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接觸性皮炎﹝contact_dermatitis﹞

【疾病科屬】:皮膚科

【疾病概述】:

接觸性皮炎﹝contact_dermatitis﹞是因接觸某種外界物質所引起的皮膚或粘膜的炎症反應,臨床多表現為急性。

 在中醫文獻中,由於接觸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因漆刺激所致者稱為漆瘡,因貼膏藥引起者稱為膏藥風,因接觸馬桶所致者稱為馬桶癬等,均屬於本病的範圍。

 本病西醫也稱為接觸性皮炎﹝contact_dermatitis﹞。

【診斷要點﹝Diagnostic_key_points﹞】:

1、有接觸某種外界物質的病史。經一定的潛伏期發病(首次接觸者多經4~5天以至20天的潛伏期,再次接觸則多在24小時內發病)。

2、一般急性發病,於接觸部位出現皮疹。皮疹表現不同程度的急性皮炎。從紅斑、腫脹,以至丘疹、水皰,較嚴重者可出現大皰。皮疹多為單一形態。繼發皮疹可有糜爛、滲液,結痂、鱗屑等。

3、皮疹邊界清楚,一般局限於接觸部位。但如發生於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臉、包皮、陰囊等處),則常表現為紅色的局限性水腫﹝edema﹞,而無明顯邊界。另外,如患者反應強烈者,則皮疹不僅局限於接觸部位,還可播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4、自覺不同程度的瘙癢、灼熱感,嚴重者可有疼痛。一般無全身症狀,嚴重者可伴有發熱畏寒、全身不適、頭疼、噁心,嘔吐﹝nausea_and_vomiting﹞等全身症狀。

5、去除病因(致繁物質)後不再接觸,本病一般(多1~2周)可以痊癒。若再接觸則可再發。

6、長期接觸反覆發作者,可演變成亞急性或慢性損害,表現為局部浸潤、肥厚,甚至苔蘚樣變等。

7、本病應與急性濕疹相鑒別(參見濕疹診斷)。

8、本病可做斑貼試驗,以明確致敏物質。不過應在皮疹消退後慎重採用,並宜選用適當的試劑濃度。

【辨證分析】:

接觸性皮炎﹝contact_dermatitis﹞的發生,內因是稟賦不耐,外因為接觸某種物質,邪毒入侵,鬱而化熱,邪熱與氣血相搏而發病。

 本病的治療,首先應查明病因(致敏物質),避免再接觸。較輕者可單純採用外治法,較重者則宜結合辨證治療。本病可分風熱型、濕熱型和氣血兩燔型,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疏風清熱,利濕解毒。

【辨證論治】:

風熱型:

【證見】:皮疹發生上部,並可見發熱惡寒,疲乏不適。自覺瘙癢。舌質稍紅,苔薄黃,肪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

→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荊芥﹝Fineleaf_Schizonepeta_Herb﹞、防風、蟬蛻各9克,苦參、牛蒡子、黃芩各12克,生地黃25克,金銀花15克,魚腥草30克,生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5克。水煎服,每日1劑。

熱象較重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夾濕者,加木通、蒼術﹝rhizoma_atractylodis﹞各9克。

→中成藥: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濕熱型:

【證見】:皮疹發生於上部,並可見發熱惡寒,疲乏不適,自覺瘙癢。舌質稍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清肝膽,利濕熱。

【方藥】:

→主方: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方,錄自《古今醫方集成》)加減;

→→處方:龍膽草、山梔子、黃芩、柴胡、車前子、澤瀉各12克,木通9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5克,魚腥草、土茯苓﹝poria﹞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瘙癢較明顯者,加蟬蛻9克、白蘚皮12克。

→中成藥:

 ㄅ、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ㄆ、魚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氣血兩燔型:

【證見】:皮疹泛發全身,並見畏寒或寒戰,高熱,煩躁不安,夜睡難寐,口乾﹝xerostomia﹞渴。舌質紅絳,苔黃乾焦,脈數。

【治法】:氣血兩清,瀉火解毒。

【方藥】:

→主方:清瘟敗毒飲(余師愚《疫疹一得》)加減;

→→處方:水牛角30~60克(先煎),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黃、土茯苓﹝poria﹞各30克,金銀花、連翹各15克,黃芩、赤芍、山梔子、玄參各12克,知母、牡丹皮各9克,黃連、生甘草﹝radix_glycyrrhiizae﹞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中成藥:

 ㄅ、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ㄆ、清開靈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外治法】:

1、局部見紅斑、腫脹,或見丘疹、水皰而無滲液者,可外除三黃洗劑或爐甘石洗劑,也可外撲青黛散、六一散或石珍散。

2、局部腫脹明顯,見水皰、大皰、糜爛﹝erosion﹞、滲液多者,可用黃柏、苦參、地榆、野菊花、金銀花葉、馬齒莧、九裏明、三椏苦、黑面神、虎杖等,選5~6味各30克,煎水冷卻後濕敷,或用綠茶葉水冷濕敷。

3、濕敷之間歇期或糜爛面滲液不多者,可外塗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