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癌:

頭頸部癌包括鼻、咽、喉、顱內、眼眶、脊髓等部位的惡性腫瘤。患者平均年齡59歲。涎腺、甲狀腺﹝thyroid﹞、鼻竇癌﹝sinus_cancer﹞患者年齡常在59歲以下,口咽癌、喉咽癌常在59歲以上。

頭頸癌常首先擴散至鄰近的淋巴結。這些癌腫在6個月至3年內通常不會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較大的腫瘤或持續存在的腫瘤,以及免疫系統抑制的患者易發生轉移。

【病因﹝Cause_of_disease﹞】:

85%頭頸癌患者有煙酒史;口腔癌﹝Oral_cancer﹞常與口腔不衛生、假牙不適當以及與吸食煙斗或煙葉有關係。在印度,咀嚼檳榔子是其主要原因。EB病毒在鼻咽癌﹝carcinoma_of_nasopharynx﹞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20多年前常用小劑量放射線治療痤瘡、面部毛髮過多、胸腺腫大以及扁桃體和增殖腺增生等,這些患者有發展為甲狀腺癌﹝thyroid_carcinoma﹞、涎腺癌的高度危險。這些疾病目前已不採用放射治療。

分期和預後﹝Prognosis﹞:

分期是一種確定腫瘤侵犯範圍和評估預後﹝Prognosis﹞的方法。頭頸癌是根據腫瘤原發部位和大小、頸淋巴結的數目和大小,以及身體其他部位有無轉移等指標來分期。Ⅰ期是最早期的腫瘤,Ⅳ期是最晚期腫瘤。

向外生長的腫瘤較向周圍組織浸潤性生長的腫瘤預後﹝Prognosis﹞好。當腫瘤侵犯肌肉、骨或軟骨時,治療更困難。有轉移的患者,存活2年以上的機會較少,沿神經擴散的腫瘤,可產生嚴重的痛疼、麻木或麻痹,更具有侵襲性,治療更困難。

65%的無轉移的頭頸癌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若有淋巴結或其他部位轉移,只有30%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70歲以上患者癌症緩解期較長,較年輕人預後﹝Prognosis﹞好。

【治療﹝Treatment﹞】:

治療主要取決於癌腫的臨床分期。Ⅰ期癌症無論其生長於頭頸部什麼部位,手術和放療效果一樣。放療不僅可治療癌腫的原發灶,同時還可治療同側的淋巴結,因為頭頸癌患者有20%發生淋巴結轉移。

某些腫瘤,包括直徑在19mm的腫瘤,以及侵犯骨質或軟骨的腫瘤,可採用手術切除。若有或懷疑有淋巴結受累者,術後應輔以放療。此外,還可輔以化療。若腫瘤復發,通常可再次手術。對晚期癌症,手術和放療聯合治療較單獨應用效果更好。

化療可殺滅原發部位、淋巴結及全身轉移的癌細胞﹝cancer_cell﹞。手術、放療聯合化療是否能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尚不清楚。較晚期的癌症患者不能手術或放療時,化療可緩解疼痛﹝pain﹞、縮小腫瘤體積。上述各種治療方法均有副作用。手術常影響吞咽和說話,對其進行重建修復是必要的;放療可損傷皮膚(感染﹝Infections﹞、瘙癢、脫髮﹝Loss_of_hair﹞)、瘢痕形成、味覺﹝sense_of_taste﹞喪失、口腔乾燥;化療可引起噁心﹝Nausea﹞、嘔吐﹝Vomiting﹞、暫時性脫髮﹝Loss_of_hair﹞、胃腸粘膜發炎(胃腸炎),同時亦可使紅細胞﹝RBC﹞、白細胞﹝WBC﹞減少,暫時性損傷免疫系統功能。

頸部轉移癌

醫生可發現無任何症狀﹝symptoms﹞的頸部異常包塊。頸部包塊可能是先天發育異常,也可能是因感染﹝Infections﹞或癌症所致的淋巴結腫大。頸部淋巴結是體內最常見的癌轉移部位,原發灶可能位於咽、喉、扁桃體、舌根﹝Radix_linguae﹞或其他部位,如肺、前列腺﹝prostate_gland﹞、乳腺、胃、結腸或腎臟等。

【診斷﹝diagnosis﹞和治療﹝Treatment﹞】:

頸部單個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有時很容易發現,有時較困難。醫生應檢查耳、鼻、咽、喉、扁桃體、舌根﹝Radix_linguae﹞、甲狀腺﹝thyroid﹞及涎腺,應進行上消化道X光檢查﹝X-rays_examination﹞,頭頸胸部CT掃描,喉鏡、氣管鏡、食道鏡檢查。當發現可疑癌症部位時,應取小塊組織作病理檢查。若癌症原發部位不能確定,可取鼻、咽、扁桃體及舌根﹝Radix_linguae﹞部組織檢查。醫生亦可用細針穿刺包塊取細胞進行分析;亦可切除整塊淋巴結作診斷。

當腫大的頸淋巴結內發現有癌細胞﹝cancer_cell﹞而原發灶不明時,可在咽部、扁桃體、舌根﹝Radix_linguae﹞及頸部行放射治療。此外,癌性淋巴結及其受累組織應手術切除。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