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疾病﹝Diseases_of_digestive_system﹞:

 消化系統生物學:

消化系統從口腔延續到肛門,負責攝取食物、將食物粉碎成為營養素(這一過程稱為消化)、吸收營養素進入血液,以及將食物的未消化部分排出體外。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esophagus﹞、胃、小腸、大腸、直腸和肛門,還包括一些位於消化道外的器官:胰腺、肝臟和膽囊﹝gall-bladder,GB﹞。

口腔、咽部和食管﹝esophagus﹞:

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系統的入口,其內覆蓋有粘膜層,位於兩頰、舌下和頜下的唾液腺﹝salivary_gland﹞的腺管都開口於此。舌位於口腔底部,其功能是感覺食物的味道和攪拌食物。口腔後下是咽部。

食物味道是由舌表面的味蕾感知的,味覺相對較簡單,僅能區別甜、酸、鹹和苦味,而嗅覺﹝smell﹞要複雜得多,可以區別各種微小差異的氣味﹝smell﹞。

食物經前方的牙齒(切牙)切斷和後面的牙齒(磨牙)嚼碎成為易於消化的小顆粒。唾液腺﹝salivary_gland﹞分泌的唾液﹝saliva﹞帶有消化酶覆蓋於這些顆粒表面,並開始消化。在未進食時,唾液﹝saliva﹞的流動可洗掉那些能引起牙齒腐蝕和其他疾病的細菌。唾液﹝saliva﹞還含有一些抗體和酶,如溶菌酶,可分解蛋白質和直接殺滅細菌。

吞咽由主動開始,並自動持續下去。吞咽時,一小片肌肉(會厭﹝epiglottis﹞)關閉,以防止食物經氣道(氣管)進入肺臟,口腔頂的後部分(軟齶)升高以防止食物進入鼻腔﹝nasal_cavity﹞。

食管﹝esophagus﹞:一個內覆有粘膜層的薄壁肌肉管道,連接著咽部和胃。食物在食管﹝esophagus﹞的推進不是靠重力,而是靠肌肉有節律地收縮和鬆弛,稱為蠕動﹝peristalsis﹞。

胃:

胃是一個大的蠶豆形肌性空腔臟器,包括三部分:賁門﹝cardia﹞、胃體﹝body_of_stomach﹞和胃竇﹝Stomach-antrum﹞。食物通過能開閉的環狀肌肉(括約肌),從食管﹝esophagus﹞進入胃內。此括約肌能防止胃內容物返流到食管﹝esophagus﹞。

胃是儲存食物的器官,可有節律地收縮,並使食物與酶混合。胃表面的細胞分泌三種重要物質:粘液、鹽酸和胃蛋白酶﹝pepsin﹞(一種能分解蛋白質的酶)前體。粘液覆蓋於胃的表面,保護其免受鹽酸和酶的損傷。任何原因造成此粘液層破壞,如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_pylori,Hp﹞感染﹝Infections﹞或阿司匹林都能導致損傷,發生胃潰瘍﹝Gastric_ulcer,Gu﹞。

鹽酸提供了一種胃蛋白酶﹝pepsin﹞分解蛋白所需要的高酸環境。胃內高酸還能殺滅大多數細菌而成為一種抵禦感染﹝Infections﹞的屏障。到達胃的神經衝動、胃泌素﹝gastrin﹞﹝gastrin﹞(胃釋放的一種激素)和組胺(胃釋放的一種活性物質)都能刺激胃酸﹝gastric_acid﹞的分泌。

胃蛋白酶﹝pepsin﹞大約能分解食物中10%的蛋白質,它是唯一能消化膠原的酶。膠原是一種蛋白質,是肉食的一種主要成分。

僅有少數幾種物質,如酒精和阿司匹林能從胃直接吸收,但僅能小量吸收。

小腸﹝small_intestine﹞:

胃運送食物到第一段小腸即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經幽門﹝Pyloric﹞﹝pylorus﹞括約肌進入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的食物量受小腸消化能力的調節。若食物已充滿,則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會發出信號使胃停止排空。

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接受來自胰腺的胰酶﹝Pancreatin﹞和來自肝臟的膽汁。這些消化液通過奧迪括約肌的開口進入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它們在幫助食物消化和吸收中起著重要作用。腸道通過蠕動﹝peristalsis﹞來攪拌食物,使其與腸的分泌液混合,也有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

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最開始的10cm左右表面光滑,其餘部分都有皺褶、小突起(絨毛)和更小的突起(微絨毛)。它們顯著地增加了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表面面積,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位於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以下的其餘小腸分為兩部分,即空腸和回腸,前者主要負責脂肪和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樣,腸表面的皺褶、絨毛和微絨毛所形成的巨大表面積使其吸收功能大大增強。小腸壁血供豐富,它們運載著腸道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門靜脈到達肝臟。腸壁分泌的粘液能潤滑腸道及其內容物,水分能幫助溶解食物片段。小腸還釋放小量的酶以消化蛋白、糖和脂肪。

腸內容物的稠度隨其在小腸中的運行而逐漸改變。在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時,腸液被迅速泵出以稀釋胃酸﹝gastric_acid﹞。當腸內容物經過下段小腸時,由於水、粘液、膽汁和胰酶﹝Pancreatin﹞的加入而變得更加稀薄。

胰腺:

胰腺有兩種基本的組織成分:分泌消化酶的胰腺腺泡和分泌激素的胰島。消化酶進入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而激素進入血液。

消化酶由胰腺腺泡產生,再經各種小管彙集到胰管,後者在奧迪括約肌處加入膽總管﹝common_bile_duct,CBD﹞,故胰酶﹝Pancreatin﹞與膽汁在此處匯合,再一併流入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胰腺分泌的酶能消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蛋白質的酶是以無活性的形式分泌出來的,只有到達腸腔時才被啟動。胰腺還分泌大量的碳酸氫鹽,通過中和從胃來的鹽酸保護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

胰腺分泌的激素有三種:胰島素﹝insulin﹞,作用是降低血中糖(血糖):的水準;胰高血糖素,作用是升高血糖水準;生長抑素,抑制上述兩種激素的釋放。

肝臟:

肝臟是一個有多種功能的大器官,僅某些功能與消化有關。

食物的營養成分被吸收進入小腸壁,而小腸壁有大量的微小血管(毛細血管)供血。這些毛細血管匯入小靜脈、大靜脈,最後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在肝臟內,門靜脈分為許許多多細小的血管,流入的血液即在此進行處理。

肝臟對血液的處理有兩種形式:清除從腸道吸收來的細菌和其他異物;進一步分解從腸道吸收來的營養物質,使其成為身體可利用的形式。肝臟高效率地進行這種身體所必需的處理過程,使富含營養物質的血液流入體循環。

肝臟產生的膽固醇﹝cholesterol﹞占全身膽固醇﹝cholesterol﹞的一半,另一半來自食物。大約80%肝臟產生的膽固醇﹝cholesterol﹞用於製造膽汁。肝臟也分泌膽汁,儲存於膽囊﹝gall-bladder,GB﹞供消化時用。

膽囊﹝gall-bladder,GB﹞與膽道﹝bile_tract﹞:

膽汁流出肝臟後,經左右肝管流入二者合併而成的肝總管。肝總管與來自膽囊﹝gall-bladder,GB﹞的膽囊管﹝cystic_duct,CD﹞匯合成膽總管﹝common_bile_duct,CBD﹞。胰管就是在膽總管﹝common_bile_duct,CBD﹞進入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處匯合到膽總管﹝common_bile_duct,CBD﹞的。

未進餐時,膽鹽﹝hydrophilic﹞在膽囊﹝gall-bladder,GB﹞中濃縮,僅有小量膽汁來自肝臟。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時,通過一系列的激素和神經信號引起膽囊﹝gall-bladder,GB﹞的收縮,膽汁則被排入十二指腸﹝Intestinum_duodenum﹞,並與食物混合。膽汁有兩個重要功能:幫助脂肪消化和吸收;使體內的一些廢物排出體外,特別是紅細胞﹝RBC﹞衰老破壞所產生的血紅蛋白和過多的膽固醇﹝cholesterol﹞。膽汁具有以下特別作用:

◎膽鹽﹝hydrophilic﹞增加了膽固醇﹝cholesterol﹞、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溶解性,從而有助於它們的吸收。

◎膽鹽﹝hydrophilic﹞刺激大腸分泌水,從而有助於腸內容物在其中的運行。

◎紅細胞﹝RBC﹞破壞後的代謝廢物膽紅素﹝bilirubin﹞﹝bilirubin﹞(膽汁中的主要色素)在膽汁中被排出。

◎藥物和其他廢物在膽汁中排出,隨後被排出體外。

◎在膽汁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種蛋白質也分泌入膽汁。

膽鹽﹝hydrophilic﹞被重吸收進入小腸壁,繼而被肝臟攝取,然後又被分泌進入膽汁。這種膽汁的迴圈稱為腸肝迴圈。體內的所有膽鹽﹝hydrophilic﹞一天大約迴圈10~12次。在每一次經過腸道時,小量的膽鹽﹝hydrophilic﹞會進入結腸,並由細菌將其分解為各種成分。一些成分被再吸收,其餘隨糞便排出體外。

大腸:

大腸由升結腸﹝ascending_colon﹞(右側)、橫結腸﹝Transverse_colon﹞、降結腸﹝descending_colon﹞(左側)和乙狀結腸﹝sigmoid_colon﹞組成,後者連接直腸。闌尾﹝vermiform_appendix﹞:是一較小的、手指狀小管,突出於升結腸﹝ascending_colon﹞靠近大腸與小腸連接的部位。大腸也分泌粘液,並主要負責糞便中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

腸內容物到達大腸時是液體狀,但當它們作為糞便到達直腸時通常是固體狀。生長在大腸中的許多細菌能進一步消化一些腸內容物,有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大腸中的細菌還能產生一些重要物質,如維生素K。這些細菌對健康腸道的功能是必需的。一些疾病和抗生素﹝Antibiotics﹞能破壞大腸中各種細菌間的平衡,產生炎症,導致粘液和水分泌的增加,引起腹瀉﹝diarrhea﹞。

直腸與肛門:

直腸是緊接乙狀結腸﹝sigmoid_colon﹞下麵的管腔,止於肛門。通常,由於糞便儲存於降結腸﹝descending_colon﹞內,故直腸腔是空的。當降結腸﹝descending_colon﹞裝滿後,糞便就會排入直腸,引起便意。成人和年長兒童可忍住便意,一直到他們到達廁所。嬰兒和年幼兒童則缺少這種為推遲排便所必需的肌肉控制。

肛門是消化道遠端的開口,廢物就由此排出體外。肛門,部分由腸道延續而成,部分則由體表所組成,包括皮膚。肛門內面是腸粘膜的延續。肛門的環狀肌肉(肛門括約肌)使肛門保持關閉。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