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病學總論﹝Introduction_of_Digestive_Diseases﹞:

消化系統疾病主要包括食管﹝esophagus﹞、胃、腸、肝、膽、胰等器質性和功能性疾病。本系統疾病在臨床上十分常見,既可局限於本系統,也可累及其他系統及全身;而全身性或其他系統的疾病和精神神經因素,亦可引起消化系統的疾病和症狀。因此,在學習消化系統疾病時,必須有臨床醫學的整體概念,要注意局部與整體、消化系統與其他系統疾病的關係。

消化系統解剖生理要點

消化和吸收是人體獲得能源、維持生命的重要功能。食物,包括維生素、金屬鹽類及微量元素,在胃腸道內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消化分解過程,成為小分子物質被腸道吸收,經肝臟加工處理變為人體必需物質,供全身組織利用,其餘未被吸收和無營養價值的殘渣構成糞便被排出體外。此外,消化系統尚有一定的清除有毒物質及致病微生物的能力,並參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消化系統還分泌多種激素與本系統和全身生理功能的調節。

消化過程的完成依靠消化道的物理(運動)作用和化學(分泌)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相互協調,這些均通過神經和體液的調節而實現。

下面選擇與內科實踐有關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生理﹝Pathophysiology﹞加以簡述。

01-消化系統﹝Alimentary system﹞  

 食管﹝esophagus﹞:

01、食管﹝esophagus﹞:  

食管﹝esophagus﹞是長約25公分的肌性管。它的上端在環狀軟骨處與咽部相連,下端穿過膈肌1~4公分後與賁門﹝cardia﹞相接。從門齒到食管﹝esophagus﹞入口處長度距離為15公分,到賁門﹝cardia﹞約40公分。

食管﹝esophagus﹞有三個生理狹窄部,是食管癌﹝Cancer_of_esophagus﹞好發部位。

食管﹝esophagus﹞壁由粘膜,粘膜下層與肌層組成,缺乏漿膜層,因此食管﹝esophagus﹞病變容易擴散延及縱膈。

食管﹝esophagus﹞的上下兩端,各有一括約肌。在咽及食管﹝esophagus﹞上端交界處,環行肌特別增厚,構成上食道括約肌﹝UES﹞。食管﹝esophagus﹞與胃交界處雖無類似結構,但在功能上有括約肌作用,故稱下食道括約肌﹝LES﹞。靜止時,食管﹝esophagus﹞上下二端壓力比胸段食管﹝esophagus﹞內壓要高。吞咽時,食管﹝esophagus﹞上括約肌迅速弛緩,壓力下降,接著立即收縮,出現高壓波,然後其壓力恢復到原來靜止狀態。下食道括約肌﹝LES﹞,是位於膈裂區長約3~5公分的一段高壓帶。當吞咽引起食管﹝esophagus﹞的蠕動傳到此高壓帶時,下食道括約肌﹝LES﹞放鬆,壓力下降;隨後即恢復至原來的壓力,下食道括約肌﹝LES﹞的靜止壓力比胃底部﹝fundus_of_stomach﹞壓力為高。吞咽時雖然該括約肌舒張,而其最低壓力仍比胃內壓力稍高;故下食道括約肌﹝LES﹞有阻止胃內容物返流的作用。

正常食管﹝esophagus﹞靜止時,管腔緊閉,粘膜形成數條縱行皺襞。食管﹝esophagus﹞上皮為未角化複層扁平上皮,至胃賁門﹝cardia﹞處轉變為腺上皮。在內鏡下,食管﹝esophagus﹞粘膜色澤較胃粘膜淺淡。在食管﹝esophagus﹞與賁門﹝cardia﹞交接處,淺淡的食管﹝esophagus﹞粘膜與桔紅色胃粘膜互相交叉,構成齒狀線,清晰可見。將內鏡接近食管﹝esophagus﹞粘膜觀察時,可見上、中段正常食管﹝esophagus﹞粘膜有樹枝狀排列的毛細血管網,下段有柵狀排列血管網。正常食管﹝esophagus﹞的蠕動以下段較明顯,下段收縮時可看到明顯的環狀收縮輪。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