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龜頭包皮炎

【疾病科屬】:男科

【疾病概述】:

龜頭包皮炎是指包皮及龜頭同時感染,屬於中醫疳瘡範疇。廣義的疳瘡是外生殖器生瘡的統稱。因發病部位不同,而有多種名稱。發生於尿道口下面的,名叫下疳;發生在陰莖上部,名叫蛀疳,發生在龜頭,而包皮又腫脹的,名叫袖口疳等。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1、凡是龜頭和包皮充血水腫﹝edema﹞,局部灼熱,發癢,疼痛,繼而發生糜爛,潰瘍者,可診斷為本病。

2、本病應與硬下疳、軟性下疳、淋病、固定性藥疹相鑒別。

【辨證分析】:

龜頭包皮炎中醫認為是因敗精濁物凝結,生濕化火,以致包皮、龜頭腫痛潰爛,尤其是毒火熾盛,血水淋漓等。

辨證常見肝經濕熱型、肝經毒火型、陰虛火毒型。肝經濕熱型,伴有心煩易怒,口苦咽乾,便秘﹝obstipation﹞尿黃等。肝經毒火型,伴有皮肉腐壞、血水淋漓、口渴﹝thirsty﹞飲冷等。陰虛火毒型,伴有手足心熱,盜汗﹝night_sweat﹞口乾﹝xerostomia﹞等。總的治法是清肝瀉火,清熱解毒。

【辨證論治】:

肝經濕熱型:

【證見】:龜頭、包皮紅腫灼痛,滲流黃水,有腥臭味;口苦咽乾,心煩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肝利濕,解毒消腫。

【方藥】:

→主方:龍膽瀉肝湯。處方參見:「陽強」肝膽濕熱型方藥。

→中成藥:

 ㄅ、複方穿心蓮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ㄆ、複方鳳梨酶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單方驗方:複方知柏三花湯(謝義達驗方):

→→處方:知母6克,黃柏6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玄參15克,臘梅花15克,龍膽草5克,白芷5克,蘇花15克,七葉一枝花10克,蟬蛻3克,薏苡仁50克,牡丹皮9克,赤芍12克。水煎兩次分2次服,每日1劑。

肝經毒火型:

【證見】:龜頭包皮腫脹,色紫暗,皮肉腐壞,血水淋漓,尿道外口周圍滲流黃白色膿液,有腥臭味,潰瘍處疼痛劇烈;心中煩熱,口渴﹝thirsty﹞飲冷,小便赤澀,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厚而乾,脈弦滑數。苔黃厚而乾,脈弦滑數。

【治法】:清泄肝膽實火。

【方藥】:

→主方: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蘆薈丸(古驗方《醫學六書》)

→→處方:大黃9克,黃柏9克,黃芩9克,黃連9克,梔子9克,龍膽草9克,蘆薈9克,青黛9克,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10克,木香9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水煎兩次分2次服,每日1劑。

→中成藥:

 ㄅ、複方穿心蓮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ㄆ、牛黃解毒丸,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單方驗方:

 ㄅ、七葉一枝花水(梁健文驗方):

→→處方:七葉一枝花60克,生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0克。水煎3碗,分2次趁熱洗患處,每日1劑。

 ㄆ、苦參解毒湯(龐俊群驗方):

→→處方:苦參50克,洋金花50克,生地榆50克,魚腥草50克,防風15克,冰片2克。上藥加水1升,約煎半小時後,濾出藥液,待稍涼後熏洗患處20分鐘;熏洗後的藥液可留下與原藥渣複煎再用。每劑藥可用2天,每天洗3~4次。

陰虛火毒型:

【證見】:龜頭腫痛,其色暗紅﹝dusky_redness﹞,龜頭潰爛,久不癒合;手足心熱,盜汗﹝night_sweat﹞,口乾﹝xerostomia﹞,小便短少。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法】:滋陰清熱解毒。

【方藥】:

→主方:解毒養陰湯(冷方南《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

→→處方:山萸肉10克,枸杞子9克,元參12克,石斛9克,菟絲子10克,南沙參12克,北沙參﹝radix_glehniae﹞15克,生地炭12克,牡丹皮9克,金銀花12克,澤瀉9克,黃柏9克,苦參10克。水煎兩次分2次服,每日1劑。

→中成藥:

 ㄅ、知柏地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ㄆ、杞菊地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ㄇ、大補陰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單方驗方:雞蛋殼散(樊中州《男女科病千首妙方》)

→→處方:雞蛋殼10個,打碎後放在鍋內炒黃,孩兒茶6克,共研細面,裝瓶備用。局部較濕者,將藥面撒上即可;局部較乾者,用香油調搽。

【外治療法】:

 ㄅ、馬齒莧30克,芒硝30克,九裏光30克。水煎浸洗患部,每日2~3次。適用於黃水淋漓,有腥臭味者。

 ㄆ、枯礬散:枯礬60克,冰片10克。水煎外洗,繼之外用蜂蜜紗布外貼,或康復新液外搽。適用於龜頭潰爛,久不癒合者。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