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舌苔斷疾病

 眾所皆知,舌頭不但能吸吮、吞咽、攪拌,還負責了味覺的功能。但是您可能不知道,它還是反應人體健康狀況的警訊。

 

 中醫望舌診病,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由絲狀乳頭及其間的食物殘渣、細菌、唾液等組成。細小的絲狀乳頭不具有味蕾而純系保護的功能,它覆蓋了大部分的舌背,卻也因含有大量的角質而呈現白色,有時會因角質的增生而變長,有時卻反而萎縮甚至消失。

 

 舌苔的形成,就是舌黏膜上皮的角質化過程,不斷進行的新陳代謝狀況,它表現為細胞的不斷分裂、增殖、分化、遷移和剝落的過程。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它維持了正常人薄薄的一層舌苔。

 

 當食欲減退、飲食減少,或只進軟食、流質,使口腔的咀嚼動作及對舌苔的機械摩擦作用減少,或由於發熱失水,使唾液的分泌減少,因而舌的自潔作用受影響,致絲狀乳頭延長而不脫落,舌苔即易於堆積。另外如情緒緊張會使口腔及上消化道酸度增加,有利於念珠菌增殖,或者使用抗生素,抑制某些細菌後,會促進另一些微生物生長,均與舌苔的形成有關。

臨床最常見的舌苔有三種,分別是白苔、黃苔和黑苔,不管是那一種,只要看起來髒髒的、厚厚的,不容易刮除,就稱為膩苔。

 

一、白苔:

 如果舌苔既厚且白,表示體內不正常的水分太多,常見於慢性支氣管炎、氣喘或腸胃病。

 

中醫臨床將白苔分為四型。

  1.表寒:苔白而潤。

  2.表熱:苔白而乾,舌質較紅。

  3.寒濕積滯:苔白厚而垢膩,表面濕滑。

  4.實熱:苔白而乾燥起裂。

 


 

 

二、黃苔:

 黃苔的形成與炎症感染及發熱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的關係最大,可以引起舌局部絲狀乳頭的增殖,口腔腺體的分泌異常,同時再加上局部的著色作用,舌之局部炎症滲出,以及產色微生物的作用等,共同形成了黃色的舌苔。

 

 臨床上將黃苔分為三型。

  1.表熱入裏:苔薄白或稍厚,白中帶有黃色。

  2.胃家實熱:黃苔乾澀、深黃而厚,甚或見芒刺、焦裂。

  3.濕熱:苔黃而黏膩、潤滑多津,猶如黃蠟塗罩舌上。

 

三、黑苔:

 諸如高熱、脫水、慢性炎症、毒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及胃腸功能失調,或是口腔衛生不佳、吸煙、抗生素濫用致使黴菌增殖,均可形成黑苔。

 

中醫可分為三型。

  1.熱極耗陰:舌苔由白轉黃,由黃轉黑,熱甚者甚至乾焦起裂。

  2.陽虛陰寒:舌質淡白,上有薄潤的黑苔,較熱極之黑色為淡。

  3.腎虧:舌苔黑而較乾,舌體較瘦。

 

 最後要提醒的是,看中醫之前不要用牙刷刮舌苔,也不要喝牛奶、咖啡、葡萄汁,或服食其他有色的食物、藥物,以免造成「染苔」而誤診。至於抽煙、喝烈酒、吃檳榔,除了會使味蕾受損、味覺減退外,也會造成舌頭觀察的誤差。

 

A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