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VWD)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分為兩種:遺傳性血管性血友病(cVWD)和獲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D)。遺傳性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遺傳性疾病,多為顯性遺傳。以自幼發生的出血傾向、出血時間延長、血小板黏附性降低、瑞斯托黴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漿vWFAg缺乏或結構異常為特點。在遺傳性出血性疾病中,其發病率可能僅次於血友病,約為4~10/10萬,但在我國本病的發生率較低。獲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可在多種疾病的基礎上發生,少數患者可無基礎疾病。

 

【病因與發病機制】:

vWF主要存在於內皮細胞、巨核細胞及血小板,生理功能:

  FⅧ:C以非共價鍵結合成vWF-FⅧ:C複合物,即FⅧ。vWF增加FⅧ:C穩定性、防止其降解,並促進其生成及釋放;

  vWF在血小板與血管壁的結合中起著重要的橋樑作用。血小板活化時,vWF的一端與血小板糖蛋白Ⅰb結合,另一端則與受損傷血管壁的纖維結合蛋白及膠原結合,使血小板能牢固地黏附於血管內皮;

  vWF可與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結合,誘導血小板聚集。

vWF基因位於12號染色體短臂末端,當其缺陷時,vWF生成減少或功能異常,伴隨FⅧ:C中度減低,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障礙。

獲得性血管性血友病涉及多種發病機制。最常見的是產生具有抗vWF活性的抑制物,主要為IgG;其次為腫瘤細胞吸附vWF,使血漿vWF減少;另外,抑制物可與vWF的非活性部位結合形成複合物,加速其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破壞。

 

【臨床表現】:

出血傾向是本病的突出表現。與血友病比較,其出血在臨床上有以下特徵:

  出血以皮膚黏膜為主,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瘀斑等,外傷或小手術(如拔牙)後的出血也較常見;

  男女均可發病,女性青春期患者可有月經過多及分娩後大出血;

  出血可隨年齡增長而減輕,此可能與隨著年齡增長而vWF活性增高有關;

  自發性關節、肌肉出血相對少見,由此致殘者亦少。

 

【實驗室檢查】:

(一)出血時間

BT延長是vWD最常見的實驗室異常,阿司匹林耐量試驗多呈陽性。口服阿司匹林0.6g後2小時及4小時測BT,比服藥前延長2分鐘以上為陽性。

(二)血小板黏附試驗

多數患者血小板黏附功能減低。

(三)瑞斯托黴素血小板聚集試驗(RIPA)

患者血小板對瑞斯托黴素的誘導不產生聚集,為vWD的特異性診斷試驗之一。

(四)vWF抗原(vWFAg)測定

在多數vWD患者降低。

(五)FⅧ:C活性測定:多數患者FⅧ:C活性中度降低。

 

【診斷與分型】:

 


 

(一)診斷要點

  有或無家族史,有家族史者多數符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規律;

  血小板計數和形態正常,出血時間延長或阿司匹林耐量試驗陽性,血小板黏附功能減低或正常,瑞斯托黴素誘導血小板聚集障礙;

  vWFAg、FⅧ:C活性減低;

  排除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二)鑒別診斷:

本病根據阿司匹林耐量試驗和vWFAg測定可與血友病A、B鑒別,根據血小板形態可與巨血小板綜合徵鑒別。

(三)分型

根據遺傳方式、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特別是分子生物學分析,可將vWD分為下列常見類型(表6-16-3)

 

【治療】:

(一)一般治療

同血友病。

(二)替代治療

1.製劑:新鮮冷凍血漿及冷沉澱物、FⅧ濃縮製劑等,均含有vWF,適量補充可有效提高vWF、水準,多數製劑還可同時補充FⅧ:C,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新近研究表明,rFⅦa也可有效治療vWD患者的難治性出血,並可在產生了vWF抗體的患者中有效預防出血。常用劑量是90μg/kg,每2~3小時靜脈注射,直至出血停止。

2.劑量及用法:如為一般止血,冷沉澱物按10 IU/kg或FⅧ:C 15~20IU/kg計算,靜脈滴注,每日一次。如需行大型手術,則劑量應酌情增加,且最好在術前24小時輸入。

(三)去氨加壓素(DDAVP)

本藥可促進vWF由內皮細胞釋放並提高FⅧ:C活性,因此對大多數vWD治療有效。劑量使用方法見本篇血友病治療。

(四)其他

Ⅲ型vWD患者,反覆vWF製劑輸入後,可產生抗vWF抗體,其發生率為5%~20%。此時中等劑量糖皮質激素可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