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

 腰腿痛概述:

腰腿痛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組症候群,可由多種原因引起。腰痛為多發病,常與腿痛同時存在,在體力勞動者中發生率較高,如搬運工、井下礦工、木工和汽車司機等。在部隊,腰腿痛也是指戰員最易患的病症之一,工程兵、坦克兵和步兵等兵種發生率尤高;值得注意的是,從事機關工作、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員中,腰腿痛也是常見病。因此,深入研究腰腿痛的防治,使傷病員迅速恢復勞動力,是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

瞭解腰部的解剖結構,對探討病因、診斷和進行防治有重要作用。

腰部的骨骼結構是由5個腰椎骨、骶骨﹝sacrum﹞和兩側骼骨構成。第5腰椎和骶椎構成腰骶關節,此處負重量大,是活動度大的腰椎與固定的骶椎相交處,承受的壓力較大,易患勞損。骶椎上沿與水平線的交角稱為腰骶角,正常為45°~45°。

椎骨間有椎間盤。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三部分構成。軟骨板在椎體和髓核之間彼此相聯繫。纖維環由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纖維軟骨形成,呈層狀排列,各層纖維的方向彼此交錯牢固地附著在椎體上,這樣可以限制髓核在負重壓力下產生的移位,也可限制椎體的過度扭轉和滑移活動。髓核是粘液樣膠體物質,為纖維和軟骨板所包繞,其中含有大量水份和粘多糖複合物,有極強的吸水性能,使椎間盤具有一定的彈性,其主要功能為傳遞壓力和吸收震盪。

除椎間盤外,相鄰兩椎間尚有兩個後關節突關節相聯繫。後關節突關節即椎間小關節,是滑膜關節,在腰部關節面呈矢狀排列。椎間小關節的移位、增生等病理改變,在腰腿痛的發病中佔有重要地位。

 脊椎體間橫斷面

脊柱的各椎骨之間有很多韌帶相聯繫,主要有以下諸韌帶:前縱韌帶上自枕骨,下至骶骨﹝sacrum﹞,與各椎體前側緊密相連;後縱韌帶上起樞椎,下達骶骨﹝sacrum﹞,位於各椎體後側,較前縱韌帶薄弱;黃韌帶位於相鄰二椎板之間,構成椎管後壁的一部分;棘上韌帶位於各棘突頂端;棘間韌帶連接相鄰二棘突的深部。這些韌帶的共同作用是聯繫和穩定脊椎)。

 脊柱矢狀面,顯示脊柱韌帶與椎間盤組織

有三組肌肉維持脊柱的穩定並協調脊柱的各項活動。

﹝一﹞、背側組:包括背闊肌﹝Latissimus_dorsi_m.﹞、骶棘肌、多裂肌等,可使脊柱背伸、側屈,並保持脊柱的直立位。

﹝二﹞、前側組:包括腹內、外斜肌和腹直肌,是脊柱的屈肌。

﹝三﹞、外側組:包括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和骼肌是屈髖的主要肌肉,當下肢固定時,其收縮可使脊柱前屈。腰方肌的作用為使脊柱側屈。脊柱的旋轉活動則是各組肌肉協調作用的結果。

一、腰腿痛病因與分類:

﹝一﹞、腰部本身疾患

1.損傷性:

(1)脊椎骨折與脫位

(2)韌帶勞損

(3)肌肉勞損

(4)黃韌帶增厚

(5)後關節突紊亂綜合症

(6)腰椎間盤突出症﹝lumbar_intervertebral_disc_protrusion﹞

(7)腰椎管狹窄症﹝lumbar_spinal_stenosis﹞

(8)脊柱滑脫症

2.退行性及萎縮性骨關節痛:椎體外緣及關節突關節邊緣骨唇形成,腰椎間盤變性及骨質疏鬆﹝osteoporosis﹞等。

3.先天性畸形:隱性脊椎裂、第5腰椎骶化、鉤狀棘突及半椎體等。

4.姿勢性:脊柱側凸、腰前凸增加、駝背等。

5.炎症:脊柱結核屬特異性炎症,脊柱化膿性骨髓炎屬非特異性炎症,強直性脊柱炎亦屬此類。

6.腫瘤:轉移癌占較大比例,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轉移等。原發於脊柱的腫瘤有血管瘤、骨巨細胞瘤和脊索瘤等。

7.其他:骨質軟化症、氟骨症等。

﹝二﹞、內臟疾患

1.消化系統疾患:消化性潰瘍﹝pepticulcer﹞、胰腺癌﹝pancreatic_carcinoma﹞、直腸癌等。

2.泌尿系統﹝urinary_system﹞疾患:腎盂腎炎﹝Pyelonephritis﹞、腎周圍膿腫等。

3.婦科疾患:子宮體炎、附件炎、子宮後傾、盆腔腫瘤、子宮脫垂等。

﹝三﹞、神經系統疾患

如蛛網膜炎、脊髓灰質炎初期、蛛網膜下腔出血、脊髓瘤、神經纖維瘤、脊膜瘤等。

在上述原因中,以損傷所致腰痛最為常見。

二、腰腿痛檢查及鑒別診斷﹝Differential_Diagnosis﹞:

﹝一﹞、病史:

1.年齡與性別:性別在腰痛中無明顯差異,年齡在腰痛的診斷中有一定意義。青壯年易患損傷性腰痛;對老年人的劇烈腰痛,應想到轉移腫瘤;兒童則以脊柱結核及脊柱畸形為多見。

2.職業:無特殊意義。

3.創傷史:損傷性腰痛患者可有明確的扭傷、摔傷史,也可無創傷史,且後者占相當的比例。

4.疼痛部位:疼痛有三種情況。

(1)局部痛:常反映病變所在。如一側骶髂勞損,疼痛多在骶髂關節﹝SI_joint﹞處。

(2)轉移痛:骶髂關節﹝SI_joint﹞感覺由骶1~2神經根支配,疼痛可轉移至臀部和股後部。

(3)肌肉痙攣痛:肌肉保護性痙攣及牽拉骨膜可引起疼痛。急性腰痛常有骶棘肌痙攣。

5.疼痛性質:應注意是銳痛還是鈍痛﹝dull_pain﹞,與受傷有無關係;持續性疼痛多見於炎症、腫瘤等,間歇性或放射性痛﹝Radiating_pain﹞多見於椎間盤突出症。

6.疼痛與活動、勞累、姿勢、體位、氣候與時間(日、夜)等關節:如系勞累引起的疼痛,臥床後即好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訴說陰雨寒冷時節症狀加重;癌症引起的疼痛夜間加劇;椎管狹窄疾患者多伴有間歇性跛行。

7.過去治療情況:如為脊柱骨折、腰骶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lumbar_intervertebral_disc_protrusion﹞等,應查明曾作何治療,效果如何。

8.其他情況:有無胃腸系、泌尿系和婦科疾患等。

﹝二﹞、一般檢查:

一般檢查是診斷腰痛最重要的步驟,必須認真、確實。檢查時應將上衣及長褲脫掉,注意背部、髖部、腹部等遠隔部位的檢查。對某些不肯定的體徵反復檢查。例如對某些腰椎間盤突出症﹝lumbar_intervertebral_disc_protrusion﹞患者,往往經過幾次檢查才能明確病變性質和部位。對因疼痛不能活動的病人,不必過份強調系統檢查,否則不僅加重病人痛苦,也達不到預期目的。具體檢查方法及步驟如下。

1.步態:觀察患者步態,雙下肢活動是否對稱,有無跛行,可估計病人疼痛程度。

2.立位檢查

(1)觀察脊柱有無後凸、前凸、側彎畸形,背肌是否痙攣。後凸分兩種:弧形後凸亦稱圓背,見於椎體骨骺炎、姿勢性後凸、類風濕性脊柱炎等;角狀後凸見於脊柱結核、椎體壓縮性骨折等。

(2)自主運動範圍:囑患者作腰部前屈、後伸、側彎及左右旋轉活動。腰椎間盤突出時,常出現一兩個方向的運動受限;而脊柱結核時,脊柱各方向的活動均受限制。

(3)拾物試驗:囑患者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物品。腰椎有病變時,拾物須屈曲雙膝及髖關節﹝hip_joint﹞而腰部挺直。脊柱結核患者多為陽性。

3.仰臥位檢查

(1)腹部觸診:注意有無腎下垂﹝nephroptosis﹞、腹膜後腫物、腰大肌寒性膿腫等。

(2)直腿抬高試驗:檢查者一手握病人足蹠部,使踝關節﹝ankle_joint﹞背屈,另手保持膝關節於伸直位,將下肢抬高,一般能舉高70度左右。注意兩側對比。如一側明顯低於對側,即為陽性。腰椎間盤突出症﹝lumbar_intervertebral_disc_protrusion﹞患者常有患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疼痛可沿大腿後側放射到足趾。

 脊柱後凸的二種類型

 直腿抬高足背屈試驗

(3)骨盆﹝pelvis﹞搖擺試驗:強屈髖膝二關節,使腰骶關節屈曲,作左右搖擺活動。搖擺時如肌肉有阻力和腰骶關節處疼痛,說明病變在腰骶部。

(4)「4」字試驗:患側髖膝關節屈曲並外旋,將足外踝部置於另側伸直位的膝部,狀如「4」字。檢查者一手按住健側髂前上棘處,另一手將屈曲的膝部下壓。骶髂關節﹝SI_joint﹞疾患時有疼痛。

 骨盆﹝pelvis﹞搖擺試驗

 「4」字試驗:

(5)唧筒柄試驗:檢查者一手按患側肩部,穩定上身,另手扶患肢膝部,使屈肢屈髖屈膝,然後向下按壓膝部,強使髖關節﹝hip_joint﹞屈曲內收。骶髂關節﹝SI_joint﹞病變時該部位出現疼痛。

(6)周圍神經檢查:根據病情需要,檢查下肢和會陰部的皮膚感覺、肌力、膝腱、跟腱反射和病理反射﹝pathoiogic﹞等。

4.俯臥位檢查:

患者俯臥,除去枕頭,頭部偏向一側,兩上肢伸直平放於身體兩旁。

(1)壓痛點:局部壓痛部位大多為病變所在的部位。先以手掌,自頸椎至骶椎依次按壓,在有壓痛的部位,再以拇指仔細檢查,確定主要壓痛點的位置。同時注意疼痛的程度和範圍,是否放射及放射的部位。腰椎間盤突出症﹝lumbar_intervertebral_disc_protrusion﹞患者,壓痛點多在棘旁約2cm處,且常伴有向下肢後外側的放射痛﹝Radiating_pain﹞,可直達足跟或足趾。下腰部軟組織損傷時,疼痛也可向下肢放射,但範圍模糊,一般不超過膝關節。常見腰痛壓痛點。

 唧筒柄試驗

 常見腰痛壓痛點

(2)股神經牽拉試驗:一側下肢伸直,使患側下肢向後過度伸展。在腰3~4椎間盤突出時,沿股神經有放射性痛﹝Radiating_pain﹞,是為陽性。應注意除外骶髂關節﹝SI_joint﹞、股四頭肌及腰大肌膿腫等病變。

 股神經牽拉試驗

(3)奴夫卡因試驗:在痛點注射0.5%~1%普魯卡因10~20毫升,若系肌肉、韌帶勞損,疼痛暫時消失,而骨髂病變或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則無效。

﹝三﹞、影像檢查:

1.平片檢查:脊柱各段的攝片一般包括前後位元和側位元,根據需要拍照左、右斜位片。平片檢查不能診斷腰部軟組織損傷和腰椎間盤突出症﹝lumbar_intervertebral_disc_protrusion﹞。因此一般軟組織損傷性腰痛患者不需常規拍攝X光片。對疑有骨性病變的患者,如骨折、結核、腫瘤、椎弓峽部不連與脊柱滑脫等,則應進行平片檢查。

2.體層攝影:體層攝影又稱斷層攝影,用以拍攝體內任何一層組織的影像。對椎體內較小的病變,平片不能確診時可用體層攝影。腰椎的矢狀面斷層片可較清楚地顯示椎管的矢狀徑,有助於椎管狹窄症的診斷。

3.脊髓造影:將造影劑注入脊髓蛛網膜下腔,通過X光透視與攝片觀察椎管內病變。造影劑有一定的刺激性,有時會給病人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甚至引起馬尾神經損害,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Indication﹞,慎重使用。一般用於診斷椎管內腫瘤、高位椎間盤突出和嚴重的椎管狹窄症等。

4.CT檢查:CT之全稱為電子電腦斷層掃描。CT是一種損傷較小而解析度高的檢查方法。因其能顯示脊柱的橫斷面,故可發現結核、腫瘤的早期病灶,並有助於腰椎管狹窄症﹝lumbar_spinal_stenosis﹞和腰椎間盤突出症﹝lumbar_intervertebral_disc_protrusion﹞的診斷。

5.磁共振成象(MRI)檢查: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強磁場的作用,使體內氫原子核發生旋轉和定向排列,取消磁場後,這些氫原子回復到原來位置。這一過程經電腦處理,顯示出被檢查部位的組織影像。脊柱各層組織的影像不同:椎體皮質骨亮度低;鬆質骨內含脂肪及骨髓,亮度相對較高;髓核顯示中等亮度;纖維環圍繞髓核呈黑色圖;後縱韌帶和黃韌帶為纖維組織,呈黑色低亮度影像。硬膜外脂肪組織顯示高亮度的白色影像;硬膜囊、神經根、神經根鞘、馬尾神經等均為不同程度的低亮度結構;小關節因有滑液,故呈高亮度的線條狀。因此在脊柱的矢狀斷面上,可顯示各層組織的直接影像。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腰腿痛

【D】

腰痛多年,時輕時重,伴雙下肢痛。10天前搬重物後腰腿痛加劇,並出現麻木與排尿困難。查體:腰運動受限,椎旁壓痛向下肢放散,直腿高舉與足背屈附加試驗陽性。馬鞍區痛覺減退。最主要的治療措施是:※※A、臥硬床休息;※※B、牽引;※※C、硬脊膜外腔強地松龍注射;※※D、手術;※※E、激素,非甾體類抗炎劑。(《外科學》)

【D】

腰痛多年,時輕時重,伴雙下肢痛。10天前搬重物後腰腿痛加劇,並出現麻木與排尿困難。查體:腰運動受限,椎旁壓痛向下肢放散,直腿高舉與足背屈附加試驗陽性。馬鞍區痛覺減退。最需要鑒別的疾病是:※※A、腰扭傷;※※B、腰椎管狹窄症;※※C、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D、椎管內腫瘤;※※E、強直性脊柱炎。(《外科學》)

【C】

腰痛多年,時輕時重,伴雙下肢痛。10天前搬重物後腰腿痛加劇,並出現麻木與排尿困難。查體:腰運動受限,椎旁壓痛向下肢放散,直腿高舉與足背屈附加試驗陽性。馬鞍區痛覺減退。出現排尿困難,鞍區麻木的原因是:※※A、竇椎神經受刺激;※※B、脊神經後支卡壓;※※C、馬尾神經受壓;※※D、L 5 神經根受壓;※※E、S 1 神經根受壓。(《外科學》)

【ACDE】

下列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說法正確的是:※※A、常見的腰腿痛疾病;※※B、多見於50歲以上的年長者,從事體力勞動居多;※※C、臨床以腰4~5及腰5~骶1兩個節段最為多見;※※D、發生原因是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由於急性和慢性損傷而引起;※※E、患者常存在腰肌和腹肌的減弱,影響了腰椎的穩定性,是腰痛遷延難愈的原因之一。(PT,復健科)

【A】

王某,女,40歲。腰腿痛3個月。查體:下腰椎﹝lumbar_vertebrae﹞旁壓痛,左下肢直腿指高試驗50°,加強試驗陽性,小腿後外側、足背外側皮膚感覺減弱,踝蹠屈﹝Plantarflexion﹞肌力減弱,跟腱反射﹝reflex﹞消失,考慮為腰椎間盤突出症﹝HIVD﹞,最可能突出的間隙是:※※A、腰5、骶1;※※B、腰4、5;※※C、腰3、4;※※D、腰2、3;※※E、腰1、2。(中,骨傷科)

【A】【C】【D】【E】

下列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症﹝HIVD﹞的說法正確的是:※※A、常見的腰腿痛疾病;※※B、多見於50歲以上的年長者,從事體力勞動居多;※※C、臨床以腰4~5及腰5~骶1兩個節段最為多見;※※D、發生原因是在椎間盤﹝intervertebral_disc﹞退變的基礎上,由於急性和慢性損傷而引起;※※E、患者常存在腰肌和腹肌的減弱,影響了腰椎﹝lumbar_vertebrae﹞的穩定性,是腰痛遷延難愈的原因之一。(PT,復健科)

【E】

男,26歲,腰腿痛1年,查體:脊柱側凸畸形,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左小腿外側感覺減弱,診斷是:※※A、狹窄性腱鞘炎;※※B、類風濕性關節炎;※※C、髕骨軟化症﹝patellar_chondromalacia﹞;※※D、肩周炎;※※E、腰椎間盤突出症。。(《外科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