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油風(鬼剃頭) |
【疾病科屬】:皮膚科 |
【疾病概述】: |
油風是頭皮部突然發生斑狀禿髮的一種皮膚病,又稱鬼剃頭。本病西醫稱之為斑禿。 |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
1、多發生於青壯年。 |
2、起病突然,一般無自覺症狀,常被別人所發現或自已無意中發現。 |
3、表現為頭部局限性斑狀脫以,呈圓形或橢圓形,也有呈不規則形者,大小不等,邊界清楚;患部皮膚平滑光亮,無炎症現象。有的可繼續逐漸進展,範圍擴大,或數目增多。 |
4、少數患者(約5%)可在數天至數個月內頭髮全部脫光,稱全禿。個別嚴重者甚至眉毛、腋毛、陰毛、鬍鬚,以至全身毳毛也會全部脫落,稱普禿。 |
5、恢復過程一般先長出細軟的淡黃或灰白色的毛髮,有時可隨長隨脫,以後逐漸變粗和變黑,最後恢復正常。一般患者經6~12個月可以痊癒,範圍大的痊癒較慢;有的可以復發。最終絕大多數均能痊癒。 |
【辨證分析】: |
油風因血虛不能濡養肌膚,風邪乘虛外襲,風勝血燥,髮失所養而發;或因情志抑鬱,肝氣鬱結,過分勞累,心氣乃傷,氣機不暢,以致氣滯血瘀,髮失所養而成;又因肝藏血,發為血之餘,腎藏精,其榮在髮,故肝腎不足,也能導致禿髮。治療方法應根據辨證,分別採用養血祛風、行氣活血和補益肝腎,並宜結合外治法。 |
【辨證論治】: |
血虛風燥型: |
【證見】:頭髮成片脫落,可伴有面色蒼白﹝pasty-faced﹞或萎黃,頭暈﹝dizziness﹞目眩,失眠﹝Sleeplessness﹞、舌質淡紅,苔薄,脈細弱或細數。 |
【治法】:養血祛風。 |
【方藥】: |
主方:神應養真丹(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
→→處方: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菟絲子、天麻各12克,川芎、羌活各9克,白芍、何首烏﹝radix_polygoni_multiflori﹞各15克,熟地黃、黑芝麻﹝semen_sesami_nigrum﹞、茯苓﹝poria﹞各18克。水煎服,可複渣再煎服,每日1劑。 |
氣滯血瘀型: |
【證見】:頭髮成片脫落,病程較長,可伴有頭痛﹝headache﹞,胸脅脹滿或疼痛,煩躁易怒,夜眠不寧,面色黯晦。舌尖邊有瘀點或瘀斑﹝eccymosis﹞,舌質黯紅,脈澀或沉細。 |
【治法】:行氣活血。 |
【方藥】: |
主方:逍遙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桃紅四物湯(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
→→處方:柴胡、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鬱金各12克,茯苓﹝poria﹞18克,赤芍,丹參各15克,桃仁﹝semen_persicae﹞、紅花、川芎各9克,生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石決明3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劑。 |
肝腎不足型: |
【證見】:病程日久,禿髮範圍較大,甚至全禿或普禿;多伴有頭暈﹝dizziness﹞,目眩,耳鳴﹝tinnitus﹞,腰膝酸軟,失眠﹝Sleeplessness﹞。舌質淡紅,苔少,脈細。 |
【治法】:補益肝腎。 |
【方藥】: |
→主方:七寶美髯丹(汪昂《醫方集解》)合二至丸(王肯堂《證治準繩》)加減; |
→→處方:首烏30克,茯苓﹝poria﹞、旱蓮草、熟地黃各18克,菟絲子、女貞子、枸杞五各15克,補骨脂、牛膝、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
【其他療法】: |
【外治法】: |
1、海艾湯(陳實功《外科正宗》),水煎,先熏後洗,每日2~3次。 |
2、可選用30%補骨脂酊、10%辣椒酊或30%側柏葉酊外塗,也可外塗白蘭地酒。 |
3、用川烏粉或補骨粉,醋調外搽。 |
4、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或大蒜切片,局部外擦。 |
本病也用針灸治療用梅花針叩擊患處,叩刺至局部微微出血,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