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尿頻

【疾病科屬】:兒科

【疾病概述】:

尿頻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尿道疾病。臨床以尿頻、尿急為特徵。本病嬰幼兒發病率較高,女孩多於男孩。本證常見於西醫尿路感染。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1、臨床有尿頻、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難等泌尿道症狀。急性期可有發熱,嬰幼兒多無局部症狀,而全身症狀明顯,往往突然高熱、寒戰、煩躁不安,常伴噁心﹝nausea﹞、嘔吐等胃腸功能紊亂症狀。

2、臨床雖有尿頻、尿急等症狀,但為尿路畸形、尿路異物或石淋而引發者,則不屬本證。

3、尿常規:尿液混濁,蛋白陽性,膿球成堆,並有白細胞管型。

 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105/ml。以上檢驗,均有診斷意義。

【辨證分析】:

1、尿頻的發生,多因濕熱之邪蘊結下焦,或先天腎氣不足,或後天失調、脾氣虛弱而致。濕熱下注,膀胱氣化失常,則尿出不暢而為尿頻。脾腎氣虛,中氣下陷,下元不固,氣不化水,則小便頻數或淋瀝不暢。

2、本病辨證,主要分清病程之長短、證候之虛實。病程短,發病急者,多為濕熱下注,屬實證;病程長,病來緩慢者,多為脾腎氣虛,屬虛證。

3、尿頻總治療原則,實者重在清利濕熱,虛者重在益氣補腎。

【辨證論治】:

濕熱下注

【證見】:小便頻數短赤,尿道灼熱疼痛,尿液淋瀝混濁,小腹墜脹,腰部酸痛﹝aching_pain﹞,嬰兒則溺時哭鬧不安,常伴有發熱、煩躁口渴﹝thirsty﹞、頭痛﹝headache﹞身痛、噁心,嘔吐﹝nausea_and_vomiting﹞。舌紅苔黃或膩,脈數有力。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

→主方:八正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木通6克,G蓄10克,瞿麥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滑石15克(包煎),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梔子10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尿痛甚者,加土茯苓﹝poria﹞15克、生地黃15克。血尿者,加茅根20克、茜草10克。有砂石者,加海金沙10克、金錢草15克。嘔吐者,加薑竹茹6克、黃連3克。

→中成藥:

 ㄅ、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ㄆ、分清五淋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3次。

→單方驗方:

 ㄅ、金茅湯(朱大年《實用中醫兒科手冊》)

→→處方:金銀花20克,茅根20克,益母草20克,車前草20克,淡竹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ㄆ、白茅根湯(曹旭《兒科證治》)

→→處方:白茅根30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黃芩9克,滑石12克,馬齒莧15克,半枝蓮9克,黃柏3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3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脾腎氣虛

【證見】:疾病日久,小便頻數,淋瀝不盡,尿液不清,精神倦怠,面色蒼黃,飲食不振,甚則畏寒怕冷,手足不溫,大便稀薄,眼瞼微浮。舌淡或有齒痕,苔薄膩,脈細無力。

【治法】:益氣補腎。

【方藥】:

→主方:縮泉丸(朱君輔《朱氏集驗方》)加減;

→→處方:山藥15克,烏藥6克,益智仁10克,黨參﹝radix_codonopsis﹞10克,白術﹝rhizoma_atractylodis_macrocephalae﹞10克,茯苓﹝poria﹞10克,補骨脂10克,山萸肉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

 水煎服,每日1劑。畏寒、手足不溫者,加桂枝6克、熟附子6克。浮腫者,加黃芪﹝radix_astragali﹞10克,防已10克。

→中成藥:

 ㄅ、五苓散,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ㄆ、縮泉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ㄇ、濟生腎氣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單方驗方:益腎湯(曹旭《兒科證治》)

→→處方:黃芪﹝radix_astragali﹞9克,黨參﹝radix_codonopsis﹞9克,白術﹝rhizoma_atractylodis_macrocephalae﹞6克,茯苓﹝poria﹞9克,生、熟地黃各9克,杜仲9克,補骨脂6克,旱蓮草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腎陰不足

【證見】:低熱﹝febricula﹞盜汗﹝night_sweat﹞,腰酸﹝back_pain﹞疼痛,頭暈﹝dizziness﹞、耳鳴﹝tinnitus﹞,咽乾唇燥,小便澀痛。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熱。

【方藥】:

→主方:知柏地黃丸(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知母6克,黃柏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poria﹞10克,澤瀉10克,山藥10克,生地黃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尿頻尿急者,加滑石15克、白茅根20克。腰膝酸軟著,加牛膝10克,川續斷10克。

→中成藥:

 ㄅ、知柏地黃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ㄆ、大補陰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單方驗方:加味知柏地黃丸(梁劍波《兒科百例》)

→→處方:知母、黃柏、山茱萸肉、女貞子、牡丹皮各5克,茯苓﹝poria﹞、澤瀉、淮山藥、生地黃各6克,炒龜板10克,瞿麥、石葦各8克。水煎服,每日1劑。

【其他療法】:

1、【外治法】:

 ㄅ、取大蔥(連須)1握,搗爛,紗布包裹,敷於神闕穴,外用膠布固定。如蔥泥乾了,則灑些溫水,使之保持濕潤。適用於急性期。

 ㄆ、取萵苣菜1握、黃柏100克(烘乾研為細末),共搗融,敷於神闕、小腸俞、膀胱俞穴。適用於急性期。

【針灸療法】:

 取膀胱俞、腎俞、中極、陰陵泉、三陰交、行間、太溪等穴。

【飲食療法﹝dietetic_therapy﹞】:

 ㄅ、冬瓜綠豆湯:新鮮冬瓜500克,綠豆50克,白糖適量。將冬瓜、綠豆煮湯,加入適量白糖,隨時飲服。適用於急性期。

 ㄆ、甘蔗蓮藕汁:新鮮甘蔗汁1杯,新鮮藕汁1杯,兩汁混勻,不拘時飲服。適用於急性期。

 ㄇ、蜆肉湯:蜆肉20克,秋海棠30克,冰糖適量,加水共煮,食肉飲湯。適用於急性期。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