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舌: 

    位置:位於口腔底。結構為肌性器官,表面有粘膜。 

    作用:舌上絲狀輪廓的乳頭上皮含有許多味蕾,能感受酸辣、舔、苦、鹹等味,攪拌食物,協助吞咽和輔助發音。

 

舌.JPG 


 

舌:位於口腔底部,其功能是感覺食物的味道和攪拌食物。

 

食物味道是由舌表面的味蕾感知的,味覺相對較簡單,僅能區別甜、酸、鹹和苦味,而嗅覺要複雜得多,可以區別各種微小差異的氣味。

 

3、液腺:是開口於口腔的各腺體的總稱,它有分泌唾液幫助消化食物和消洗口腔的功能。

1》、腮腺:最大一對唾液腺, 

2》、下頜下腺 

3》、舌下腺 

2-7-1_消化系統_2.JPG 

~~~~~~~~~~~~~~~~~~~~~~~~~~~~~~~~~~~~~~~~~~~~

舌:

與咀嚼、吞咽、發聲等多種功能都有關,成人的舌頭長度約7~9釐米,較長的約10釐米,內部有分為7個小肌肉束的舌肌。舌肌由種種不同方向的橫紋肌構成,所以舌頭可自由活動。除了可以吞咽、混合食物外,舌頭更可通過變換位置,發出種種聲音。

 

舌頭表面散佈著無數乳頭狀的小突起。在乳頭側壁有味蕾,是感知味覺的器官。乳頭因形狀不同可分為菌狀乳頭、絲狀乳頭、葉狀乳頭、輪廓乳頭。其中最多的是絲狀乳頭,但絲狀乳頭處沒有味蕾分佈。

 

舌頭深處有一個叫界溝的溝,更深處有舌扁桃體。舌扁桃體是防衛組織,它的作用是指揮淋巴細胞阻止細菌從口中入侵。在舌頭最深處的會厭,具有進食時把氣管蓋住的作用,可以避免食物進入氣管。

 

味蕾:

不同位置的味蕾感覺不同的味道,味蕾因形狀長得像花蕾而得名,它有感知味覺的功能。整個舌頭有4000~5000個味蕾,可分別感知各種味道。

 

每個味蕾由20~30個味覺細胞集合形成,直徑約60~80微米,高約80微米,呈紡錘形。味蕾表面有味孔,是將味道傳到味蕾的入口。咬碎的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後,味蕾才能感知味道。味孔處有味覺細胞的微絨毛伸出,與溶於水或唾液中的食物成分接觸後,其刺激可通過神經傳到大腦。

 

味蕾會對一種以上的基本味覺刺激有反應,但只會對其中一種有特別強的反應。感覺甜味的地方主要是舌尖,鹹味是由舌尖兩側感知,酸味則是由舌體兩側的邊緣感知,苦味是由舌頭後部感知,而舌頭的中央部位幾乎是沒有味覺的。味蕾細胞的壽命短,數日就會長出新細胞。

~~~~~~~~~~~~~~~~~~~~~~~~~~~~~~~~~~~~~~~~~~~~

 

唾液腺:

幫助消化清潔口腔,口腔內有大、小兩種唾液腺,小唾液腺散佈於口腔黏膜內,大唾液腺包括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3對,它們是位於口腔周圍的獨立器官,但其導管開口位於口腔黏膜內。

 

腮腺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於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後部的表面。腺體前端伸出一個腮腺管,開口於臉頰部黏膜處,剛好和上頜第二磨牙相對。

 

頜下腺略呈卵圓形,位於下頜骨內側,腺體內有頜下腺管,開口於舌下。

 

舌下腺最小,細長而略扁,位於口底黏膜,開口於口底黏膜和舌下。

 

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濕潤、清潔口腔,有利於吞咽和說話。唾液中還含有澱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吞咽:將食物由口腔送至胃部

 

食物進入口中,通常先由尖牙咬斷,再由後面的磨牙磨碎。磨碎的食物再被送入食道。

 

咬得細碎的食物,先被舌頭送到咽,這時,軟齶與會厭封閉,防止食物進入鼻腔或氣管,食物反射性地移向食道。

 

食道由環形肌與縱行肌形成,這些肌肉能夠有秩序地收縮、放鬆,使食物像水波運動一樣向下方傳送,傳到胃部,這種食道進行的收縮、放鬆運動叫蠕動。

 

從食道上部開始的蠕動波將食物送到胃的時間約5~6秒,液體則僅需約1秒的時間就能到達胃。

A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