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靜脈血栓形成

【病因及發病機制】:

腎靜脈血栓(renal vein thrombosis,RVT)常在下列情況下發生:

 血液高凝狀態(如腎病綜合徵);

 腎靜脈受壓,血流淤滯(如腫瘤、血腫壓迫);

 腎靜脈血管壁受損(如腫瘤侵犯)。

臨床上以腎病綜合徵併發RVT最常見,據統計約20%~50%的腎病綜合徵患者(尤其膜性腎病患者)併發RVT。

 

【臨床表現】:

RVT的臨床表現取決於被阻塞靜脈大小、血栓形成快慢、血流阻斷程度及有無側支迴圈形成等,約3/4腎病綜合徵患者併發的RVT、(尤其在較小分支時)並無臨床症狀。

急性RVT的典型I臨床表現如下:

 患側腰脅痛或腹痛;

 尿異常,出現血尿(鏡下或肉眼血尿)及蛋白尿(原有蛋白尿增多);

 腎功能異常,雙側腎靜脈主幹大血栓可致急性腎衰竭;

 病腎增大(影像學檢查證實)。慢性RVT、有時還可引起腎小管功能異常,呈現腎性糖尿等。另外,腎靜脈血栓常可脫落引起肺栓塞。

 

【診斷】:

確診RVT必須依靠選擇性腎靜脈造影檢查,若發現靜脈腔內充盈缺損或靜脈分支不顯影即可確診。非創傷性影像檢查(如磁共振、CT及多普勒超聲)對發現RVT欠敏感,僅對腎靜脈主幹大血栓診斷有一定幫助。

 

【治療】:

RVT確診後應儘早開始溶栓及抗凝治療。腎靜脈主幹大血栓溶栓無效且反覆導致肺栓塞時,可考慮手術取栓。(諶貽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