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種較少見的彌散性微血管血栓一出血綜合徵。臨床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經精神症狀、腎損害和發熱典型五聯徵表現為特徵。
【病因與發病機制】:
多數獲得性TTP病因不明,少數繼發於妊娠、藥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感染、腫瘤、造血幹細胞移植等。
現已證實TTP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數裂解酶(vWF-cp)缺乏或活性降低,不能正常降解超大分子vWF(UL-vWF),聚集的UL-vWF促進血小板黏附與聚集,在微血管內形成血小板血栓,血小板消耗性減少,繼發出血,微血管管腔狹窄,紅細胞破壞,受累組織器官損傷或功能障礙。遺傳性TTP患者多為基因突變所致的vWF-cp缺乏和活性降低;獲得性TTP患者存在抗vWF-cp自身抗體;或存在抗CD36自身抗體,刺激內皮細胞釋放過多UL-vWF。
【臨床表現】:
TTP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為15~50歲,女性多見。出血和神經精神症狀為該病最常見的表現。以皮膚黏膜和視網膜出血為主,嚴重者可發生內臟及顱內出血。神經精神症狀可表現為頭痛、意識紊亂、淡漠、失語、驚厥、視力障礙、譫妄和偏癱等,變化多端。微血管病性溶血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尿色加深。腎臟表現有蛋白尿、血尿和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發熱見於半數患者。並非所有患者均具有五聯徵表現。
TTP可根據有無明確的病因分為原發性TTP和繼發性TTP;根據有無遺傳背景分為遺傳性TTP和獲得性TTP;也可根據起病急緩和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
【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可見不同程度貧血,網織紅細胞升高,破碎紅細胞大於2%;血小板低於50×109/L。
(二)溶血檢查
可見結合珠蛋白降低,血清膽紅素升高,LDH升高,血紅蛋白尿等血管內溶血表現。
(三)出凝血檢查
出血時間延長,血塊退縮不良,束臂試驗陽性。一般無典型DIC實驗室改變。vWF多聚體分析可見UL-vWF。
(四)血管性血友病因數裂解酶活性分析
遺傳性TTP患者Vwf-cp活性低於5%,部分獲得性TTP患者也可顯著降低,同時血漿中可測得該酶的抑制物。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臨床主要根據特徵性的五聯徵表現作為診斷依據。血小板減少伴神經精神症狀時應高度懷疑本病。血塗片鏡檢發現破碎紅細胞、vWF多聚體分析發現UL-vWF、Vwf-cp活性降低均有助於診斷。
(二)鑒別診斷:
ㄅ、溶血尿毒綜合徵(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s,HUS),HUS是一種主要累及腎臟的微血管病,兒童發病率高,常有前驅感染史,神經精神病狀少見;
ㄆ、DIC;
ㄇ、Evans綜合徵;
ㄈ、SLE;
ㄉ、PNH;
ㄊ、妊娠高血壓綜合徵。
【治療】:
(一)血漿置換和輸注新鮮冷凍血漿
血漿置換為首選治療,置換液應選用新鮮血漿或冷凍血漿(FFP)。
由於TTP病情兇險,診斷明確或高度懷疑本病時,應即刻開始治療。遺傳性TTP患者可輸注FFP。
(二)其他療法
糖皮質激素,大劑量靜脈免疫球蛋白,長春新堿,CSA,CTX,rituximab等對獲得性TTP可能有效。
【病程及預後】:80%以上的患者通過血漿置換治療可以長期存活。(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