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是一種單克隆性小淋巴細胞疾病,細胞以正常或高於正常的速率複製增殖,大量積聚在骨髓、血液、淋巴結和其他器官,最終導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低度惡性疾病。這類細胞形態上類似成熟淋巴細胞,但是一種免疫學不成熟的、功能不全的細胞。CLL絕大多數起源於B細胞,T細胞者較少。本病在歐美各國是最常見的白血病,而在我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較少見。

 

【臨床表現】:

患者多系老年,90%的患者在50歲以上發病,中位年齡65歲,男女比例2:1。起病緩慢,多無自覺症狀。許多患者因其他疾病就診時才被發現。早期症狀可能有乏力疲倦,而後出現食欲減退、消瘦、發熱、盜汗等症狀。60%~80%患者有淋巴結腫大,多見於頸部、鎖骨上、腋窩、腹股溝。腫大的淋巴結較硬,無壓痛,可移動。CT掃描可發現肺門、腹膜後、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偶因腫大的淋巴結壓迫膽道或輸尿管而出現阻塞症狀。50%~70%患者有輕至中度脾大,輕度肝大,但胸骨壓痛少見。晚期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可出現貧血、血小板減少和粒細胞減少。由於免疫功能減退,常易併發感染。也常出現自身免疫現象,如Evans綜合徵、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等。終末期可出現幼淋巴細胞白血病(PLL)、Richter綜合徵(轉化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等)和第二腫瘤。

 

【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持續淋巴細胞增多。白細胞>10×109/L,淋巴細胞占50%以上,絕對值≥5×109/L(持續4周以上)。大多數患者白血病細胞形態與成熟小淋巴細胞相同,胞漿少,胞核染色質呈凝塊狀;少數患者淋巴細胞形態異常,胞體較大,不成熟,胞核有深切跡(Reider細胞);偶可見原始淋巴細胞。多數患者外周血塗片中可見破損細胞(塗抹細胞或「籃細胞」),該種細胞增多是CLL血象特徵。可見少數幼稚淋巴細胞,常小於2%,幼稚淋巴細胞增多與疾病進展、p53基因異常和12號染色體三體相關。中性粒細胞比值降低。隨病情發展,血小板減少,貧血逐漸明顯。

(二)骨髓象

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淋巴細胞≥40%,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紅系、粒系及巨核系細胞均減少,伴有溶血時,幼紅細胞可代償性增生。骨髓活檢白血病細胞對骨髓的浸潤可呈彌漫型、結節型、間質型和結節/間質混合型,後三種情況下骨髓內常殘存部分正常造血。

(三)免疫學檢查

淋巴細胞具有單克隆性。源於B細胞者,其輕鏈只有κ或λ鏈中的一種,小鼠玫瑰花結試驗陽性,SmIg弱陽性(IgM或IgM和IgD),CD5、CDl9、CD23、CD43、CD79α陽性,CD11c、CD20、CD22弱陽性,FMC7、CD79β陰性或弱陽性,CD10、cyclinD1陰性。患者中60%有低γ球蛋白血症,20%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8%出現AIHA。

 


 

(四)染色體

常規顯帶1/3~1/2的患者有克隆性核型異常。由於CLL白血病細胞有絲分裂相較少,染色體異常檢出率低,間期螢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能明顯提高異常檢出率,80%的患者有染色體異常。預後較好的染色體核型為單純13q-50%)和正常核型;預後較差的染色體核型包括12號染色體三體(20%)、11q一(20%)和17p一(10%);已檢出的染色體異常還有6q-(5%)和14q+(10%)。

(五)基因突變

50%~60%的CLL發生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IgVH)基因體細胞突變,IgVH突變發生於經歷了抗原選擇的記憶B細胞(後生髮中心),此類病例生存期長;無IgVH突變者預後較差,此類CLL起源於未經抗原選擇的原始B細胞(前生髮中心)。IgvH基因突變與CD38、ZAP70表達呈負相關。約10%的CLL存在p53缺失。

 

【診斷與鑒別診斷】:

結合臨床表現,外周血中持續性單克隆性淋巴細胞大於5×109/L,骨髓中小淋巴細胞≥40%,以及根據免疫學表面標誌,可以作出診斷和分類。但需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細胞增多是多克隆性和暫時性的,淋巴細胞數隨感染控制恢復正常;

  淋巴瘤細胞白血病:由濾泡或彌漫性小裂細胞型淋巴瘤轉化而來者與CLL易混淆,具有原發病淋巴瘤的病史,細胞常有核裂並呈多形性。淋巴結和骨髓病理活檢顯示明顯濾泡結構。免疫表型示SmIg、FMC7和CDl0強陽性,CD5陰性;另外應該與套細胞淋巴瘤相鑒別,免疫表型為CD5、CDl9、FMC7、cyclinD1陽性,CD23陰性,有特徵性的染色體t(11;14)。

  PLL:病程較CLL急,脾大明顯,淋巴結腫大較少,白細胞數往往很高,血和骨髓塗片上有較多的(>55%)帶核仁的幼稚淋巴細胞。PLL細胞高表達FMC7、CD22和SmIg,CD5陰性。小鼠玫瑰花結試驗陰性。幼稚淋巴細胞<55%、>10%的CLL稱為CLL/PL。

  毛細胞白血病(HCL):全血減少伴脾大者診斷不難,但有部分HCL的白細胞升高達(10~30)×109/L,HCL細胞有纖毛狀胞漿突出物、抗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染色反應陽性、CD5陰性、高表達CD25、CD11c和CD103。

  伴有迴圈絨毛淋巴細胞的脾淋巴瘤(splenic lymphoma with circulating vil10us lymphocytes,SLVL),為原發於脾臟的淋巴瘤,血和骨髓中出現數量不等的絨毛狀淋巴細胞,1/2~1/3伴有血、尿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CD5、CD25、CD11c和CDl03陰性;CD22和CD24陽性。

 

【臨床分期】:

分期之目的在於幫助選擇治療方案及估計預後。CLL常用的分期標準包括Rai和Binet分期(表6-9-7)

 

【治療】:

根據臨床分期、症狀和疾病活動情況而定。CLL為一慢性惰性病程,隨訪結果表明早期治療並不能延長患者生存期,早期(Rai 0~Ⅱ期或Binet A期)患者無需治療,定期復查即可。出現下列情況說明疾病高度活動,應開始化療:

  體重減少≥10%、極度疲勞、發熱(38℃)>2周、盜汗;

  進行性脾腫大或脾區疼痛;

  淋巴結進行性腫大或直徑>10cm

  進行性淋巴細胞增生,2個月內增加>50%,或倍增時間<6個月;

  激素治療後,自身免疫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反應較差;

  骨髓進行性衰竭;貧血或血小板減少出現或加重。

 在疾病進展期(Ⅲ、Ⅳ期或C期),卻無疾病進展表現者,有時也可「觀察和等待」。

既往因無藥物和方案能夠治癒或延長CLL生存期,治療均為姑息性,要求毒性小,能有效減輕腫瘤負荷,改善症狀。近來研究發現,完全緩解(CR)患者生存期較部分緩解和無效者長,因此應致力於提高CR率和盡可能清除微小殘留白血病。

(一)化學治療

苯丁酸氮芥(ch10rambucil,CLB)是烷化劑,有連續和間斷兩種用法。連續用藥劑量為4~8mg/(m2•d),連用4~8周。其間需每週檢查血象,調整藥物劑量,以防骨髓過度受抑制。間斷用藥總量0.4~0.7mg/kg,1天或分成4天口服,根據骨髓恢復情況,每2~4周為一迴圈。對初治CLL,烷化劑CR率不足10%,總治療反應率50%~60%,預期中位生存期50~70個月。氟達拉濱(fludarabine,Flu)是嘌呤類似物,用量一般為25~30mg/(m2•d)連續3天靜脈滴注,每4周重複一次。Flu的CR率達20%~30%,總反應率約80%,中位緩解期約是CLB的2倍,但二者總生存期無差異。其他嘌呤類藥物還有噴妥司汀(pentostatin,dCF)和克拉曲賓(cladribine,2-CdA),烷化劑還有環磷醯胺。COP或CHOP聯合方案化療並不優於單藥治療。烷化劑耐藥者換用Flu仍有效。嘌呤類似物聯合烷化劑,如Flu聯合環磷醯胺(FC),優於單用Flu,能有效延長初治CLL的無進展生存期,並成為治療難治復發CLL的化療方案之一。

(二)免疫治療

阿來組單抗(alemtuzumab,Campath-1H)是人源化的鼠抗人CD52單克隆抗體,幾乎全部CLL細胞表面均有CD52表達。p53缺失者對烷化劑、嘌呤類藥物及CD20單抗耐藥,而Campath-1H對其仍有療效。Campath-1H能夠清除血液和骨髓內的CLL細胞,也可考慮用於維持治療。

利妥昔單抗(alemtuzumab,Campath-1H)是人鼠嵌合型抗CD20單克隆抗體,因CLL細胞表面CD20表達較少、血漿中存在可溶性CD20分子,rituximab在CLL患者體內清除過快,需加大劑量或密度才能有效。與Campath-1H相比,rituximab骨髓抑制和潛在的細胞免疫抑制作用均較弱。

(三)化學免疫治療

rituximab可以增強嘌呤類似物的抗腫瘤活性,rituximab+Flu的CR率和生存率高於單用Flu。FC聯合rituximab(FCR)治療初治CLL,獲得CR率70%,總反應率95%,40%以上CR患者的骨髓中PCR檢測未發現微小殘留病,4年無治療失敗生存率為69%。這是初治CLL迄今獲得的最佳治療反應。

(四)HSCT

在緩解期行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CLL效果優於傳統化療,患者體內的微小殘留病可轉陰,但隨訪至4年時,50%復發。Al10-HSCT、治療CLL,可使部分患者長期存活至治癒,但患者多為老年,常規方案的移植相關併發症多,近年NST技術不斷成熟,可望降低移植相關死亡率,提高存活比例。

(五)併發症治療

因低γ球蛋白血症、中性粒細胞缺乏及老齡,CLL患者極易感染,嚴重感染常為致死原因,應積極治療。反覆感染者可靜脈輸注免疫球蛋白。併發AIHA或ITP者可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且脾大明顯者,可考慮切脾。

 

【預後】:

CLL是一種異質性疾病,病程長短不一,有的長達10餘年,有的僅2~3年,多死於骨髓衰竭導致嚴重貧血、出血或感染。CLL臨床尚可發生轉化(Richter綜合徵),或出現類似幼淋巴細胞白血病血象,如出現大細胞淋巴瘤病理學結構,中位元生存期僅5個月。不到1%的CLL向AL轉化。(吳德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