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skin﹞:

皮膚病變表現在顏色﹝colour﹞、彈性、溫度的改變,以及有無皮疹、出血點、潰瘍、瘕痕等方面;它可以是局部病變,也可是全身的。既反映皮膚本身疾病,也往往是全身各系統疾病表現的一部分。檢查皮膚應在自然光線下進行,除檢查外露皮膚,還應檢查軀幹皮膚和口腔粘膜,不僅要望診﹝Inspection﹞還應配合觸診﹝palpation﹞獲得全面印象,方能得到正確的診斷。

 顏色﹝colour﹞:

皮膚的顏色﹝colour﹞與毛細血管的分佈,血液充盈度,色素量的多少及皮下脂肪的厚薄有關。中國人健康的皮膚是微黃略透紅潤,室外工作者略黑。常見的異常變化有以下幾種:

(一)蒼白﹝pallor﹞:全身性皮膚蒼白﹝pallor﹞最常見的原因是各種原因貧血,末梢毛細血管痙攣或充盈不足,例如寒冷、驚恐、休克﹝shock﹞等,貧血性蒼白﹝pallor﹞不僅皮膚而且口唇﹝oral_lips﹞、瞼結合膜均呈蒼白﹝pallor﹞、局部性蒼白﹝pallor﹞主要發生於四肢未端如雷諾氏病﹝Raynaud_disease﹞、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二)發紅﹝redness﹞:與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血流加速及增多有關。臨床上見於各種發熱性疾病、阿托品中毒、CO中毒及真性紅細胞﹝RBC﹞增多症。皮膚感染、燙傷、日曬可引起局部皮膚發紅﹝erythrma﹞,並常伴有局部腫、痛、熱。

(三)紫紺﹝cyanosis﹞:皮膚粘膜呈青紫色。產生的原因主要由於毛細血管內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的含量增加超過50g/L,或出現變性血紅蛋白所致。紫紺﹝cyanosis﹞最易見於皮膚色素少,毛細血管豐富的淺薄部位,如口唇﹝oral_lips﹞、鼻尖﹝Apex_nasi﹞、頰部、耳殼有及甲床等處。

(四)黃染﹝stained_yellow﹞:皮膚粘膜發黃。產生的原因是血中膽紅素﹝bilirubin﹞增多,其濃度超過34.2umol/L。如肝臟和膽道病變﹝cholecystopathy﹞所致鐵黃疸﹝jaundice﹞、溶血性貧血、充血性心力衰竭﹝Cardiac_failure,CF﹞、先天性膽紅素﹝bilirubin﹞代謝和排泌障礙、胰頭癌等均可出現黃疸﹝jaundice﹞。此外過多食用胡羅蔔、南瓜、桔子汁等類食物可使胡羅蔔素(carotene)在血中含量增多,超過250mg/100ml,也可使皮膚黃染﹝stained_yellow﹞,但僅限於手掌、足底皮膚,一般不致使鞏膜黃染﹝Yellow_sclera﹞。長期服用帶有黃色的藥物如阿的平、呋喃類藥物也可使皮膚黃染﹝stained_yellow﹞、嚴重者甚至鞏膜黃染﹝Yellow_sclera﹞,以角膜緣周圍最明顯,離角膜愈遠則黃染﹝stained_yellow﹞愈淺為其特點,以與黃疸﹝jaundice﹞鑒別。

(五)色素沉著﹝pigmentation﹞:系因表皮基底的黑色素增多,致使皮膚的色澤加深,可為全身性或局部性。全身廣泛性的膚色增深,臨床常見於慢性腎上腺皮質﹝adrenal_cortex﹞功能減退患者,尤以暴露、磨擦及正常有色素沉著﹝pigmentation﹞部位最變明顯。先天性血色素病、長期服用鐵劑、多量輸血、黑熱病、瘧疾及癌的晚期,均可有不同程度的皮膚色素沉著﹝pigmentation﹞。放射治療亦可使局部皮膚色素沉著﹝pigmentation﹞。

此外,婦女妊娠期﹝gestation_period﹞,在面部、乳頭﹝nipple﹞乳暈﹝areola_of_breast﹞、腹部白線及外陰部可有色素增加。老年人全身或面部也可發生散在的色素斑片,稱為老年斑。

(六)色素脫失﹝incontinentia_pigmenti﹞:正常皮膚含有一定量的色素,是由於苯丙氨酸在體內經氧化酶催化生成酪氨酸,再經酪氨酸酶催化生成多巴(二羥苯丙胺酸),最後生成黑色素。色素脫失﹝incontinentia_pigmenti﹞是因酪氨酸酶缺乏所致。常見的有白化病﹝albinismus﹞、白癜﹝vitiligo﹞、白斑﹝leukoplakia﹞。

白化病﹝albinismus﹞為皮膚、毛髮均呈白色。

白癜﹝vitiligo﹞:為限局性皮膚色素脫失﹝incontinentia_pigmenti﹞,為進展緩慢而無症狀的多形性。大小不等的色素失斑片。

白斑﹝leukoplakia﹞:發生於口腔粘膜與女性外陰部的圓形或橢圓形色素脫失﹝incontinentia_pigmenti﹞斑片,發展較快,可能發生癌變。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