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結構知識

一、關節結構

 關節結構包括基本構造和輔助結構兩部分。

 1、基本構造: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

  A、關節面:多有一凸一凹兩個關節面,由光滑的關節軟骨構成。

  B、關節囊:附著於關節面周緣及附近骨上,密封關節腔。分為兩層,外層為纖維層,厚而堅韌,由緻密的纖維結締組織構成。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內層為滑膜層,薄而柔潤,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有的滑膜層形成滑膜皺壁,起到補充關節空隙和分泌潤滑液的作用;有的向外膨出成為滑液囊。

  C、關節腔:由關節囊和關節面所圍成的腔隙叫關節腔。腔內有滑液。腔內壓力為負壓,對穩定關節起著重要作用。

 

 2、輔助結構:有關節盤(或稱關節內軟骨墊)、關節盂緣、滑膜皺襞和關節韌帶等。

  A、關節盤:由纖維軟骨構成,常似圓盤狀或半月狀。中間薄周邊厚,位於兩關節之間,周緣與關節囊癒合,具有減輕衝撞和震動的作用。

  B、關節盂緣:是附著在關節窩周圍的纖維軟骨環。有增大關節面、加深關節窩,使關節更加穩固的作用,肩髃、髖關節均有之。

  C、滑膜皺襞:起著補充關節空隙和分泌潤滑液的作用。

  D、關節韌帶:分佈在關節周圍或關節內。具有連結兩關節骨,限制關節運動的作用。

 

二、各部位關節結構

 1、下頜關節:下頜關節是由顳骨的下頜窩與下頜骨下頜頭構成,關節內有關節盤。下頜關節為聯合關節,必須同時活動,完成張口、閉口、前伸、後縮及向側方運動等。由於下頜關節囊的前壁較鬆,缺乏韌帶加強,在過大張口時,下頜頭滑到下頜窩前部而不甚穩定,故易發生下頜骨向前脫位。

 2、肩關節:肩關節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肩關節囊附著在關節盂緣和肱骨解剖頸上,極為鬆弛,可使兩關節面分離達2.5釐米。關節囊上有喙肱韌帶,前有盂肱韌帶加強。整個肩關節的上前方有喙突,正上方有肩峰和喙肩韌帶保護。

 3、肘關節:肘關節是一個複合關節,由三個關節共在同一關節囊而構成。

  A、肱尺關節:是肘關節的主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

  B、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與橈骨的關節凹構成。

  C、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環狀關節面和尺骨上端的橈切跡構成。

 伸肘時,前臂與上臂不在一條直線上,兩者之間形成一開向外側的角度,這個角叫提攜角(男性約165°,女性約135°)。當處理肱骨下段骨折時,要注意恢復提攜角。另外,伸肘時鷹嘴的尖端和肱骨內、外上髁三點成一直線;肘屈90°時,三點則變為一個等腰三角形,即鷹嘴朝下,內、外踝在上。這三點關係的改變有利於鑒別肘部骨折的部位;如鷹嘴骨骨折或肘關節脫位時,三點的關係變為異常;如三點關係正常,可以排除肘關節骨折,而應考慮肱骨踝上骨折。

 


 

 4、手關節:手關節由橈腕關節和腕骨間關節構成。

  A、橈腕關節:由橈骨腕關節面和尺骨下端關節盤的下面構成關節窩;舟骨、月骨和三角骨互以骨間韌帶相連構成關節頭。關節囊寬闊鬆弛,囊外有韌帶增強。

  B、腕骨間關節:由近側列腕骨的遠側面與遠側列腕骨的近側面構成。

 5、腕掌關節:腕掌關節由遠側列4塊腕骨與5塊掌骨底的關節面構成。關節活動範圍很小。拇指腕掌關節由大多角骨和第一掌骨構成,能做屈、伸、內收、外展及對掌運動。

 6、掌指關節:掌指關節由5塊掌骨和第一節指骨底構成。

 7、指關節:指關節由各節指骨連結而成。

 8、骶髂關節:骶髂關節由骶骨耳狀面和髂骨耳狀面構成。有關節囊,但很小,囊壁很緊張。關節前面有骶髂前韌帶;後面有骶髂後短韌帶和能夠後長韌帶;後上方有連結髂骨、骶骨粗隆的骶髂骨間韌帶。骶髂關節有輕微活動,婦女比男子活動稍大。

 9、髖關節: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髖臼很深,它與髖臼盂緣和橫韌帶一起將股骨頭包起來。關節囊很堅韌,不但包繞關節,還包繞股骨頸。關節囊前為骼股韌帶,限制髓關節過伸;前下方為恥骨囊韌帶,限制大腿外展;後面為坐骨囊韌帶,限制大腿的內收。

 10、膝關節: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一個關節。由股骨下端的關節面、脛骨上端的關節面和髕骨關節面構成。

 滑膜腔被兩條交叉韌帶分割。前、後兩條交叉韌帶有防止脛骨前、後移動的作用。膝關節有月牙狀的關節盤叫半月板,其內側大,外側小,該板有潤滑、緩衝和保護關節面的作用。膝關節囊堅韌,前、後有肌肉、肌腱、韌帶保護。關節囊的前壁有髕骨和髕韌帶;兩側有脛、腓側副韌帶;後方有斜韌帶加強。

 11、踝關節:踝關節由脛骨下端及內踝、腓骨外踝與距骨構成。關節囊有韌帶加強。內側韌帶(三角韌帶)從內側將內踝、足舟骨、距骨和跟骨連接起來;外側有距腓前、後韌帶和跟腓韌帶連結腓骨、距骨和跟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