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 

  不論體循環或肺循環,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經由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相互串聯構成的血管系統,再返回心房。在體循環,供應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間又呈並聯關係(圖4-17)。從生理功能上可將血管分為以下幾類:

 

4-17 體循環各器官血管並聯關係示意圖

 

1、彈性貯器血管:指主動脈、肺動脈主幹及其發出的最大的分支、這些血管的管壁堅厚,富含彈性纖維,有明顯的可擴張性和彈性。左心室射血時,主動脈壓升高,一方面推動動脈內的血液向前流動,另一方面使主動脈擴張,容積增大。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內只有一部分進入外周,另一部分則被貯存在大動脈內。主動脈瓣關閉後,被擴張的大動脈管壁發生彈性回縮,將在射血期多容納的那部分血液繼續向外周方向推動。大動脈的這種功能稱為彈性貯器作用。

 

 

2、分配血管:從彈性貯器血管以後到分支為小動脈前的動脈管道,其功能是將血液輸送至各器官組織,故稱為分配血管。

 

3、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動脈和微動脈的管徑小,對血流的阻力大,稱為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微動脈的管壁富含平滑肌,後者的舒縮活動可使血管口徑發生明顯變化,從而改變對血流的阻力和所在器官、組織的血流量。

 

4、毛細血管前括約肌: 在真毛細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環繞,稱為毛細血管前括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它的收縮或舒張可控制毛細血管的關閉或開放,因此可決定某一時間內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

 

5、交換血管:指真毛細血管。其管壁僅由單層內皮細胞構成,外面有一薄層基膜,故通透性很高,成為血管內血液和血管外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6、毛細血管後阻力血管:指微靜脈。微靜脈因管徑小,對血流也產生一定的阻力。它們的舒縮可影響毛細血管前阻力和毛細血管後阻力的比值,從而改變毛細血管壓和體液在血管內和組織間隙內的分配情況。

 

7、容量血管:靜脈和相應的動脈比較,數量較多,口徑較粗,管壁較薄,故其容量較大,而且可擴張性較大,即較小的壓力變化就可使容積發生較大的變化。在安靜狀態下,迴圈血量的60%-70%容納在靜脈中。靜脈的口徑發生較小變化時,靜脈內容納的血量就可發生很大的變化,而壓力的變化較小。因此,靜脈在血管系統中起著血液貯存庫的作用,在生理學中將靜脈稱為容量血管。

 

8、短路血管:指一些血管床中小動脈和靜脈之間的直接聯繫。它們可使小動脈內的血液不經過毛細血管而直接流入小靜脈。在手指、足趾、耳廓等處的皮膚中有許多短路血管存在,它們在功能上與體溫調節有關。

 

 

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