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耳目:耳能聞聲辨音,目能視物察色,均爲身體的感覺器官。耳與目又分別與內臟、經絡有密切聯繫[例:如腎開竅于耳,手足少陽經脈分布于耳,耳爲宗脈之所聚;肝開竅于目,目爲五臟六腑精氣所注之處。]。故詢問耳目,不僅可瞭解耳目局部有無病變,而且可推斷肝、膽、腎等臟腑的傳變。
問耳
耳鳴、耳聾、重聽都是聽覺異常的常見症狀。輕者爲重聽,重者爲耳聾。耳鳴、耳聾可單獨出現,也可同時幷見,耳聾常由耳鳴發展而來,誠如《醫學入門》所說:「耳鳴乃是聾之漸也。」二者症狀雖有不同,但病因病機基本一致,應注意詢問其特點、新久、程度及兼症等,作爲辨證的依據。
問耳——耳鳴
患者自覺耳內鳴響,如聞蟬鳴,或如潮聲,妨礙聽覺的,稱爲耳鳴。
耳鳴有虛實之分:一般來說,耳鳴突發聲大者,按之鳴聲不减,多屬實證,多因肝膽火盛,上擾清竅所致;耳鳴漸致聲小者,按之鳴聲减輕或暫停,多屬虛證,多因腎虛精虧,髓海不充,耳失所養或肝腎陰虛,肝陽上擾所致。正如《靈樞·海論》所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
問耳——耳聾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聽力减退,甚至聽覺喪失,不聞外聲,謂之「耳聾」,亦稱「耳閉」。亦有虛實之分。
暴聾者,多屬實證,常由肝膽火逆,上壅于耳所致;漸聾者,多屬虛證,多因精氣虛衰,失其充養所致。凡屬實證耳聾,則均易治;虛證耳聾,如《靈樞·决氣》說:「精脫者耳聾」,故較難治。
此外,年老耳漸聾者,通常屬生理現象,爲精衰氣虛之故。
問耳——重聽
患者聽力减退,聽音不清,聲音重複,稱爲「重聽」。有虛實之分。
日久漸致重聽,多屬腎精虛衰,耳竅失榮之虛證,多見于年老體衰的患者;若新病驟發者,多屬痰濁風邪,蒙擾耳竅之實證。
問目
目的病變繁多,將另設專科詳細討論。這裏僅簡要介紹幾個常見症狀(目癢、目痛、目眩及目昏、雀盲、歧視)及其臨床意義,應注意結合兼症,以辨證分析。
如兩目癢如蟲行,畏光流泪,幷有灼熱之感,是肝經風火上擾所致。
問目——目癢
一般目癢甚者,多屬實證[例:目癢,是指眼瞼、眦內或目珠有癢感,輕者揉拭則止,重者極癢難忍。]。若兩目微癢而勢緩者,多屬血虛,目失濡養所致。
問目——目痛
單目或雙目疼痛,謂之「目痛」。一般痛劇者,多屬肝火上炎,風熱上擾之實證;微痛者,多屬陰虛火旺之虛證;目赤腫痛,羞明眵多者,多爲暴發火眼或天行赤眼。
問目——目眩
目眩,指視物旋轉動蕩,如在舟車之上,或眼前如有蚊繩飛動之感,謂之「目眩」,或稱「眼花」。
目眩病機有虛有實。
實者多因風火上擾,痰濁上蒙所致,多兼有面赤、頭脹、頭痛、頭重等邪壅于上的徵象;
虛者多因中氣下陷,清陽不升,或肝腎不足,精虧血虛,以致目竅失于充養所致,常伴有神疲、氣短或頭暈、耳鳴等虛性徵象,多見于年老體弱,或久病體衰之人。
問目——其它:目昏、雀盲、歧視
目昏 ── 指視物昏暗,模糊不清。
雀盲 ── 指白晝視力正常,每至黃昏視物不清,如雀之盲,故稱雀盲,又稱雀目、鶏盲、夜盲。
歧視 ── 視一物成二物而不清,謂之歧視,又稱「視歧」。
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皆多由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目失充養所致。常見于久病或年老、體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