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的臨床表現和治療
一、急性虹膜睫狀體炎(Acute_iridocyclitis):
(一)、【臨床表現】:
01、症狀:
(01)、自覺怕光、眼痛、頭痛。其原因是虹膜睫狀體的感覺神經末稍受炎症刺激。有時可反射地引起三叉神經分佈區的疼痛。
(02)、視力減退多因角膜皮水腫、沉降物、房水混濁或滲出物遮擋瞳孔,影響光線透入。
02、體徵:
(01)、睫狀充血:在角膜緣周圍呈現一周黑紫色充血區,系虹膜、睫狀體血管組織受炎性刺激反應的結果。
(02)、房水混濁:炎症使局部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漿中蛋白、纖維蛋白和炎症細胞進入房水。使房水呈混懸液樣混濁。在裂隙燈顯微鏡細光束帶照射下,呈現乳白色光帶,稱Tyndall或現象。房水中有細胞及色素顆粒。如果纖維蛋白成分大量增加,可凝成團塊狀和絮狀,浸在虹膜與晶狀體之間。房水中的白細胞等有形成分因重量的關係沉積在前房底部,呈黃白色液面,稱前房積膿(Hypopyon)。若有大量紅細胞則可形成房積血(Hyphema)。
(03)、角膜後沉降物(Keratic_precipitates):簡稱KP,房水中的細胞和色素,受溫差的影響沉澱于角膜內皮後表面,在下半部構成三角形排列,即KP。由於炎症的性質不同,KP的形態各異,由嗜中性白細胞形成時呈白色塵埃狀;由淋巴和漿細胞組成時呈白色小點狀;由上皮樣細胞構成時,呈灰白色油膩狀,稱為羊脂狀KP。前兩種多見於急性虹膜睫狀體炎,後者多見於晶體皮質過敏性葡萄膜炎或交感性眼炎。新鮮時常為灰白色,陳舊時因附有色素呈棕色。
(04)、虹膜紋理不清:炎症時虹膜組織充血、水腫及為細胞浸潤,正常虹膜紋理變得模糊,色亦灰暗。
(05)、瞳孔縮小:虹膜水腫及毒素刺激造成瞳孔括約肌痙攣,使瞳孔縮小,由於滲出物的粘著,使瞳孔的對光反應更顯遲鈍。這是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的主要特徵之一。
(06)、虹膜後粘連:滲出物聚積於虹膜與晶狀體間的縫隙中,極易形成粘連。急生期粘連範圍小,程度輕,經用強力散瞳劑可以拉開,滲出物吸收後,瞳孔可複圓,但在晶體表面常遺留環形色素斑。如滲出物機化,僅部分被拉開,則瞳孔參差不齊呈花瓣狀。
(07)、眼壓:病程早期炎症影響睫狀突的分泌可有短暫低眼壓。有時因房水粘稠,排出速率下降,眼壓可呈短期增高。一旦房水排出完全受阻則表現繼發性青光眼。此期鑒別診斷尤為重要。
(二)、【治療】:
01、散瞳:
散瞳為治療虹膜睫狀體炎的首要措施,對預後至關重要。瞳孔散大可使痙攣的瞳孔括約肌、睫狀肌麻痹,改善迴圈,減輕疼痛,防止虹膜後粘連,利於病情恢復。常用1%阿托品點眼,每日三次:1%阿托品眼膏塗眼,每晚一次,維持瞳孔散大直至炎症消退,滴眼藥後須壓迫淚囊區5分鐘,防止藥液流入鼻腔吸收中毒(小兒尤應注意)。若瞳孔散大不充分,可於球結膜下注射散瞳合劑(含1%阿托品、4%可卡因、0.1%腎上腺素等量)0.2~0.3毫升,雙眼同時注藥總量不超過0.5毫升。對阿托品過敏者可用0.5~1%東莨菪堿或2.5~10%苯甲腎上腺素或0.5%托品醯胺點眼。遇老年人、淺前房者須排除青光眼。
02、皮質類固醇:
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輕症者多局部用藥。用0.5%醋酸考地松、醋酸氫化可地松、強地松龍或0.1%地塞米松眼液點眼,每日4~6次。亦可球結膜下注射其混懸液,每次0.2~0.3毫升,7~10天后可依病情重複注射。重症者採用全身給藥,強地松10~15毫克或地塞米松0.75~1.5毫克口服,每6~8小時一次5至7天遞減,靜脈滴注常用ACTH25-5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溶於5%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中6~8小時滴完,每日一次,7~9天后減半量,後用口服藥維持。
03、非激素類抗炎藥物:
常用消炎痛25毫克口服,每日三次;水楊酸鈉1.0g口服,每日三次,利用其抗炎作用。注意胃腸道刺激等副作用。
04、免疫抑制劑:
重症或炎症向後部葡萄膜蔓延時,用環磷醯胺能較強的抑制抗體產生,每次口服50~100毫克,每日2~3次;胸腺嘧啶、氮芥口服或靜注射均可,每日1~2毫克;乙雙嗎啉為我國近年來自行研製的免疫抑制劑,副作用小,對交感性眼炎療效較好,每次0.4g,每日三次口服,連服2~3周停服一周;重複此法1~2次後,若病情穩定減量口服,每日一次0.4g,服一個月後停藥。用藥期注意副作用及血象變化,白細胞<4000者停藥。轉移因數、干擾素、左旋咪唑、環胞黴素A亦較常用。
05、抗生素:常用0.25%氯黴素、0.4%慶大黴素、複方新黴素點眼,每日4~6次,針對致病菌選藥,亦可口服或肌注。
06、理療:熱敷,每日二次;1%狄奧寧點眼,超短波考地松離子導入均可改善局部血運,減輕疼痛。
07、遮光:戴有色眼鏡,避免強光刺激瞳孔,減少疼痛。
08、選擇性使用安妥碘、碘化鉀、糜蛋白酶、透明質酸酶,可能促進炎症吸收。
二、脈絡膜炎(後部葡萄膜炎)(Choroiditis)
脈絡膜與視網膜相互緊帖,脈絡膜發炎時累及視網膜,故常診為脈絡膜視網膜炎。
(一)、分類:按病變範圍分
01、彌漫性脈絡膜炎:(Dffuse_chorioiditis)為多個滲出性病灶融合成片,晚期顯示大塊萎縮斑、病灶間組織正常。
02、播散性脈絡膜炎:(Disseminated_chorioiditis)病灶區分散,大小不一。
03、局限性脈絡膜炎:(Circumseribed_chorioiditis)病變局限於眼底某部分,黃斑區較常見。
(二)、症狀:
脈絡膜因無感覺神經,病人無痛感。炎症初期因視網膜的光感覺器細胞受刺激,可有眼前閃光感。炎性產物進入玻璃體時,表現為玻璃體混濁,訴眼前有黑點飄動,視力呈不同程度下降,玻璃體混濁程度隨炎症發展而加重。
當黃斑部受累水腫時,光感受器細胞排列改變,主覺視物變形,視物顯大、顯小徵,視力銳減。當周邊視網膜廣泛受損時可表現夜盲徵。視野檢查有實性或虛性暗點。
(三)、體徵:
外眼正常,檢眼鏡下可查見玻璃體內點狀、絮狀物懸浮,逆眼球轉動方向運動。急性期有黃白色、斑片狀滲出,部分融合。病灶微隆起,這是由於脈絡膜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引起局限性水腫和細胞浸潤所致。病變相應處視網膜亦可受累,病變吸收後,輕症者不顯痕跡,重症者因色素上皮病變產生色素脫失或繁殖;脈絡膜中、小血管層萎縮,大血管裸露;若全層萎縮則鞏膜暴露,形成黑白相間的典型萎縮斑。
(四)、治療:
01、查找病因對原發病治療,去除病因。
02、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0.75~1.5毫克,口服,每6~8小時一次;ACTH25-5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中,每日一次,靜脈滴注。若要加強局部藥物濃度可並用地塞米松2.0毫克和妥拉蘇林12.5毫克球後注射,每週一次。
03、免疫抑制劑和非激素類抗炎藥物及抗生素;參照虹膜睫狀體炎治療方法。
04、全身用藥,血管擴張劑,能量合劑,維生素類藥物等。
三、中間葡萄膜炎(Intermediate_uveitis)
病變相對局限于睫狀體平部、周邊部視網膜和玻璃體基部,呈慢性炎症。多雙眼發病,且有自癒傾向。
(一)、症狀:視力正常或輕度下降,多以眼前有黑影飄動來診。
(二)、體徵:玻璃體內查見絲狀或塵埃狀混濁;三面鏡檢查視網膜周邊部有出血、滲出或纖維增生等病灶;末稍血管有白鞘;陳舊時有游離色素斑。早期晶體無明顯異常,中晚期常併發晶體後囊混濁,甚至乳白色完全性白內障。視網膜後極部多正常。
(三)、治療:口服血管擴張劑、維生素類藥物,必要時口服地塞米松;半球後注射強地松龍和妥拉蘇林,增強局部藥物作用;晶體混濁時行白內障摘除與人工晶體植入術。
四、全葡萄膜炎(Panuveitis)
當虹膜、睫狀體及脈絡膜同時或先後發生炎症時,稱為全葡萄膜炎。
【治療】:方法參照虹膜睫狀體炎和脈絡膜炎的治療方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