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牛皮癬 |
【疾病科屬】:皮膚科 |
【疾病概述】: |
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患部陣發性劇癢和皮膚肥厚呈現苔蘚樣變。因其好發於頸項部,故古醫籍有稱之為攝領瘡,又稱頑癬。 |
本病西醫稱之為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癬。 |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
1、牛皮癬可分局限和泛發兩種,臨床以局限者為多見。局限者皮疹80%~90%發生於頸後部和頸側面,其次為骶部、四肢伸側、前臂、股內側、陰囊和會陰等部位。泛發者除上述部位外,皮疹還可發生於眼瞼、肘窩、膕窩、頭皮、軀幹等處,分佈廣泛。 |
2、開始時患部皮膚往往僅有陣發性瘙癢,而無皮疹發生。經常搔抓或摩擦後,便出現粟粒至綠豆大之丘疹,頂部扁平,呈圓形或多角形,皮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丘疹日漸增多而密集成群。再發展則融合成片,形成典型的苔蘚樣變(即患部皮膚增厚、變硬,乾燥、粗糙,皮紋增寬加深,互相交錯,皮脊隆起呈菱形或多角形),邊界清楚,其周圍尚見散在的扁平丘疹。 |
3、自覺陣發性劇癢,尤以夜間為甚。由於搔抓而出現抓痕和血痂,有的可繼發感染。 |
4、病程緩慢,可時輕時重,常多年不癒,易復發。 |
5、本病應與慢性濕疹相鑒別(詳見濕診斷)。 |
【辨證分析】: |
牛皮癬初起多因風濕熱之邪阻滯肌膚,日久則耗血傷陰,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去濡養所致;也有久病入絡,氣滯血瘀而成。治療方法分別採用疏風清熱去濕、養血祛風和活血化瘀,並宜結合採用外治法。 |
【辨證論治】: |
風濕熱型: |
【證見】:病程較短,皮疹為較密集之扁平丘疹,顏色潮紅﹝flush﹞;因搔抓摩擦而見輕度糜爛、抓痕或結血痂。舌質稍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浮數或濡數。 |
【治法】:疏風清熱,佐以去濕。 |
【方藥】: |
→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
→→處方:荊芥﹝Fineleaf_Schizonepeta_Herb﹞、蟬蛻各9克,防風、牛蒡子、白蘚皮各12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土茯苓﹝poria﹞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水煎服,每日1劑。 |
→中成藥: |
防風能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
血虛風燥型: |
【證見】:病程較長,皮疹呈苔蘚樣變、乾燥、肥厚,或時有頭暈﹝dizziness﹞、失 |
眼。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強烈弱。 |
【治法】:養血祛風。 |
【方藥】: |
→主方: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
→→處方:當歸﹝radix_engelicae_sinensis﹞、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Fineleaf_Schizonepeta_Herb﹞各9克,白芍、白蒺藜、何首烏﹝radix_polygoni_multiflori﹞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6克。水煎服,可複渣再煎服,每日1劑。 |
失眠﹝Sleeplessness﹞或煩躁不安者,選加珍珠母、龍骨、牡蠣、代赭石各30克(先煎)、夜交藤15克等。 |
血瘀型: |
【證見】:病程較長,皮疹呈苔蘚樣變,肥厚,色黯褐。舌質黯紅或舌尖邊有瘀點、瘀斑﹝eccymosis﹞,脈澀或脈弦。 |
【治法】:活血化瘀。 |
【方藥】: |
→主方:桂枝茯苓﹝poria﹞丸(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
→→處方:桂枝6~9克,土茯苓﹝poria﹞30克,牡丹皮、赤芍、丹參、白蒺藜各15克,桃仁﹝semen_persicae﹞9克,穿山甲﹝squama_manitis﹞12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劑。 |
→中成藥: |
ㄅ、複方丹參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
ㄆ、複方丹參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每次16~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10~15天為一療程。 |
【其他療法】: |
【外治法】: |
1、初起可外搽三黃洗劑。 |
2、局限者可用20%百部酊、10%黑豆餾油軟膏或瘋油膏外搽,或外貼傷濕止痛膏、701貼膏等,也可用五妙水仙膏點塗。 |
3、泛發者可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外洗後再外塗上述藥膏。 |
【針灸治療】: |
【體針】:取穴風池、天柱、合谷、內關、大椎、曲池、血海、足三裏、三陰交等,或取阿是穴,每次取4~6個穴位,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隔日1次。 |
【梅花針】:適用於局限者。在患部來回移動擊刺,每日或隔日1次。 |
【耳針】:取穴神門、枕、肺、腎上腺、皮質下等,每次1~2對穴,留針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埋針或貼耳珠。 |
【灸法】:用艾條懸灸患處,每次10~20分鐘,每日1次。也可局部塗藥後再用艾條懸灸。 |
【預防調護】: |
ㄅ、注意調整患者的精神狀態,避免內、外各種刺激因素,宜樂觀,不宜焦慮,保持心情舒暢。 |
ㄆ、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喝酒和飲濃茶、咖啡等。 |
ㄇ、勿亂用刺激性之外用藥;注意避免搔抓、熱水燙洗、摩擦(包括硬衣領等)等。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