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診法概要 

診法,包括四診診查方法和證候辨別方法,是中醫臨證基礎的重要內容。

 

一、兒科四診應用 

兒科疾病的診查,與其他各科一樣,也應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但是,由於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四診應用有其特殊情況。聞診診查範圍有限;嬰幼兒不會敍說病情,較大兒童的主訴也不一定可靠;切脈按診易因小兒啼哭叫鬧而受到影響。所以,歷來兒科醫家在四診中最為重視望診。現代在傳統四診的基礎上,又在不斷嘗試將聽診器、化驗檢查、影像學檢查等診查方法取得的疾病資訊資料,充實到四診檢查結果中來,正在摸索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的新型辨證方法。

 

(一)望診 

望診,即醫生通過視覺觀察病情。望診的內容包括就全身狀況診察的整體望診,如望神色、望形態;就局部狀況診察的分部望診,如審苗竅、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紋。望診診查的結果一般比較客觀可靠。但是也要注意,兒科望診時,要儘量使小兒安靜,在光線充足的地方進行,診查既全面又有重點,細心而又敏捷,才能提高診查的效果。

 

 1、望神色 

望神色,包括望精神狀態和面部氣色。神色望診,可以對小兒患病狀況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又指人的精神意識與思維活動。神是臟腑氣血精津陰陽是否充足、和調的外在表現,在小兒尤為重要。望神包括望精神、意識、體態、面目等。目為五臟六腑精氣之所主,目內通於腦,為肝之竅、心之使,故望神以察目最為重要。

 

望神主要辨得神與失神。若形體壯實,動作靈活自如,活動睡眠如常,表情活潑,反應靈敏,面色紅潤光澤,目睛明潤靈動,呼吸平順調勻,語聲啼哭清亮,是為得神,表現正氣尚充,臟腑功能未衰,無病或病輕。若形體羸弱,精神萎靡不振,反應遲鈍,動作遲緩或不由自主,表情淡漠,哭笑反常,面色晦暗,目睛呆滯不活,呼吸淺弱或氣促不勻,寡言聲輕含糊或驚啼澹語,是為失神,表現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敗,病重或病危。

 

望色主要望面部氣色。中國小兒的常色為色微黃;透紅潤、顯光澤。面部氣色有五色之偏,所主證候各有區別。

 

面色青,因氣血不暢,經脈阻滯所致,多見於驚風、寒證、痛證、血瘀證。驚風欲作或已作,常見眉間、鼻樑淡青,唇周、爪甲青紫,是為肝風。寒證分虛實,青灰晦暗為陽氣虛,乍青乍白為裏寒甚。痛證色青多見於腹部中寒,常伴啼哭不寧。血瘀證色青見口唇青紫、面色青灰,乃心陽不振,血脈瘀阻。

 

面色赤,因血液充盈面部皮膚絡脈所致,多為熱證,又有實、虛之分。外感熱證,表熱常見面紅目赤,惡寒發熱;裏熱常見面赤氣粗,高熱煩渴;虛熱常見潮紅顴紅,低熱綿延。

 

若病重者見面紅如妝或兩顴豔紅,多為虛陽上越的戴陽證。小兒也有因衣被過熱,活動過度,日曬烤火、啼哭不寧等原因而面紅者,不屬病態。

 

面色黃,而非常色者,常因脾虛失運,水鼓、水濕不化所致,多為虛證、濕證。黃疽屬濕證,黃而鮮明如橘色是濕熱,黃而晦暗如煙熏是寒濕。面色萎黃,是脾胃氣虛;面黃浮腫,是脾虛濕滯;面色枯黃,是氣血枯竭。有因過食胡蘿蔔、南瓜、番茄等食物或阿的平等藥物而面黃者,當另作判斷。

 

面色白,是氣血不榮,絡脈空虛所致,多為虛證、寒證。外感起初,面白無汗,是風寒外束;陣陣面白,啼哭不甯,常為中寒腹痛;突然蒼白,肢冷汗出,多是氣陽暴脫;面白無華,爪甲蒼白,多為營血虧虛;面白色滯,肢面浮腫,多屬陽虛水泛。若小兒少見風日,面膚白皙,又當別論。

 

面色黑,常因陽氣虛衰,水濕不化,氣血凝滯所致,主虛寒證、水飲證、血瘀證。小兒面色青黑,四肢厥冷,是陰寒內盛;面色灰黑暗滯,多是腎氣虛衰;面唇黧黑,多是心陽久衰;唇指紫黑多是心陽虛衰,血脈瘀滯;面黑淺淡虛浮,常是腎陽虧虛,水飲內停。若因經常日曬風吹,膚色紅黑,不屬病態。

 

 2、望形態

望形態,指望形體和望姿態。通過神、色、形、態的望診,可以初步推斷病證的性質。

 

形,指形體、外形,包括頭囟、軀體、四肢、肌膚、筋骨、指趾等。從小兒外形的壯弱,可以測知五臟的盛衰,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後。

 

凡小兒身高正常,胖瘦適中,皮膚柔嫩,肌肉壯實,筋骨強健,身材勻稱,毛髮黑澤,是先天稟賦充足,發育營養良好的外形表現。

 若形體矮小,肌肉瘠薄,筋骨不堅,毛髮稀細萎黃,是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失宜的發育營養不良表現。

 頭大囟開,頸不能舉,常為腎虛水積之解顱;

 雞胸龜背,筋弱肢軟,多為肝腎虧虛之弱證;

 面浮肢腫,按之凹陷,是為水濕瀦留;

 形體肥胖,軀脂滿盈,是為痰濕鬱滯;

 皮膚鬆弛,肌肉不實,是為脾胃氣虛;

 肌膚乾瘦,膚色蒼黃,是為氣血兩虛;

 四肢枯細,肚腹膨大,是為脾虛夾積。

 

態,指動靜姿態。

動靜姿態反映人體臟腑陰陽總體的平衡協調狀態。

多動少靜為陰虧陽盛,多靜少動為陰盛陽虛。

 


 

 

 凡坐臥不寧,煩鬧不安,是肝陽心火內盛;

 嗜臥少坐,懶動無力,陽虛陰寒內盛。

 身體蜷縮,喜偎母懷,常為風寒外感;

 仰臥伸足,揭衣棄被,常為熱勢熾盛;

 鼻煽氣喘,端坐難臥,是肺氣上逆;

 喘促氣短,動則喘甚,是肺脾氣虛或腎不納氣;

 伏臥撫腹,睡臥不安,多是積滯腹痛;

 身振目直,四肢抽搐,是為肝風;

 撮空循摸,譫語妄動,是為心神蒙蔽;

 背曲肩隨,轉搖不能,行則振掉,腎氣將憊。

將患兒具有的動作能力與該年齡組兒童應具備的動作能力相對照,可以及早發現五遲之類發育遲緩的病證。

 

 3、審苗竅

苗竅指五官九竅。

舌為心之苗,肝開竅於目,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腎開竅於耳及前後二陰。

臟腑病變,每能在苗竅上有所反映。兒科疾病,有些有苗竅的特別表現。

 

(1)察舌:正常小兒的舌象表現為舌體靈活,伸縮自如,舌質淡紅而潤,舌苔薄白。

 

小兒舌常伸出口外,久不回縮,稱為吐舌;舌反覆伸出舐唇,旋即回縮,稱為弄舌。吐舌常因心脾有熱,弄舌可為驚風先兆,二者又皆可見於先天稟賦異常、智慧低下者。

 

正常舌色淡紅。

 舌質淡白為氣血虛虧;舌質絳紅為熱入營血;

 舌紅質乾為熱傷陰津;舌質紫暗為氣血瘀滯。

 舌起粗大紅刺,狀如楊梅,稱楊梅舌,常見於丹痧。

 

舌苔由胃氣所生。新生兒多見薄白苔,少數舌紅無苔者常於48小時內轉為淡紅舌,長出白苔。舌苔白膩為寒濕內滯或食積內停;舌苔黃膩為濕熱內蘊或食積化熱。舌苔花剝,經久不癒,狀如地圖,多為胃之氣陰不足所致。若舌苔厚膩垢濁不化,伴便秘腹脹者,稱「黴醬苔」,為宿食內停,中焦氣機阻滯。小兒常有因服藥、進食而染苔者,如吃橄欖、烏梅、鐵劑等可使舌苔染黑,服青黛可使舌苔染青,吃牛乳、豆漿可使舌苔染白,吃橘子水、蛋黃可使舌苔染黃等,不可誤認為病苔。

 

(2)察目:

 黑睛等圓,目珠靈活,目光有神,眼瞼張合自如,是為肝腎精血充沛。

 眼瞼浮腫,是風水相搏;

 眼瞼開合無力,是元氣虛憊;

 寐時瞼開不閉,是脾虛之露睛;

 寤時瞼不能閉,是腎虛之瞼廢。

 兩目呆滯,轉動遲鈍,是腎精不足;

 兩目直視,瞪目不活,是肝風內動。

 白睛發黃,是濕熱薰蒸;

 目赤腫痛,是風熱上攻。

 目眶凹陷,啼哭無淚,是陰津大傷;

 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是正氣衰亡。

 

(3)察鼻:

 鼻塞流清涕,為外感風邪;

 鼻流黃濁涕,為風熱客肺;

 長期鼻流濁涕,氣味腥臭,為肺經鬱熱;

 鼻衄鮮血,為肺熱迫血妄行;

 鼻孔乾燥,為肺熱傷陰。

 鼻翼煽動,氣急喘促,為肺氣閉鬱。

 

(4)察口:口,包括口唇、口腔、齒齦、咽喉,舌象已另作專論。

 唇色淡白為氣血虧虛;

 唇色淡青為風寒束表;

 唇色紅赤為熱;

 唇色紅紫為瘀熱互結。

 

 環口發青為驚風先兆;

 面頰潮紅,唯口唇周圍蒼白,是丹痧徵象。

 

口腔內要全面診查。

 粘膜色淡為虛為寒;粘膜色紅為實為熱。

 口腔破潰糜爛,為心脾積熱;口內白屑成片,為鵝口瘡毒。

 上下臼齒間腮腺管口紅腫如粟粒,按摩腮部無膿水流出者;為痄腮,有膿水流出者為發頤。

 

齒為骨之餘,齦為胃之絡。

 牙齒萌出延遲,為腎氣不足;

 齒衄齦痛,為胃火上沖;

 寐中磨牙,是肝火內亢;

 牙齦紅腫,是胃熱薰蒸。

 

外感時咽紅為風熱;色淡多風寒。

 咽部皰疹色紅,為外感邪毒;咽部濾泡增生,為瘀熱壅結。

 乳蛾紅腫,是肺胃熱結;

 乳蛾溢膿,是熱壅肉腐;

 乳蛾大而不紅,稱為肥大,多為陰傷瘀熱未盡或肺脾氣虛不斂。

 咽喉部有灰白色偽膜,拭之不去,重擦出血,常為白喉。

 

(5)察耳:

小兒耳殼豐厚,顏色紅潤,是先天腎氣充沛的表現;

 耳殼薄軟,耳舟不清,是先天腎氣未充的證候。

 耳內疼痛流膿,因風熱犯咽傳耳或肝膽火盛上炎;

 耳垂周圍漫腫,乃風溫邪毒傳於少陽經絡之痄腮。

 

(6)察二陰:

 陰囊緊縮不弛,為外感風寒或腎氣不足;

 陰囊弛而不張,為氣虛體弱或外感熱病。

 陰囊睾丸腫大不紅,照之透紅,為鞘膜積液之水疝;

 陰囊腫物時大時小,上推可消,為小腸下墜之狐疝。

 陰囊通體腫大光亮陰涼,常見於陽虛陰水;

 陰囊腫痛陰部潮紅灼熱,常見於濕熱下注。

 


 

 

肛門周圍粘膜皮膚色紅為熱,色淡為虛。

 肛周灼熱燥褐為陽明裏熱傷津;糜爛潮紅為大腸濕熱下注。

 肛口弛而不張為元氣不足;直腸脫出肛外為中氣下陷。

 肛門瘙癢,會陰部搔痕潮濕,常是蟯蟲病。

 

 4、辨斑疹

斑疹見於皮膚。一般說來,點大成片,不高出皮膚,壓之不褪色者,稱為斑;點小量多,高出皮膚,壓之褪色者,稱為疹。斑疹在兒科多見於外感時行疾病,如麻疹、奶麻、風痧、丹痧、水痘等,也可見於內傷疾病,如紫癜。

 

斑分陰陽。陽斑指熱毒陽證發斑,多見於溫病熱入營血,其斑大小不一,色澤鮮紅或紫紅,伴發熱等症。陰斑多因傷或者伴有外感而發,色淡紅者多氣不攝血,色淡紫者多陰虛內熱,色紫紅者多血熱夾瘀。

 

疹有皰疹、丘疹,以疹內是否有液體而區分。

 皰疹內液色清,見於水痘;皰疹內液混濁,見於膿皰瘡。

 丘疹細小暗紅,先稀後密,面部尤多,常見於麻疹;疹細稠密,色如玫瑰,熱退出疹,常見於奶麻;疹點稀疏,色澤淡紅,身熱不甚,常見於風痧;膚紅如錦,稠布疹點,身熱舌絳,常見於丹痧;斑丘疹大小不一,如雲出沒,瘙癢難忍,常見於蕁麻疹。

 

 5、察二便

新生兒生後3~4天內,大便呈粘稠糊狀,墨綠色,無臭氣,日行2~3次,稱為胎糞。

 

母乳餵養之小兒大便呈卵黃色,偶帶綠色,稍有酸臭氣,稠度均勻,日行3次左右。牛乳、羊乳餵養為主者,大便色淡黃,質較乾硬,有臭氣,日行1~2次。小兒飲食過渡到與成人相同時,大便亦與成人相似。

 

 大便性狀變稀,次數、數量、容積增加,是為泄瀉。

 大便稀薄如水,色黃夾粘液,氣味臭穢,為濕熱蘊結腸腑;

 大便質稀色清,夾泡沫,臭氣輕,腹痛重,為風寒濕滯大腸;

 大便稀薄色淡,夾乳片,氣味酸臭,為傷乳積滯泄瀉;

 大便稀薄色黃,夾未消化食物殘渣,氣味腐臭,為傷食積滯泄瀉;

 大便質稀溏,夾未消化物,色淡不臭,食後易瀉,為脾虛食滯不化;

 大便清稀,完穀不化,滑泄不止,為脾腎陽虛失煦。

 便泄赤白粘凍,伴裏急後重,多為濕熱下痢;

 大便色澤灰白不黃,多系膽道阻滯。

 

小便清澈量多為寒,包括外感寒邪或陽虛內寒;小便色黃量少為熱,包括邪熱傷津或陰虛內熱。

 尿色深黃,為濕熱內蘊;

 黃褐如濃茶,見於濕熱黃疽。

 尿色紅或鏡檢紅細胞增多為尿血,可由多種病證引起,大體鮮紅為血熱妄行,淡紅為氣不攝血,紅褐為瘀熱內結,暗紅為陰虛血熱。

 

 6、看指紋

指紋是指食指橈側的淺表靜脈。嬰幼兒皮膚薄嫩,絡脈易於顯露,故兒科對於3歲以下小兒常以看指紋作為望診內容之一。

 

指紋分三關,自虎口向指端,第1節為風關,第2節為氣關,第3節為命關(見圖)。

《中醫兒科學》嬰幼指紋三關.JPG   

 

看指紋時,要將小兒抱於向光處,檢查者用左手食指、拇指握住小兒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兒食指橈側從命關向風關輕輕按推幾次,使指紋顯露。

 

指紋辨證綱要,可以歸納為「浮沉分表裏,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

  浮指指紋浮現,顯露於外,主病邪在表;

  沉指指紋沉伏,深而不顯,主病邪在裏。

 

  紋色鮮紅浮露,多為外感風寒;紋色紫紅,多為邪熱鬱滯;

  紋色淡紅,多為內有虛寒;紋色青紫,多為瘀熱內結;

  紋色深紫,多為瘀滯絡閉,病情深重。

  指紋色淡,推之流暢,主氣血虧虛;

  指紋色紫,推之滯澀,複盈緩慢,主實邪內滯,如食積、痰濕、瘀熱等。

 

三關是就指紋長短而言,

  紋在風關,示病邪初人,病情輕淺;

  紋達氣關,示病邪人裏,病情較重;

  紋進命關,示病邪深入,病情加重;

  紋達指尖,稱透關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則可能提示病情危重。

但需注意到,指紋診應當結合患兒無病時的指紋狀況,以及患病後的其他各種臨床表現,全面加以分析,才能準確辨證。

 

(二)聞診

聞診,是醫生運用聽覺、嗅覺診察病情的方法。聽聲音包括聽小兒的啼哭、呼吸、咳嗽、言語等,嗅氣味包括嗅口氣、大小便臭氣等。

 

 1、啼哭聲:小兒的啼哭,有屬生理現象,有因某種不適,也有是各種病態的表現。

 

新生兒剛離母腹,便會發出響亮的啼哭。若初生不啼,便屬病態,需緊急搶救。嬰兒也常有啼哭,正常小兒哭聲清亮而長,並有淚液,無其他症狀表現,屬於生理現象。

 

嬰幼兒有各種不適時,也常以啼哭表示。例如:衣著過熱。溫度過高或過低,口渴,饑餓或過飽,要睡覺,要撫抱,包紮過緊妨礙活動,尿布潮濕,蟲咬,受驚等。不適引起的啼哭常哭鬧不止,但解除了原因後,啼哭自然停止。

 

病理性啼哭,若聲音洪亮有力者多為實證;細弱無力者多為虛證;

哭聲尖銳驚怖者多為劇烈頭痛、腹痛等急重症;

哭聲低弱目乾無淚者多為氣陰衰竭危證。

 

  哭聲尖銳,陣作陣緩,彎腰曲背,多為腹痛;

  哭聲響亮,面色潮紅,注意是否發熱;

  哭而驟止,時作驚惕,須防驚風發作;

  吮乳進食,時啼哭拒進,注意口瘡;

  啼哭聲嘶,呼吸不利,謹防咽喉急症;

  夜臥啼哭,睡臥不寧,為夜啼或積滯;

  哭聲綿長,抽泣呻吟,為疳證體弱;

  哭聲極低,或喑然無聲,須防陰竭陽亡。

 


 

 

 2、呼吸聲:正常小兒呼吸平穩、均勻,聲音輕柔。

  呼吸氣粗急促,是肺氣失肅;

  氣粗有力,多為外邪襲肺;

  氣急鼻煽,多為肺氣閉鬱;

  氣喘痰鳴,為痰壅氣道;

  鼻息稍促,張口呼吸,可能鼻塞;

  呼吸急迫,面青不咳,須防喉風;

  呼吸聲弱,是為肺氣虛弱;

  呼吸微弱,聲低不續,間歇如泣,防肺氣將絕。

 

 3、咳嗽聲: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有痰有聲為咳嗽。

  初咳、聲咳、咳聲不揚為肺氣失宣;

  劇咳、連咳、咳兼喘憋為肺失肅降。

 

  咳嗽聲重,鼻塞流涕,多為外感風邪,涕清多風寒,涕濁為風熱;

  乾咳無痰,咳聲稍嘶,為燥熱傷津;

  咳聲重濁,痰多喉鳴,為痰濁阻肺;

  咳聲嘶啞如犬吠,須防喉風、白喉類疫毒攻喉之症;

  久咳聲啞,為肺陰耗傷;

  久咳聲輕無力,為肺氣虛弱;

  久咳而發作時連咳難止,面紅目赤,氣急嗆咳,涕淚皆出,咳畢回聲、作吐,日輕夜重,是為頓咳。

 

 4、言語聲:正常小兒的言語聲應當清晰,語調抑揚頓挫有度,語聲有力。

  妄言亂語,語無倫次,聲音粗壯,稱為譫語,多屬熱擾心神或邪陷心包;

  聲音細微,語多重複,時斷時續,神志不清,稱為鄭聲,多屬心氣大傷。

  語聲過響,多言躁動,常屬陽熱有餘;語聲低弱,斷續無力,常屬氣虛心怯。

  語聲重濁,伴有鼻塞,多為風寒束肺;語聲嘶啞,呼吸不利,多為毒結咽喉。

  小兒驚呼尖叫,多為劇痛、驚風;喃喃獨語,多為心虛、痰阻。

 

 5、嗅氣味:正常小兒口中無臭氣。

  口氣臭穢,多屬脾胃積熱;

  口氣酸腐,多屬乳食積滯;

  口氣腥臭,有血腥味,多系血證出血;

  口氣腥臭,咯痰膿血,常為肺熱肉腐。

 

  大便臭穢為腸腑濕熱;

  大便酸臭為傷食積滯;

  便稀無臭為虛寒泄瀉。

 

  小便臊臭短赤多為濕熱下注膀胱;

  小便少臭清長多為脾腎二臟虛寒。

  矢氣頻作臭濁者,多為腸胃積滯。

 

(三)問診

兒科問診通常以詢問患兒親屬或保育者為主,年齡較大的患兒也可以作為問診的物件,但對其所訴是否可靠要加以分析。兒科問診要注意詢問一般情況和個人史。

 

 1、問一般情況

一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家長姓名、家庭住址;病史陳述者、節氣等。其中年齡一項,對百日內嬰兒要問明天數,3歲內問明月數,較大兒童問明幾歲幾個月。瞭解患兒的實際年齡對於判斷其生長發育狀況,計算體重、飲食量、用藥量等,以及某些疾病的診斷,均有重要價值。

 

 2、問個人史

個人史主要包括生產史、餵養史、生長發育史、預防接種史。生產史與嬰兒疾病診斷關係密切,要詢問胎次、產次,是否足月產,順產還是難產,出生時情況,出生體重等,必要時還要詢問母親孕期情況、家族中遺傳病史等。餵養史包括嬰兒期餵養方法、添加副食品情況、平時飲食習慣、起病前有無進不潔飲食或其他特別飲食等。生長發育史包括小兒體格發育、智慧發育方面的各項重要指標。預防接種史指接受預防接種的情況,與傳染病診斷關係密切。

 

 3、問病情

(1)問寒熱:小兒惡寒可從觀察測知,如依偎母懷、蜷縮而臥、膚起雞皮疙瘩等。

  發熱可通過觸摸來感覺,還可以用體溫計準確測定。

  惡寒發熱為外感表證,寒熱往來為半表半裏證,但熱不寒為裏熱證,但寒不熱為裏寒證。

 

(2)問出汗:小兒肌膚嫩薄,發育旺盛,較成人易於出汗。

  沒運動、哭鬧、過熱等情況而於安靜狀態下汗出過多才屬汗證。

  日間多汗為自汗,夜寐多汗為盜汗。

  雖古有自汗屬陽氣虛、盜汗屬陰氣虛之說,兒科當綜合分析辨證。

  外感病汗出而熱不解,是邪氣由表人裏的徵象。

 

(3)問頭身:嬰幼兒頭痛常表現為反常哭鬧,以手擊首或搖頭。年長兒可詢問其頭痛、頭暈及部位、性質。

 

頭身疼痛,常為外邪束表;頭痛劇烈須防邪毒犯腦。

 

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常見於痹證,腫脹而熱多熱痹,腫脹不熱多寒痹。

 

肢體癱瘓不用,強直屆伸不利為硬癱,多因風邪留絡、瘀血阻絡;痿軟屆伸不能為軟癱,多因陰血虧虛、絡脈失養。

 

(4)問胸腹:胸部窒悶,痰吼哮鳴,為痰阻肺絡;胸痛咳嗽,咯吐膿血,為肺熱肉腐。

  嬰兒腹痛,常表現為陣發性反常哭鬧,曲腰啼叫,或雙手捧腹,輾轉不安。

  臍周腹痛,別無它症,急性發作多因中寒,綿綿緩作多因虛寒。

  脘腹脹痛,噯氣酸餿,為傷食積滯;

  兩脅作痛,嘔惡發熱,為熱結少陽;

  右上腹痛,劇如鑽頂,時急時緩,嘔惡吐蛔,為蛔擾人膈;

  脘痛隱隱,綿綿發作,噯氣吐酸,食慾不振,為中虛氣滯。

 

各種腹痛伴有發熱、嘔吐、腹瀉等症,腹部觸痛、反跳痛、肌緊張明顯,或可觸及包塊者,皆當作全面檢查,分辨急腹症。

 

(5)問二便:要詢問大便的次數、數量、性狀、顏色及夾滯物等,作為泄瀉、積滯、便秘等病辨證的重要依據。小便清長,夜尿頻多,為腎陽虧虛;尿頻尿急,尿時疼痛,為濕熱下注;小便刺痛,尿中見血,常為濕熱蒸熬之石淋,

 

(6)問睡眠:要詢問小兒每日睡眠時間,睡中是否安寧,有無驚惕、驚叫、啼哭、磨牙等。

  少寐多啼,常為心火上炎;

  多寐難醒,常為氣虛痰盛;

  寐中露睛,多為久病脾虛;

  睡中磨牙,多為肝火內盛;

  寐不安寧,多汗驚惕,常見於心脾氣虛之佝僂病。

 

(四)切診

切診是醫生用手指切按患者體表以診察疾病的方法。切診包括按診和脈診兩部分,都應在盡可能使患兒安靜的狀態下進行。

 


 

 

 1、按診:按診包括按壓和觸摸頭囟、頸腋、四肢、皮膚、胸腹等。

(1)按頭囟:

  囟門逾期不閉,是腎氣不充,發育欠佳;

  囟門不能應期閉合,反而開大,頭縫開解,是為解顱。

  囟門凹陷,名曰「囟陷」,常為津液虧損,陰傷欲竭;

  囟門高凸,名曰「囟填」,常為邪熱熾盛,肝火上炎。

 

(2)按頸腋頜下:

頸項腋部觸及小結節,質稍硬不粘連,是為骨核。若頭面口咽有炎症感染,骨核觸痛,屬痰熱壅結之骨核腫痛;連珠成串,質地較硬,推之不易移動者,可能為痰核內結之瘰鬁。

 

(3)按四肢:

  四肢厥冷,多屬陽虛;尺膚灼熱,多屬熱證。

  四肢攣急抽掣,屬於驚風;四肢細弱無力,屬於痿證。

 

(4)按皮膚:瞭解寒、熱、出汗情況。

  膚冷多汗,為陽氣不足;

  膚熱無汗,為熱盛表束;

  手足心灼熱,為陰虛內熱。

 

  肌膚腫脹,按之隨手而起,屬陽水水腫;

  肌膚腫脹,按之凹陷難起,屬陰水水腫。

 

(5)按胸腹:

  胸骨前突為雞胸,

  胸椎後突為龜背,

  胸骨兩側肋骨前端突出稱串珠,

  胸廓在膈部內凹肋緣處外翻稱胸肋溝,均因先天不足、後天調養失宜產生。

 

小兒腹部應當柔軟溫和,不脹不痛。

  左脅肋下按及痞塊,屬脾腫大;

  右脅肋下按及痞塊,明顯增大,屬肝腫大。

 

腹痛喜按,按之痛減者,多屬虛屬寒;腹痛拒按,按之痛劇者,多屬實屬熱。

 

腹部觸及包塊,

  在左下腹如臘腸狀者常為糞塊;在右下腹如圓團狀者常為腸癰;

  大腹觸及包塊推之不散者常為腸結;大腹觸及包塊按摩可散者常為蟲瘕。

 

  腹部脹滿,叩之如鼓者為氣脹;叩之音濁,隨體位移動者為水臌。

 

 2、脈診:小兒脈診,一般用於3歲以上兒童。小兒寸口脈位短,切脈時可以用「一指定三關」法,即以醫生右手的食指或拇指一指指腹按於患兒寸口部切脈。

 

正常小兒脈象平和,較成人細軟而快。年齡越小,脈搏越快。若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計算,初生嬰兒一息7~8至,1~3歲6~7至,4~7歲約6至,8~13歲約5至。若因活動,啼哭等而使脈搏加快,不可認作病態。

 

小兒病理脈象分類,一般比成人簡化。兒科基本脈象,分浮、沉、遲、數、有力、無力六種。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裏證,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有力主實證,無力主虛證。6種脈象可以兼見,如浮數主外感風熱,沉遲主陽氣虛弱,脈數有力主實熱證,脈數無力主虛熱證等。當然,除以上6種脈象之外,其他脈象在兒科也可見到,如滑脈見於熱盛、痰濕、食滯,洪脈見於氣分熱盛,結脈見於氣血虧虛或寒凝瘀滯,代脈見於氣血虛衰,弦脈見於驚風、腹痛、痰飲積滯等。

 

二、常用辨證方法

兒科常用辨證方法,自錢乙提出肝主風、心主驚、脾主困、肺主喘、腎主虛的五臟辨證綱領之後,歷代不斷應用和發展。目前,兒科辨證方法應用八綱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六淫疫癘辨證、氣血痰食辨證等,其中以前三種最為常用。

 

(一)八綱辨證

表裏、寒熱、虛實、陰陽八綱辨證,是辨證的總綱。

 表裏是辨別疾病病位的綱領,

 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綱領,

 虛實是辨別人體正氣強弱和病邪盛衰的綱領,

 陰陽是辨別疾病性質的總綱領。

八綱辨證用於所有各類兒科病證之中諸如各種外感熱病和內傷雜病的辨證,都可以歸納於八綱範疇。治療大法的選擇,如解表治裏、祛寒清熱、補虛瀉實、調和陰陽等,都需要在八綱辨證的基礎上確定。

 

(二)臟腑辨證

臟腑辨證,是運用藏象學說的理論,對患者的病證表現加以歸納,以辨明病變所在臟腑及其性質的辨證方法。臟腑辨證以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特點為臨床分析辨證的依據。臟腑辨證主要用於內傷雜病辨證,也常用於外感病中作為輔助辨證方法。

 

兒科常用臟腑辨證分類方法:

肺與大腸病辨證:分風寒束肺證、風熱犯肺證、痰熱壅肺證、痰濕阻肺證、肺氣虛弱證、肺陰虧虛證、大腸濕熱證、大腸虛寒證;

 

脾與胃病辨證分:脾氣虛證、脾血虛證、脾陰虛證、脾陽虛證、寒濕困脾證、熱盛動風證、胃虛寒證、胃陰虛證、胃熱熾盛證、食積胃腸證;

 

肝與膽病辨證:分熱盛動風證、肝膽濕熱證、肝氣鬱結證、肝火上炎證、肝陰虛證、肝血虛證;

 

心與小腸病辨證:分心氣虛證、心血虛證、心陰虛證、心陽虛證、心火熾盛證、心血瘀阻證、痰迷心竅證、痰火擾心證、小腸虛寒證、小腸實熱證;

 

腎與膀胱病辨證:分腎陰虛證、腎陽虛證、腎陰陽兩虛證、腎精不足證、腎虛水泛證、膀胱濕熱證、膀胱虛寒證等。現代對腦、髓、骨、脈等奇恆之腑辨證的應用也逐漸增多。

 

(三)衛氣營血辨證

衛氣營血辨證,是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在《內經》《傷寒淪》有關論述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的溫病辨證方法,屬於病機辨證的範疇。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易受溫熱病邪侵襲,故各種溫病在兒科發病率高。衛氣營血辨證廣泛地適用於多種溫病,是小兒溫病病機辨證的基本方法。

 衛分證:是溫熱病邪侵襲肌表,衛氣功能失常所表現的證候。

 氣分證:是溫熱病邪內傳臟腑,邪實正盛,正邪劇爭,陽熱亢盛的裏熱證。

 營分證:是溫熱病邪內陷的嚴重階段,病位多涉及心與心包絡。

 血分證:是溫熱病由營分進一步發展至血分的深重階段。

 

 

A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