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
自倫琴﹝Wilhelm_Conrad_Rontgen﹞1895年發現X線以後不久,在醫學上,X線就被用於對人體檢查,進行疾病診斷,形成了放射診斷學﹝diagnostic_radiology﹞的新學科,並奠定了醫學影像學﹝medical_imageology﹞的基礎。至今放射診斷學仍是醫學影像學中的主要內容,應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開始應用超音與核素掃描進行人體檢查,出現了超音成像﹝ultrasonography,USG﹞和γ閃爍成像﹝γ-scintigraphy﹞。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繼出現了X線電腦體層成像﹝X-raycomputed_tomography,X-ray_CT或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_resonance_image,MRI﹞和發射體層成像﹝emissioncomputed_tomography,ECT﹞如單光子發射體層成像﹝single_photonemission_computed_tomography,SPECT_﹞與正電子發射體層成像﹝positronemission_emission_tomography,PET﹞等新的成像技術。這樣,僅100年的時間就形成了包括X線診斷的影像診斷學﹝diagnostic_imageology﹞。雖然各種成像技術的成像原理與方法不同,診斷價值與限度亦各異,但都是使人體內部結構和器官形成影像,從而瞭解人體解剖與生理功能狀況以及病理變化,以達到診斷的目的;都屬於活體器官的望診﹝Inspection﹞範疇,是特殊的診斷方法。70年代迅速興起的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_radiology﹞,即在影像監視下採集標本或在影像診斷的基礎上,對某些疾病進行治療,使影像診斷學發展為醫學影像學的嶄新局面。醫學影像學不僅擴大了人體的檢查範圍,提高了診斷水準,而且可以對某引些疾病進行治療。這樣,就大大地擴展了本學科的工作內容,並成為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
學習醫學影像學的目的在於瞭解這些成像技術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圖像特點,掌握圖像的觀察、分析與診斷方法和不同成像在疾病診斷中的價值與限度,以便能正確選用,並能理解醫學影像學的檢查結果。對於介入放射學也要瞭解其基本技術及應用指徵,以利於合理應用。本教材將重點介紹各個系統的X線、CT和USG診斷以及介入放射學。 |
建國以來,我國醫學影像學有很大發展。專業隊伍不斷壯大,在各醫療單位都建有影像科室。現代的影像設備,除了常規的影像診斷設備外,USG、Ct_、SPECT乃至MRI等先進設備已在較大的醫療單位應用,並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醫學影像學地專業的書刊種類很多,在醫學、教學、科研、培養專業人材和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作為學術團體的全國放射學會和和各地分會,有力地推動了國內和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影像設備,包括常規的和先進的設備,如CT和MRI設備以及諸如膠片,顯、定影劑和造影劑﹝contrast_media﹞等。我國已能自行設計、生產或組裝。 |
X線成像: |
X線成像的基本原理與設備: |
一、X線的產生特性: |
﹝一﹞X線的產生: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具有很高能量,肉眼看不見,但能穿透不同物質,能使螢光物質發光的射線。因為當時對這個射線的性質還不瞭解,因此稱之為X射線。為紀念發現者,後來也稱為倫琴射線,現簡稱X線﹝X-ray﹞。 |
一般說,高速行進的電子流被物質阻擋即可產生X線。具體說,X線是在真空管內高速行進成束的電子流撞擊鎢﹝或鉬﹞靶時而產生的。因此,X線發生裝置,主要包括X線管、變壓器和操作臺。 |
X線管為一高真空的二極體,杯狀的陰極內裝著燈絲;陽極由呈斜面的鎢靶和附屬散熱裝置組成。 |
變壓器為提供X線管燈絲電源和高電壓而設置。一般前者僅需12V以下,為一降壓變壓器;後者需40~150kV﹝常用為45~90kV﹞為一升壓變壓器。 |
操作臺主要為調節電壓、電流和曝光時間而設置,包括電壓表、電流錶、時計、調節旋鈕和開關等。 |
在X線管、變壓器和操作臺之間以電纜相連。X線機主要部件及線路。 |
X線的發生程式是接通電源,經過降壓變壓器,供X線管燈絲加熱,產生自由電子並雲集在陰極附近。當升壓變壓器向X線管兩極提供高壓電時,陰極與陽極間的電勢差陡增,處於活躍狀態的自由電子,受強有力的吸引,使成束的電子,以高速由陰極向陽極行進,撞擊陽極鎢靶原子結構。此時發生了能量轉換,其中約1%以下的能量形成了X線,其餘99%以上則轉換為熱能。前者主要由X線管視窗發射,後者由散熱設施散發。 |
﹝二﹞X線的特性:X線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波。波長範圍為0.0006~50nm。目前X線診斷常用的X線波長範圍為0.008~0.031nm﹝相當於40~150kV時﹞。在電磁輻射譜中,居γ射線與紫外線之間,比可見光的波長要短得多,肉眼看不見。 |
除上述一般物理性質外,X線還具有以下幾方面與X線成像相關的特性: |
穿透性:X線波長很短,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穿透一般可見光不能穿透的各種不同密度的物質,並在穿透過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減。X線的穿透力與X線管電壓密切相關,電壓愈高,所產生的X線的波長愈短,穿透力也愈強;反之,電壓低,所產生的X線波長愈長,其穿透力也弱。另一方面,X線的穿透力還與被照體的密度和厚度相關。X線穿透性是X線成像的基礎。 |
螢光效應:X線能激發螢光物質﹝如硫化鋅鎘及鎢酸鈣等﹞,使產生肉眼可見的螢光。即X線作用於螢光物質,使波長短的X線轉換成波長長的螢光,這種轉換叫做螢光效應。這個特性是進行透視檢查的基礎。 |
攝影效應:塗有溴化銀的膠片,經X線照射後,可以感光,產生潛影,經顯、定影處理,感光的溴化銀中的銀離子﹝Ag+﹞被還原成金屬銀﹝Ag﹞,並沉澱於膠片的膠膜內。此金屬銀的微粒,在膠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銀,在定影及沖洗過程中,從X線膠片上被洗掉,因而顯出膠片片基的透明本色。依金屬銀沉澱的多少,便產生了黑和白的影像。所以,攝影效應是X線成像的基礎。 |
電離效應:X線通過任何物質都可產生電離效應。空氣的電離程度與空氣所吸收X線的量成正比,因而通過測量空氣電離的程度可計算出X線的量。X線進入人體,也產生電離作用,使人體產生生物學方面的改變,即生物效應。它是放射防護學和放射治療學的基礎。 |
二、X線成像的基本原理: |
X線之所以能使人體在螢屏上或膠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於X線的特性,即其穿透性、螢光效應和攝影效應;另一方面是基於人體組織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別。由於存在這種差別,當X線透過人體各種不同組織結構時,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達螢屏或膠片上的X線量即有差異。這樣,在螢屏或X線上就形成黑白對比不同的影像。 |
因此,X線影像的形成,應具備以下三個基本條件:首先,X線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這樣才能穿透照射的組織結構;第二,被穿透的組織結構,必須存在著密度和厚度的差異,這樣,在穿透過程中被吸收後剩餘下來的X線量,才會是有差別的;第三,這個有差別的剩餘X線,仍是不可見的,還必須經過顯像這一過程,例如經X線片、螢屏或電視屏顯示才能獲得具有黑白對比、層次差異的X線影像。 |
人體組織結構,是由不同元素所組成,依各種組織單位體積內各元素量總和的大小而有不同的密度。人體組織結構的密度可歸納為三類:屬於高密度的有骨組織和鈣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軟骨、肌肉、神經、實質器官、結締組織以及體內液體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組織以及存在於呼吸道、胃腸道、鼻竇﹝paranasal_sinus﹞和乳突內的氣體等。 |
當強度均勻的X線穿透厚度相等的不同密度組織結構時,由於吸收程度不同,因此將出現的情況。在X線片上或螢屏上顯出具有黑白﹝或明暗﹞對比、層次差異的X線影像。 |
在人體結構中,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對X線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肺部含氣體密度低,X線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
同密度組織﹝厚度相同﹞與X線成像的關係 |
X線穿透低密度組織時,被吸收少,剩餘X線多,使X線膠片感光多,經光化學反應還原的金屬銀也多,故X線膠片呈黑影;使螢光屏所生螢光多,故螢光屏上也就明亮。高密度組織則恰相反 |
病理變化也可使人體組織密度發生改變。例如,肺結核﹝TB﹞病變可在原屬低密度的肺組織內產生中等密度的纖維性改變和高密度的鈣化灶。在胸片上,於肺影的背景上出現代表病變的白影。因此,不同組織密度的病理變化可產生相應的病理X線影像。 |
人體組織結構和器官形態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其厚與薄的部分,或分界明確,或逐漸移行。厚的部分,吸收X線多,透過的X線少,薄的部分則相反,因此,X線投影可有不同表現。在X線片和螢屏上顯示出的黑白對比和明暗差別以及由黑到白和由明到暗,其界線呈比較分明或漸次移行,都是與它們厚度間的差異相關的。的幾種情況,在正常結構和病理改變中都有這種例子。 |
不同厚度組織﹝密度相同﹞與X線成像的關係 |
A.X線透過梯形體時,厚的部分,X線吸收多,透過的少,照片上呈白影,薄的部分相反,呈黑影。白影與黑影間界限分明。螢光屏上,則恰好相反 B.X線透過三角形體時,其吸收及成影與梯形體情況相似,但黑白影是逐步過渡的,無清楚界限。螢光屏所見相反 C.X線透過管狀體時,其外周部分,X線吸收多,透過的少,呈白影,其中間部分呈黑影,白影與黑影間分界較為清楚。螢光屏所見相反 |
由此可見,密度和厚度的差別是產生影像對比的基礎,是X線成像的基本條件。應當指出,密度與厚度在成像中所起的作用要看哪一個佔優勢。例如,在胸部,肋骨密度高但厚度小,而心臟大血管密度雖低,但厚度大,因而心臟大血管的影像反而比肋骨影像白。同樣,胸腔大量積液的密度為中等,但因厚度大,所以其影像也比肋骨影像為白。需要指出,人體組織結構的密度與X線片上的影像密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人體組織中單位體積內物質的品質,而後者則指X線片上所示影像的黑白。但是物質密度與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質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線量多,影像在照片上呈白影。反之,物質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線量少,影像在照片上呈黑影。因此,照片上的白影與黑影,雖然也與物體的厚度有關,但卻可反映物質密度的高低。在術語中,通常用密度的高與低表達影像的白與黑。例如用高密度、中等密度和低密度分別表達白影、灰影和黑影,並表示物質密度。人體組織密度發生改變時,則用密度增高或密度減低來表達影像的白影與黑影。 |
三、X線成像設備: |
X線機包括X線管及支架、變壓器、操作臺以及檢查床等基本部件。60年代以來,影像增強和電視系統技術的應用,使它們逐漸成為新型X線機的主要部件之一。為了保證X線攝影﹝radiography﹞品質,新型X線機在攝影技術參數的選擇、攝影位置的校正方面,都更加電腦化、數位化、自動化。為適應影像診斷學專業的發展,近30多年來,除通用型X線機以外,又開發了適用於心血管、胃腸道、泌尿系統、乳腺及介入放射、兒科、手術室等專用的X線機。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