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年齡分期
兒童生命活動的開始,起於陰陽兩精相合而形成的胚胎。新生命產生之後,就不斷生長發育,直至成年。兒童與成人的年齡界限,現代一般按《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所說:「當以十四以下為小兒治」,將14歲作為兒童年齡的上限。
兒童階段的不同時期,小兒的形體精神、生長發育、生理病理、養育保健、疾病防治等都有著不同的要求。為了兒科工作的實際需要,有必要對兒童階段再按年齡分為若干時期。
現代一般將小兒按年齡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一、胎兒期
從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斷臍,屬於胎兒期。胎齡從孕婦末次月經第1天算起為40周,280天,以4周為一個妊娠月,即「懷胎十月」。
胎兒在孕育期間,寄生於母體之內,與其母借胎盤、臍帶相連,依靠母體的氣血供養,在胞宮內生長發育,因而與母體休戚相關。胎兒的健康成長,依賴於孕母的調攝,我國自古稱之為「養胎」、「護胎」和胎教。
胎兒尚未成熟,如草木未萌,嫩芽易傷。尤其在妊娠早期重2周的胚胎期,從受精卵細胞至基本形成胎兒;最易受到各種病理因素的傷害,造成流產或先天性畸形。妊娠中期15周,胎兒各器官迅速成長,功能也趨成熟;妊娠晚期13周,胎兒以肌肉發育和脂肪積累為主,體重增長快。後兩個階段胎兒若受到傷害,易造成早產。先天之本,一生之基,做好胎兒期保健,使胎兒形神鹹備,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將會為兒童出生後的健康發育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外,國際上還將孕期滿28周到出生後7天止,定為圍生(產)期。圍生期小兒死亡率高,重視優生優育,必須做好圍生期保健。
二、新生兒期
自出生後臍帶結紮,至生後滿28天,稱為新生兒期。
新生兒開始脫離母體而獨立生存,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在這一時期表現得最為突出。新生兒在短暫的時間內,經歷了內外環境的突然變化,機體內部也發生了相應的巨大變化。但是,新生兒的臟腑功能未曾健全,精神發育未曾成熟,處於稚嫩狀態,機體調節功能不足,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禦邪能力都較差,加上胎內、分娩及生後護理不當等原因,故新生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這一時期的保健護理工作也就特別重要。
三、嬰兒期
出生28天後至1周歲為嬰兒期。
嬰兒已經初步適應了外界環境,顯示出蓬勃的生機,生長發育特別迅速。1周歲時,小兒的體重增長到出生時的3倍,身長增長到出生時的1.5倍。由於生長迅速,機體對水穀營養的需求特別旺盛,而嬰兒脾胃未充,運化力弱,因而需要重視乳食餵養,預防脾胃病發生。同時,嬰兒肺臟嬌嫩,表衛未固,來自母體的免疫能力逐漸消失,自身免疫力又未能健全,禦邪能力弱,造成時行疾病和肺系疾病的發病機會大為增加,必須加強對這類疾病的預防工作。
四、幼兒期
1周歲後至3周歲為幼兒期。
幼兒期小兒的生長發育速度較前減慢,尤其是在體格發育方面。此期小兒學會了走路,活動範圍擴大,接觸周圍事物的機會增多,智力發育比較突出,語言、思維和應人、應物的能力增強,同時,感邪患病的機會也較前增加。小兒的飲食已逐步過渡到普通飲食,乳牙漸次長齊,在脾胃功能逐漸增強的過程中,要注意預防脾胃病的發生。
五、學齡前期
3周歲後至7周歲為學齡前期。
學齡前期的小兒體格發育穩步增長,智慧發育趨於完整。在這一時期,要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基本素質,包括增強體質、生活習慣、思想品德、早期教育等。學齡前期兒童發病率有所下降,但對在這一階段仍然經常發病未癒的患兒,如反覆呼吸道感染、哮喘、疳證、厭食等,應抓緊調治,以免將這些疾病遷延至學齡期。
六、學齡期
7周歲後至青春期來臨(一般為女1l歲,男13歲)稱學齡期。
學齡期一般處於小學學習階段,此期小兒在體格方面仍穩步增長,乳牙依次換上恆牙,除生殖系統外,其他器官的發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準。此期兒童腦的形態發育已基本與成人相同,智慧發育更為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綜合等能力增強,能適應正規的學習生活。要以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目標,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這一時期兒童的發病率進一步下降,但腎病綜合征、哮喘、過敏性紫癜、風濕熱和類風濕病等疾病好發於這個時期,預防工作應有針對性地進行。
七、青春期
青春期的個體差異較大,一般女孩自11~12歲到17~18歲,男孩自13~14歲到18~20歲。青春期開始階段仍屬於兒童範圍。
青春期是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時期,其顯著特點是腎氣盛,天癸至,生殖系統發育趨於成熟,女孩乳房發育、月經來潮,男孩精氣溢瀉,體格生長也出現第二次高峰,體重、身長增長顯著,心理變化也較大。近幾年來,小兒進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齡有提早的趨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