── 屬實證。

       │ 患處堅硬 ── 多為無膿。

       └ 邊硬頂軟 ── 多為有膿。

 

  此外,自《內經》以來就有「按尺膚」之記載,根據其緩急、滑澀、寒熱的情況,來判斷疾病的性質[舉例]。

即觸摸從肘部內側至掌後橫紋處之間的皮膚。

若尺膚熱,脈洪滑數盛,為溫熱證;尺膚涼,脈象細小者,多為泄瀉、少氣;按尺膚窅而不起者,多為風水膚脹;尺膚粗糙如枯魚之鱗者,多為精血不足,或脾陽虛衰,水飲不化之痰飲病。

 

按手足

  是通過觸摸病人手足部位的冷熱,來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以及表裏內外順逆。一般來講:

 

  ┌ 手足俱冷 ── 多屬陽虛寒盛之寒證。

  │ 手足俱熱 ── 多屬陽盛熱熾之熱證。

  │┌ 熱證見手足熱者 ── 屬順候。

  │└ 熱證見手足逆冷者 ── 屬逆候。

  │ 手足背熱甚 ── 多屬外感發熱。

  │ 手足心熱甚 ── 多屬內傷發熱。

  │┌ 額上熱甚於手心熱者 ── 為表熱。

  └└ 手心熱甚於額上熱者 ── 為裏熱。

 

  此外,診手足寒溫對判斷陽氣存亡,推斷疾病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舉例]。

若陽虛之證,四肢猶溫,為陽氣尚存,病重仍可治療;若四肢厥冷,多預後不良。故《傷寒論·少陰病篇》說:「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按腧穴

  按腧穴是通過按壓某些特定穴位的變化和反應,來判斷內臟的病變。

 腧穴是臟腑經絡之氣轉輸之處,是內臟病變反映於體表的反應點。

 

診斷臟腑病變的常用腧穴有:

  心病 ── 巨闕、膻中、大陵穴。

  肺病 ── 中府、肺俞、太淵穴。

  肝病 ── 期門、肝俞、太沖穴。

  脾病 ── 章門、脾俞、太白穴。

  腎病 ── 氣海、太溪穴。

 

 

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