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體層成像: |
CT是Hounsfield_1969年設計成功,1972年公諸於世的。CT不同于X線成像,它是用X線束對人體層面進行掃描,取得資訊,經電腦處理而獲得的重建圖像。所顯示的是斷面解剖圖像,其密度分辨力明顯優於X線圖像。從而顯著擴大了人體的檢查範圍,提高了病變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率。CT也大大促進了醫學影像學的發展。由於這一貢獻,Hounsfield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獎金。 |
CT的成像基本原理與設備: |
一、CT的成像基本原理: |
CT是用X線束對人體某部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由探測器接收透過該層面的X線,轉變為可見光後,由光電轉換變為電信號,再經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digital_converter﹞轉為數位,輸入電腦處理。圖像形成的處理有如對選定層面分成若干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體,稱之為體素﹝voxel﹞。掃描所得資訊經計算而獲得每個體素的X線衰減係數或吸收係數,再排列成矩陣,即數位矩陣﹝digital_matrix﹞。數位矩陣可存貯於磁片或光碟中。經數位/類比轉換器﹝digital/analog_converter﹞把數位矩陣中的每個數位轉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塊,即象素﹝pixel﹞,並按矩陣排列,即構成CT圖像。所以,CT圖像是重建圖像。每個體素的X線吸收係數可以通過不同的數學方法算出。 |
二、CT設備: |
CT設備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①、掃描部分由X線管、探測器和掃描架組成; ②、電腦系統,將掃描收集到的資訊資料進行貯存運算; ③、圖像顯示和存儲系統,將經電腦處理、重建的圖像顯示在電視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機或鐳射照相機將圖像攝下。 |
掃描部的幾種不同掃描方式。探測器從原始的1個發展到現在的多達4800個。掃描方式也從平移/旋轉、旋轉/旋轉、旋轉/固定,發展到新近開發的螺旋CT掃描﹝spiralCt_scan﹞。電腦容量大、運算快,可達到立即重建圖像。由於掃描時間短,可避免運動,例如,呼吸運動的干擾,可提高圖像品質;層面是連續的,所以不致於漏掉病變,而且可行三維重建,注射造影劑﹝contrast_media﹞作血管造影﹝angiography﹞可得CT血管造影﹝Ct_angiography,CTA﹞。超高速CT掃描所用掃描方式與前者完全不同。掃描時間可短到40ms以下,每秒可獲得多幀圖像。由於掃描時間很短,可攝得電影圖像,能避免運動所造成的偽影,因此,適用於心血管造影﹝angiography﹞﹝cardioangiography﹞檢查以及小兒和急性創傷等不能很好的合作的患者檢查。 |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題目 |
【E】 |
患者女,40歲,輕度智障,體檢發現雙腎各見一圓形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左側病灶直徑約1.5cm,CT值為-20Hu至30Hu,右側病灶直徑約3.8cm,CT值為-80Hu至28Hu,增強掃描見病灶的實性部分有強化,下一步應做的檢查是: A、雙側腎CT血管成像; B、雙側CT尿路成像﹝CTU﹞; C、腹部增強CT多期掃描; D、胸部增強CT檢查; E、顱腦CT檢查 |
【E】 |
不用造影劑而顯示尿路梗阻部位及程度的檢查是: A、CT; B、KUB+IVP; C、KUB; D、腎圖; E、磁共振水成像。 |
【C】 |
男,38歲,車禍1小時,前胸撞方向盤,心前區疼痛,心律失常,心電圖示心動過速和室早。下列檢查應首選: A、胸片; B、CT; C、超聲心動圖; D、食管造影; E、磁共振成像。 |
【B】 |
MRI顯示陳舊出血優於CT,主要是因為: A、MRI容易顯示其中的去氧血紅蛋白; B、含鐵血紅素在T2WI表現為低信號; C、MRI有更高的空間解析度; D、MRI可以進行任意斷面直接成像; E、MRI可長期顯示正鐵血紅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