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眼科 祛濕藥:
凡能祛除濕邪的藥物稱為祛濕藥。
濕邪為患,有外濕和內濕之分。外濕多因久居潮濕之處或冒雨涉水,感受濕邪引起;內濕多因過食生冷,中陽不振,脾失運化,水濕從內而生所致。無論內濕和外濕均可引起多種眼病。根據祛濕藥的功效和作用特點,可將其分為祛風濕藥、芳香化濕藥、利水滲濕藥、除濕止癢藥四類。
祛濕藥易於耗傷人體陰液,故陰虧津少者不宜使用。
(一)、祛風濕藥:
01、防己:
【功效】: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應用】:
(01)、用於風濕熱所致目疾,如火疳、瞳神緊小等,兼見肢體疼痛者,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蠶砂等清熱除濕之品。
(02)、用於各種原因所致胞瞼浮腫、黑睛水腫、視衣及黃斑水腫等。可與茯苓、白術、黃芪等配伍。
02、秦艽:
【功效】: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
【應用】:用於風濕阻絡所致風牽偏視、視一為二等。本品能祛風除濕、疏通經絡,常配伍防風、白附子等,如正容湯。
03、松節:
【功效】:祛風燥濕,舒筋活絡。
【應用】:用於能近怯遠、目偏視等。本品能舒筋活絡,常配伍木瓜、伸筋草等。若用於因長期久瞻竭視所致視物疲勞,可配伍楮實子、枸杞子亨菟絲子等。
(二)、芳香化濕藥:
01、白豆蔻:
【功效】:化濕和胃,行氣寬中。
【應用】:用於濕滯化熱所致目赤疼痛,雲霧移睛、視瞻昏渺、聚星障等。常與杏仁、薏苡仁配伍。如三仁湯。
02、砂仁:
【功效】:化濕醒脾,行氣寬中。
【應用】:本品功效與白豆蔻類似,可用於濕熱蘊蒸所致白澀症、雲霧移睛、視瞻昏渺等。
可配伍黃芩、連翹等。
(三)、利水滲濕藥
01、蒼術:
【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濕,明日。
【應用】:
(01)、用於脾虛濕蘊所致視瞻昏渺、視瞻有色等。
(02)、用於高風內障見目昏、夜盲、視野縮窄等以及小兒疳積上目所致眼目昏澀。可單用,亦可與豬肝、夜明砂等配伍,如夜明散。
02、茯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
【應用】:
(01)、用於濕邪上泛所致的雲霧移睛、視瞻有色、視瞻昏渺等。常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如五苓散。
(02)、用於胞虛如球,上胞下垂,胞輪振跳,及針眼屬脾胃虛弱者。本品能健脾補中,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
03、澤瀉:
【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應用】:用於水濕停滯或濕伏化熱所引起的目胞腫脹,視瞻昏渺,視瞻有色,綠風內障等。本品有較強的利水滲濕之功,可與茯苓等配伍使用。
04、薏苡仁: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排膿。
【應用】:用於濕熱所致目瘍、黑睛生翳、瞳神緊小或乾缺、前房積膿、雲霧移睛、視瞻生翳、視瞻異色等。用於清利濕熱常與白豆蔻、竹葉等配伍,如三仁湯;用於清熱排膿,常與葦莖、冬瓜仁等合用,如 《千金》葦莖湯。
05、車前子:
【功效】:利水通淋,清肝明目。
【應用】:
(01)、用於濕熱所致各種眼病,尤宜於兼有小便不利者,可與滑石、木通配伍。
(02)、用於肝經風熱、肝熱或肝膽濕熱所引起的目赤腫痛,常與梔子、龍膽草、黃芩等配伍,如龍膽瀉肝湯。
(03)、用於久患內障,肝腎不足,眼目昏花,可與冕絲子、楮實子、枸杞子同用,如駐景丸加減方。
06、草蘚:
【功效】:利濕濁,祛風濕。
【應用】:用於濕熱濁邪上蒸所致瞳神緊小,目赤如鳩眼等眼病。
07、桑白皮:
【功效】:瀉肺平喘,利尿消腫。
【應用】:
(01)、用於肺經鬱熱所致金疳、火疳,常與地骨皮配伍,如瀉白散。
(02)、用於白睛腫脹,眼底水腫等,可與茯苓皮、生薑皮配伍,如五皮飲。
(四)除濕止癢藥:
01、地膚子:
【功效】:清熱利水,止癢。
【應用】:
(01)、用於眼瞼皮膚濕爛生瘡、瞼眩赤爛、白睛黃濁、目癢等。本品能清利濕熱且能止癢,可與白鮮皮、防風等同用。
(02)、用於益腎明目,常與熟地、黃、菟絲子、覆盆子等同用,治療肝腎虧虛、陰血不足之乾澀昏花,視瞻昏渺、青盲等,如四物五子丸:( 《審視瑤函》)。
02、白鮮皮:
【功效】:除濕止癢,清熱解毒。
【應用】:用於眼瞼皮膚濕熱瘡疹、瞼眩赤爛、目癢不止者。本品能除濕止癢、清熱解毒,可配伍苦參、地膚子等。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中醫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