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
本病較少見,可引起腎缺血及梗死。
【病因】:
腎動脈栓塞(renal artery embolism)的栓子主要來源於心臟(如心房纖顫或心肌梗死後附壁血栓、換瓣術後血栓、心房黏液瘤等),但也可來源於心臟外(如脂肪栓子、腫瘤栓子等)。
腎動脈血栓(renal artery thrombosis)可在腎動脈病變(如粥樣硬化、炎症、動脈瘤等)或血液病變(凝固性增高)基礎上發生,但更常見於動脈壁創傷(如經皮經腔腎動脈球囊擴張術)引起。
【臨床表現】:
臨床上是否出現症狀及症狀輕重,主要取決於腎動脈阻塞程度及範圍,腎動脈小分支阻塞可無症狀,而主幹或大分支阻塞卻常誘發腎梗死,引起患側劇烈腰痛、脊肋角叩痛、蛋白尿及血尿。約60%患者可因腎缺血腎素釋放出現高血壓。而雙側腎動脈廣泛阻塞時,常致無尿及急性腎衰竭。
【診斷】:
可疑病例應做放射性核素腎顯影檢查,若存在節段性腎灌注缺損(分支阻塞)或腎灌注完全缺如(腎動脈主幹完全阻塞),則提示本病。當然,最直接可靠的診斷手段仍為選擇性腎動脈造影。
【治療】:
腎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應儘早治療,包括經皮經腔腎動脈插管局部灌注纖溶酶原啟動劑溶栓,全身抗凝,及外科手術取栓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