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的水準和分類
原發性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徵,簡稱高血壓。它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險因素。
在未服降壓藥物狀態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測量血壓所得平均值高於正常,即可診斷高血壓,並且必須鑒別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對於偶然血壓超出正常範圍者,宜定期重複測量以確診。
1、高血壓診斷標準: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學會(WHO/ISH)和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提出的高血壓標準,詳見下表:
2、高血壓的危險分層
高血壓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預後與高血壓水準;、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以及靶器官損害程度有關。為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根據影響預後的因素(血壓升高水準、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損害及併發症情況),對高血壓患者做出危險性分層,詳見下表:
(1)用於危險性分層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
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水準(1~3級);
ㄆ、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
ㄇ、吸煙;
ㄈ、總膽固醇>5.72mmol/L(220mg/dl);
ㄉ、糖尿病;
ㄊ、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發病年齡男<55歲,女<65歲)。
(2)靶器官損害的臨床情況包括:
ㄅ、左心室肥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或X線)。
ㄆ、蛋白尿和(或)血肌酐水準輕度升高(106~177μmol/L或1.2~2.0mg/dl)。
ㄇ、超聲或X線證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頸、髂、股或主動脈)。
ㄈ、視網膜普遍或灶性動脈狹窄。
(3)併發症:
ㄅ、腦血管疾病: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ㄆ、心臟疾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冠狀動脈血供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
ㄇ、腎臟疾病,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血肌酐水準>177/μmol/L或2.0mg/d)。
ㄈ、管疾病:主動脈夾層,外周血管疾病。
ㄉ、重度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出血或滲出,視盤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