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癰(陰囊膿腫)
《外科大成》云:「夫囊癰者,陰囊紅腫熱痛也。」
囊癰是發於睾丸以外陰囊部位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臨床特徵】:陰囊紅腫疼痛,寒熱交作,繼則皮緊光亮,形如瓢狀,痛劇。
【西醫】:陰囊膿腫、陰囊蜂窩織炎。
【病因病機】:
囊癰多由久著汗濕衣褲,或坐臥濕地,外感濕毒浸淫浸漬;或因囊癢搔抓,外傷染毒;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膏粱厚味,恣啖生冷,脾失健運,濕熱內生,濕熱下注於肝腎之絡,使陰囊部濕熱毒邪凝結,氣血壅滯,乃成癰腫。
【診斷】
初起陰囊部出現紅腫、灼熱,壓痛明顯,腹股溝導核腫大。陰囊腫脹進展較快,甚則腫大如瓢,墜脹疼痛。屬陰囊蜂窩織炎者,陰囊彌漫性紅腫,以水腫為顯著,不一定化膿。屬陰囊膿腫者,陰囊紅腫較局限、隆起,可伴有發熱畏寒或輕度寒戰,口乾,喜冷飲,小便赤熱,大便乾結等全身症狀。治療後熱退痛止,腫脹能較快消退;若身熱不退,腫痛不減,便欲成膿。
【鑒別診斷】
(一)、子癰睾丸或附睾腫硬,疼痛劇烈,早期陰囊腫脹不明顯,當病變穿破睾丸白膜後,炎症才向陰囊擴散。囊癰初期即出現陰囊紅腫灼熱,炎症一般不波及睾丸。
(二)、脫囊多有陰囊皮膚外傷史。陰囊由紅腫而迅速變為紫黑腐爛,甚至睾丸暴露,病程進展快,易發生內陷,病情危重,是一種發於陰囊的特發性壞疽性疾病,臨床少見。
(三)、水疝陰囊腫大,但膚色不紅,膚溫不熱,柔軟,有囊性感,透光試驗陽性。水疝較大時有墜脹感,但疼痛不明顯,無全身惡寒發熱證候。
~~~~~~~~~~~~~~~~~~~【辨證論治】~~~~~~~~~~~~~~~~~~~
壹、內治法
濕熱下注陰囊紅腫掀熱,墜脹疼痛,拒按,腹股溝暑核腫痛,釀膿時局部脹痛、跳痛,陰囊有局灶隆起,指壓有波動感;可伴有發熱,口乾喜冷飲,小便赤熱;舌紅,苔黃膩或黃燥,脈弦數或緊數。
【辨證分析】:
肝經濕熱下注陰囊,蘊阻經絡,氣血不暢,故陰囊紅腫掀熱,墜脹疼痛,拒按;肝經循股陰,故腹股溝饕核腫痛;熱盛肉腐,故局部釀膿,而見陰囊局灶隆起,指壓有波動感;熱為陽邪,易傷津液,故見全身發熱,口乾喜冷飲;濕熱擾及膀胱,氣化失常,故小便赤熱;舌紅、苔黃膩或黃燥、脈弦數或緊數為濕熱下注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方藥】:龍膽瀉肝湯或瀉熱湯加減。已成膿者,加天花粉、皂角刺、穿山甲托毒排膿。
貳、外治法
未成膿者,用玉露散、金黃散或雙柏散涼水凋糊冷敷。若紅腫範圍較大者,用三黃湯(大黃、黃柏、黃芩)煎湯作冷濕敷,頻換敷料,保持冷濕,有利於消炎退腫止痛。
已成膿者,及時切開排膿引流,切口選擇以最接近膿腫灶並有利於引流為原則。宜臥刀直切,注意避免損傷鞘膜與睾丸,引流一般以乳膠片或半邊膠管為常用。
【預防與調攝】:
(一)、及時正確處理陰囊部外傷,注意保持陰囊部的清潔及乾燥。
(二)、將陰囊用陰囊帶托起,適當提高,減輕疼痛。對已切開排膿者,要注意引流通暢。
(三)、忌食魚腥、辛辣炙煿等食物。
~~~~~~~~~~~~~~~~~~~【結語】~~~~~~~~~~~~~~~~~~~
囊癰
【西醫】:陰囊膿腫、陰囊蜂窩織炎。
主要特點為:陰囊紅腫熱痛,甚則皮緊光亮,形如瓢狀。
【主要病機】::外感濕毒,濕熱下注。
應與子癰、脫囊、水疝相鑒別。
濕熱下注證,治宜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方用龍膽瀉肝湯或瀉熱湯加減;局部按急性感染常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