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腎病

IgA腎病(IgA nephropathy)指腎小球系膜區以IgA或IgA沉積為主的原發性腎小球病。IgA腎病是腎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見的病因,亞太地區(中國、日本、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等)、歐洲、北美洲該病分別占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40%~50%、20%、8%~12%;是我國最常見的腎小球疾病,並成為終末期腎臟病(ESRD)重要的病因之一。

 

【發病機制】:

不少IgA腎病患者常在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後發病或出現肉眼血尿,故以往強調黏膜免疫與IgA腎病發病機制相關。近年的研究證實,IgA腎病患者血清中IgA,較正常人顯著增高。腎小球系膜區沉積的IgA免疫複合物(IgAIC)或多聚IgA為IgA,,相似於血清型IgA,提示為骨髓源性IgA。此外,研究還發現IgA腎病患者血清中IgA,的絞鏈區存在糖基化缺陷,這種結構異常的IgA,不易與肝細胞結合和被清除,導致血循環濃度增高,並有自發聚合傾向形成多聚IgA1,或與抗結構異常IgA1的自身抗體形成IgA1 IC,進而沉積在腎小球系膜區。IgA腎病患者血循環中多聚IgA1或IgA1IC與系膜細胞有較高親和力,兩者結合後,誘導系膜細胞分泌炎症因數、活化補體,導致IgA腎病病理改變和臨床症狀。

 

【病理】:

IgA腎病病理變化多種多樣,可涉及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幾乎所有的病理類型,病變程度可輕重不一,主要病理類型為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此外,可呈現輕微病變性腎小球。腎炎、局灶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和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等多種類型。

免疫螢光以IgA為主呈顆粒樣或團塊樣在系膜區或伴毛細血管壁分佈,常伴有C3沉積,一般無C1q、C4沉積。也可有IgG、IgM相似於IgA的分佈,但強度較弱。

電鏡下可見電子緻密物主要沉積於系膜區,有時呈巨大團塊樣,具有重要輔助診斷價值。

 

【臨床表現】:

可包括原發性腎小球病的各種臨床表現,但幾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

好發於青少年,男性多見。起病前多有感染,常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其次為消化道、肺部和泌尿道感染。部分患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後(24~72小時,偶可更短)出現突發性肉眼血尿,持續數小時至數日。肉眼血尿發作後,尿紅細胞可消失,也可轉為鏡下血尿;少數患者肉眼血尿可反覆發作。更常見的另一類患者起病隱匿,主要表現為無症狀陛尿異常,常在體檢時偶然發生,呈持續性或間發性鏡下血尿,可伴或不伴輕度蛋白尿;其中少數患者病程中可有間發性肉眼血尿。IgA腎病是原發性腎小球病中呈現單純性血尿的最常見病理類型,約占60%~70%。

上述典型病例呈伴或不伴輕度蛋白尿的無症狀血尿,無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減退,臨床稱之為無症狀性血尿和/或蛋白尿(也稱隱匿性腎炎)(詳見本篇第三章第四節),約占IgA腎病發病時的60%~70%。

10%~15%患者呈現血尿、蛋白尿、高血壓、尿量減少、輕度水腫等急性腎炎綜合徵的表現。

國內報導IgA腎病呈現腎病綜合徵者較國外明顯高,約為10%~20%。治療反應及預後與病理改變程度有關。

少數IgA腎病患者(<5%)可合併急性腎衰竭(ARF),部分患者伴肉眼血尿發作,常有嚴重腰痛,腎活檢可顯示廣泛的紅細胞管型和急性腎小管損傷,腎小球病變較輕,上述患者ARF常可恢復;部分呈彌漫性新月體形成或伴腎小球毛細血管襻壞死者腎功能進行性惡化,則應積極治療,並常需透析配合。

IgA腎病早期高血壓並不常見(<5%~10%),隨著病程延長高血壓發生率增高,年齡超過40歲IgA腎病患者高血壓發生率為30%~40%。部分IgA腎病患者可呈惡性高血壓,為繼發性腎實質性惡性高血壓的最常見的病因之一,並常可引起ARF。

 


 

10年和20年分別有10%~20%和20~40%的IgA腎病患者進人尿毒癥,也可粗略估計從IgA腎病診斷確立後每年約有1%~2%患者發展為尿毒癥。IgA腎病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ESRD)重要的病因之一。

 

【實驗室檢查】:

尿沉渣檢查常顯示尿紅細胞增多,相差顯微鏡顯示變形紅細胞為主,提示腎小球源性血尿,但有時可見到混合性血尿。尿蛋白可陰性,少數患者呈大量蛋白尿(>3.5g/d)。多次查血IgA,升高者可達30%~50%。

 

【診斷與鑒別診斷】:

本病診斷依靠腎活檢標本的免疫病理學檢查,即腎小球系膜區或伴毛細血管壁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顆粒樣或團塊樣沉積。診斷原發性IgA腎病時,必須排除肝硬化、過敏性紫癜等所致繼發性IgA沉積的疾病後方可成立。

 

【鑒別診斷】:

(一)鏈球菌感染後急性腎小球腎炎

應與呈現急性腎炎綜合徵的IgA腎病相鑒別,前者潛伏期長,有自癒傾向;後者潛伏期短,病情反覆,並結合實驗室檢查(如血IgA、C3、ASC))可與其鑒別。

(二)薄基底膜腎病

常為持續性鏡下血尿,常有陽性血尿家族史,腎臟免疫病理顯示IgA陰性,電鏡下彌漫性腎小球基底膜變薄。一般不難鑒別。

(三)繼發性IgA沉積為主的腎小球病

1.過敏性紫癜腎炎:腎臟病理及免疫病理與IgA腎病相同,但前者常有典型的腎外表現,如皮膚紫癜、關節腫痛、腹痛和黑便等,可鑒別。

2.慢性酒精性肝硬化:50%~90%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腎組織可顯示以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積,但僅很少數患者有腎臟受累的臨床表現。與IgA腎病鑒別主要依據肝硬化存在。

 

【治療與預後】:

IgA腎病是腎臟免疫病理相同,但臨床表現、病理改變和預後變異甚大的原發性腎小球病,其治療則應根據不同的臨床、病理綜合給予合理治療。

(一)單純性血尿或(和)輕微蛋白尿

一般無特殊治療,避免勞累、預防感冒和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對於扁桃體反覆感染者應做手術摘除,可減少肉眼血尿發生,降低血IgA水準,部分患者可減少尿蛋白。但手術應在感染控制後和病情穩定情況下進行。此類患者一般預後較好,腎功能可望較長期地維持在正常範圍。

(二)大量蛋白尿(>3.5g/d)或腎病綜合徵

腎功能正常、病理改變輕微者,單獨給予糖皮質激素常可得到緩解、腎功能穩定。腎功能受損、病變活動者則需激素及細胞毒藥物聯合應用。如病理變化重者療效較差。大量蛋白尿長期得不到控制者,常進展至慢性腎衰竭,預後較差。

(三)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腎活檢病理學檢查顯示以IgA沉積為主的新月體性。腎炎或伴毛細血管襻壞死,臨床常呈腎功能急劇惡化。該類患者應按急進性腎炎治療,如病理顯示主要為細胞性新月體者應予強化治療(甲潑尼龍衝擊治療、環磷醯胺衝擊治療等),若患者已達到透析指徵,應配合透析治療。該類患者預後差,多數患者腎功能不能恢復。

(四)慢性腎小球腎炎

可參照一般慢性腎炎治療原則(見本篇第三章第三節),以延緩腎功能惡化為主要治療目的。合併高血壓者(包括惡性高血壓),積極控制高血壓對保護腎功能極為重要。尿蛋白>1g/d、腎功能正常者,可應用ACEI或ARB;尿蛋白>2g/d,輕度腎功能不全,病理顯示活動性病變為主,可試用糖皮質激素或加細胞毒藥物,以期延緩腎功能進展。但血肌酐>265μmol/L(3mg/d1)、病理呈慢性病變時,應按慢性腎衰竭處理,一般不主張再積極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加細胞毒藥物、ACEI或ARB治療。

近年的部分研究顯示,富含長鏈ω-3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服用6個月~2年有延緩IgA腎病腎功能惡化和減少尿蛋白的作用,但尚待更多研究進一步驗證。

晚近,國內外不少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基因多態性可能與IgA腎病的進展與預後相關,認為ACE基因DD型是IgA腎病腎功能惡化和進展為慢性腎衰竭的重要危險因素。但目前存在某些爭議。(章友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