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夾陰傷寒

【疾病科屬】:男科

【疾病概述】:

夾陰傷寒是指房勞之後,感冒風寒而發生的傷寒病,或因傷寒患者在病中因房事以致病勢增劇者。本病由於先犯房勞,複感外邪所致,故臨床表現比一般傷寒證為重。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1、具有典型的發病過程,首先有房勞傷腎的病變基礎,而後複感外邪。因此,房事不節,兩腎先傷,是診斷本病的特殊依據,房勞是先決條件。

2、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身熱面赤,或不熱面青,伴有小腹絞痛、足脛逆冷,或吐或利、心下脹滿,甚則舌蜷囊縮等陰寒之象。

3、本病應與陰證傷寒、熱證傷寒、兩感傷寒證相鑒別。

【辨證分析】:

夾陰傷寒多因房勞傷精,驟感風寒;或夏月行房,恣意乘涼,觸犯風寒;或曾犯房勞,冒雨涉水而行致傷腎;或遺精滑精之後,又感風寒,或傷寒患者,因房事而病情加劇;或傷寒癒後,房事不慎,又復發熱者。

辨證臨床上常見陽虛型,陰虛型和勞複型。

 陽虛型,伴有足冷蜷臥、小腹絞痛、手足指甲青冷等。

 陰虛型,伴有心煩、口燥咽乾等。

 勞複型,伴有憎寒發熱、心胸煩悶、陰器冷縮等。

總的治法是溫陽補陰,散寒。

【辨證論治】:

陽虛型:

【證見】:腎熱和不熱而面色青冷,足冷蜷臥,小腹絞痛,或吐或下利,心下脹滿,甚則舌卷囊縮,陰極發燥,昏沉不省,手足指甲青冷,甚則越過肘膝。舌質淡紅,台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經散寒,助陽解表。

【方藥】:

→主方:參附再造丸(余根初《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黃芪﹝radix_astragali﹞30克,黨參﹝radix_codonopsis﹞20克,附子9克,桂枝9克,細辛6克,羌活9克,防風9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水煎兩次分2次眼,每日1劑。

→中成藥:

 ㄅ、桂枝合劑,口眼,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ㄆ、柴麻解表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陰虛型:

【證見】:身熱面赤,或高熱,口燥咽乾,發煩,不寐﹝agrypnia﹞,便閉不通,甚則神昏,手足厥冷。舌黑生芒刺,脈沉細數無力。

【治法】:滋陰養血,解表發汗。

【方藥】:

→主方:蔥白七味飲(王燾《外台秘要》)

→→處方:蔥白9克,淡豆鼓9克,葛根30克,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9克,生地黃20克,麥冬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中成藥:

 ㄅ、羚翹解毒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ㄆ、強力銀翹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ㄇ、感冒通,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勞複型:

【證見】:身重少氣,頭重不舉,目中生花,腰背疼痛,少腹裏急絞痛,憎寒發熱,頭面烘熱,心胸煩悶,甚則手足攣拳而逆冷,陰器冷縮。舌質淡,苔少,脈沉微。

【治法】:虛極熱盛者,治滋陰清熱;若下虛寒盛者,治溫陽祛寒;陽縮危證,治回陽救逆。

【方藥】:

→主方:

 ㄅ、陰虛熱盛者,用逍遙湯調服燒jun散(冷方南《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

→→處方:黨參﹝radix_codonopsis﹞30克,知母12克,生地黃20克,黃連9克,滑石20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柴胡9克,竹茹9克,水牛角30~100克,韭菜根12克,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3片,大棗﹝fructus_jujubae﹞6枚。水煎服,每日1~2劑。

 ㄆ、下虛寒盛者,用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四逆湯(張仲景《傷寒論》)

→→處方: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12克,白芍20克,桂枝12克,細辛9克,大棗﹝fructus_jujubae﹞6枚,炙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通草9克。水煎服,每日1劑。

 ㄇ、陽縮危證者,用四逆湯(張仲景《傷寒論》)

→→處方:人參9克,附子12克,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10克。水煎服,每日1~2劑

→中成藥:

 ㄅ、陰虛有熱者,用六味地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ㄆ、陽虛陰盛者,用附子理中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其他療法】:

【針灸治療】:

取關元、氣海、三陰交穴,溫灸回陽。針刺腎俞、命門、三陰交、關元,針用補法。也可針灸並用,以溫補腎陽,消陰翳。

【外治療法】:

 ㄅ、若寒入精室,少腹絞痛,陽縮者,可用外罨通陰達陽法:取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汁1碗,浸陰囊,汁漸收乾,陰莖即出。或用回陽散10克,放入臍中,外貼陽和解凝膏,可使痛除而陰莖出。還可用蒸臍法:將麝香、半夏、皂莢末1匙,填人患者臍中,後用生薑﹝rhizoma_zingiberis_recens﹞薄片貼於臍上,將大艾柱放薑片上,蒸二七壯;灸關元、氣海二七壯,熱氣通其內,逼寒出於外,陰退而陽複矣。如手足溫暖即止,知人事者生。

 ㄆ、若熱入精室,神昏肢厥者,可外用通竅透邪法:用安宮牛黃丸兩顆,研為細未,用金銀花露調和成餅,安入心下,上罨對剖鵓鴿半只,用帛紮緊,一俟鴿有臭氣,即揭去之。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